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新媒体传播属性-数字新媒体概论

数字新媒体传播属性-数字新媒体概论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新媒体传播的人本性也体现在因数字技术提供的保障和便利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需求而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接收和传播信息。数字新媒体的实时性传播是建立在信息海量存储、信息流无际波及、信息反馈即时的基础之上的。

数字新媒体传播属性-数字新媒体概论

2.2.2 数字新媒体的传播属性

1.交互性

交互性又称互动性。术语交互的含义多种多样,包含了从互相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实现到能通过忠实模拟人类交流的人机接触。通常,交互被当作双向的同义词传播学中,这个术语主要运用在使用者能通过提供信息实时反馈给信息源以修改内容的传播环境中。本来交互性并不专属于数字新媒体的传播属性。人际传播的交互性是各种传播中最典型的,谈话中两个人不仅轮流倾听对方,而且可以根据收到的变化信息来及时调整他们的反应。传统大众传播也有交互性,不过过程缓慢、效率不高。随着数字技术的改进,数字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有着日益提高的趋势,这种交互性不一定非常充分,但可能很强大。在数字新媒体中,由于计算机、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数字终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媒体操作、处理、运算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提升,交互响应的时间越来越短,媒体所提供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有时甚至超越人的承受能力。比如,当用户查询某个资料、某条信息时,随即涌现出成百上千个选择,以至于搜索者本人回应不及。数字新媒体优越的交互性还体现在它可以超越时空,比如,数字电视点播,何时何地打开都能得到回应,点击或按下按钮总有节目实时回复。数字媒体还可能提供多样化交互形式,如上网点击,回应的表现方式有文字、声音、图片、动态图像、影像等。

2.人本性

传播的深刻内涵是共享和交流。这里人本性的传播应是自由的、充分的、便利的、有价值和有意义的,能保障满足需要的种种资源和精神的共享与交流。在数字加网络的数字新媒体时代,传播活动呈现出一种整合的形态,个人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可以并可能随时进行信息沟通,人际传播的性质和优势得到凸显和强化,传统的、倾向于无差异的普遍的广大受众,开始分隔为趣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关的小众,如各种各样的网络社团、论坛群体、短信交友俱乐部等。在小众中,以某种共通的概念为表征,人们也许更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以对抗传统大众传播中试图营造的整齐划一的声音,从而舒张了个人的意愿及表达空间,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进程。

数字新媒体传播的人本性也体现在因数字技术提供的保障和便利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需求而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接收和传播信息。利文森(Paul Levinson)在《数字麦克卢汉》(Digital McLuhan: A Guide to the Information)一书中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在新一轮信息时代来临时,权力结构将面临巨变,数字时代打破了中央集权形式,个人的角色因而变得更重要。

3.通约性(www.xing528.com)

数字新媒体的传播通约性正在成为一种规范和趋势。所有的传播技术都快速地融合成一种普通的计算机可读的数字形式。由于世界各国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技术标准趋于统一,网络漫游业务基本实现,传播可以跨越国界。数字电视把计算机处理器,甚至整个信息社会,都引入到了几乎每个家庭。而通过计算机也可以播放电视节目。高容量的联合网络(corporate network)与数字电话、电子文件、计算机数据以及视频传输等可以自由结合,互联网将来的发展将会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家里享受到同样的服务。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视觉艺术系的俄裔教授列夫·马诺维奇在《新媒体的语言》一书中提出了其独到的软件媒体(softwaremedia)的理论。软件媒体的特征是可计算、可编程。他认为在计算机时代,电影以及其他已经成熟的文化形式,已经真确地变成了程序代码(code)。它现在可以被用来沟通所有形态的资料与经验,并且其语言被编码在软件程序、硬设备的接口与预设状态中。通过数字的表现,一个物体按照一定的算法可以被数学化地描述,即媒体变成了可编程的媒体。旧媒体的重造依赖于原始的物体,而新媒体具有可变性,它允许读者可以选择性地组合要观看的内容。这样,新媒体成了计算机与文化之间的转换层(transcoding)的中心,意即文化的电脑化逐渐使不同的文化类别进行了转换和融合。

4.实时性

传播的实时性是指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传者在时间的流程中同时共存、即时相应。传统大众媒体传播时与受众可以同时共存,却很难做到即时呼应。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是一对多的传播过程,由一个媒体出发达到大量的受众,在传播的时间特征上表现为继时性传播。数字新媒体的实时性传播是建立在信息海量存储、信息流无际波及、信息反馈即时的基础之上的。比如,在网络媒体传播中,信息与信息的链接产生信息流动,个人或企业两者彼此以互动方式存取媒体内容,即机器互动,并透过媒体进行沟通,即人际互动。以计算机为媒体(computer-mediated)的超媒体传播使传播者(个人或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以双向互动的、非线性的、多途径方式传递。一方面参与者可以是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一方面参与者与网络的信息交流可以随时得到反馈,这种反馈可能是人的真实的反应,也可能是网络计算机发出的程序化了的、虚拟的回应。

5.主控性

数字媒体传播的主控性体现在使用者可以把媒体元素打散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组合,使用者可以真正实现点播数字新媒体内容。比如,数字电视播放时,用户可选择自己喜欢或需要的节目观看,也可以下载多个节目,然后通过剪接组成另一个节目样式。传统大众媒体传播是以“推”的方式发送信息,而目前互联网上媒体传播要求用户用“拉”的方式获取信息。很多互联网网站采用门户方式允许用户选择想要的一些内容,如天气体育、图片、新闻、电子邮件等。万维网上的搜索引擎使用户通过关键词来完成查询,预示着未来媒体可以由用户进行控制的一种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