3.3 数字传播技术
数字传播技术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数字时代的信息交流,特别是数字新媒体所包含的丰富多彩的信息,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有效的传播手段,是构建数字新媒体交流与互动服务平台的基础。
信息论创始者香农与韦弗提出的传播数学模式是在技术上传递信息所需要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和,其由信源、信宿、发送与接收设备以及传输媒介组成,如图3-10所示。
图3-10 传播系统的一般模型
信源就是信息的产生体,而信宿则是信息的接受体。在数字新媒体中,以数字信源为主体,而模拟信源则可以经采样与量化变换为数字信源。数字信源的种类与数量愈来愈多,信息速率也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因而对传播系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发送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为便于传送的信号形式,送往传输媒介。变换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需要频谱搬移的场合,调制是最常用的变换方式。对于数字传播系统,发送设备又可分为编码与调制两部分,如图3-11所示。发送设备还包括达到某些特殊要求所进行的各种处理,如多路复用、加密处理、纠错编码处理等。
(www.xing528.com)
图3-11 数字传播系统的组成
传输媒介是从发送到接收设备之间信号传递所经过的媒介。传输媒介可以是无线的,也可以是有线的(包括光纤)。传输过程中必然引入干扰,如热噪声、脉冲干扰、衰落等。媒介固有的特性和干扰特性直接关系到变换方式的选取。
接收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发送设备的反变换,即通过解调、译码、解密等手段,从带有干扰的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的信息来。对于多路复用信号,还包括解除多路复用,实现正确分路,等等。
在大多数传播系统中,信源兼为信宿,双方需要随时交流信息,实现双向通信。此时,双方都有发送和接收设备。如果两个方向有各自的传输媒介,则双方都可独立进行发送与接收;但若共用一个传输媒介,则必须用频率或时间分割的办法来共享。此外,传播系统除了完成信息传递之外,还必须进行信息的交换,传输系统和交换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传播系统,乃至传播网络。
数字传播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以进行差错控制、便于计算机技术对数字信息进行处理、易于加密且保密性强、通用灵活可以传递各种消息、易于实现集成化等优点。但数字系统也存在着噪声造成的数字信息差错、同步、占用更多的带宽等问题。
传播方式按照传递方式可分为单播、组播、广播、P2P。单播(unit cast)是指只向一个信宿传递消息,信宿可以随意控制自己播放的内容。组播(multi-cast)通常也叫多播,它提供了一种给一组指定信宿传送消息的方法。广播(broadcast)是多点消息传递的最普遍的形式,它不限定信宿,但信宿只能选择播放的内容而无法控制其播放。P2P(peer to peer)也就是点对点的消息传递。P2P技术源起于文件交换技术,是一种用于不同计算机用户之间、不经过中继设备直接交换数据或服务的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对等网络中每个节点的地位都是相同的,具备客户端和服务器双重特性,可以同时作为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P2P具有扩展性高、实现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