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析《快乐心理学》:心理困惑的诠释

解析《快乐心理学》:心理困惑的诠释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诠释心理的困惑当心愿无法达成,或是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时,我们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惑,不自觉地掩盖了善良积极的天性,逐渐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杜绝自卑的心理自卑是人生命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个体心理情感症结。从自卑的行为特征来看,自卑是人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在面对自然的强大和面对他人、社会的优势时,而导致心理失衡后的消极情绪的反映。自卑心理是一种压抑,一种自我的压抑,一种惧怕损伤自尊心和虚荣心的压抑。

解析《快乐心理学》:心理困惑的诠释

第四章 诠释心理的困惑

心愿无法达成,或是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时,我们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惑,不自觉地掩盖了善良积极的天性,逐渐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辨识负面障碍,掌握一些方法来消除消极的心理影响,使你面对真实的自我。

杜绝自卑的心理

自卑是人生命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个体心理情感症结。一般来说,由于自然与社会的负面影响,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有自卑心理的人,常常轻视自己,总认为自己无法赶上别人,并因此而苦恼。其实自己不一定比别人差,自卑感是一个人的主观感情,并不是客观评价。有自卑感的人常不顾事实而妄自菲薄,有时候还拿自己的现在和以前作比较,产生今不如昔的感觉,觉得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差距太大,从而陷入懊丧、困惑、卑怯、自责和疑虑等种种苦恼之中。

从自卑的行为特征来看,自卑是人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在面对自然的强大和面对他人、社会的优势时,而导致心理失衡后的消极情绪的反映。虽然自卑可能激发人的积极意识,但自卑本身却一定是消极的。自卑一般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估计和评价,由此造成个人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对自我价值的贬损,以及对个人自尊心的丧失,等等。从而在个人内心深处,在个体的心理感受上形成自怨、自愤、自视渺小和无能为力的强烈情感意识。

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自卑的特征:第一,自卑总是表现为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短处、不足,以及人性软弱的一面,而造成自我心灵崇高的丧失,个体尊严的失落;第二,自卑常常发生在个人盲目地炫耀,而在现实生活中惨遭失败后的心理危机中; 第三,自卑常常表现为个体生命的软弱与现实社会的强大之间的矛盾。个人与社会永远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个人有个人的意识,社会有社会的规律。个人永远不可随心所欲,个人在某一时期、阶段与社会不相融洽时,为了个体生命的存在,而不得不屈就于社会,由此使个体生命显得无助,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形成自卑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的压力、挫折、自我期望值过高等都可形成自卑心理。但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是来自童年的阴影。那些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受到家庭过多庇护的学生,会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而那些不断被迫屈从于自己卑微经历的儿童,则被剥夺了大自然赋予他们的自信和热情。很多儿童和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的笨拙行为和言语迟钝的现象,都是在各种令人泄气的情景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自卑感形成的根本原因多半源自父母的态度。童年时如果常常遭到大人无理的斥责、谩骂,会使孩子一生都变成个唯唯诺诺的人,成为一个自卑的人。如果你的父母喜欢男孩,而你却是个女孩,如果你没有你的兄弟姐妹漂亮聪明,因而得不到父母的宠爱,成为家人责备、嘲弄的对象,那么令人讨厌、低人一等的感觉就会深深地扎根在你的心底。还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怎么管教是自己的事,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家长一上火,劈头盖脸地一顿打骂。还有的则进行语言伤害,“你怎么这么笨,连某某都不如。” 这样的说法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是一种“心理虐待”,长此以往,孩子就很容易走上自卑的道路,总觉得自己赶不上别人,而孩子越自卑,干什么事就越缩手缩脚,越不出成绩 。

如果父母在某一方面觉得无能、自卑,自尊心不足,会通过态度、行为和反应像传染病一样 传给孩子,孩子就会感到自己没有价值,结果连家庭或学校出现的最简单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因此,过分控制、过分悲观或占有欲强的父母极易将孩子变成感情上的残疾人。一旦孩子被剥夺了面对生活的必要动力,就会成熟缓慢,逆来顺受。这种不胜任感,也会成为自卑的 基础。

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如下早期征兆:过度怕羞,不愿抛头露面,拒绝交朋友,不喜欢与同龄人交往,不看重友谊,过分追求表扬。

自卑的人对自我的评价完全视他人而定,并随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而有所增减。如关心、教育、赞赏、崇拜和喜爱等都完全来自于客体,即他一旦在别人那里找不到依赖时,自卑就可能 将个人推向无望的深渊。自卑感过重会使人丧失信心、自尊,失去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一般而言,自卑的根源是过分否定和低估自己,过分重视别人的意见,把自己看得过于卑微。这样一来,自然就产生出沉重的压力,进而导致了自我压抑。一个自我压抑的人,在自我形象的评价上会毫不怜悯地贬损自己,不敢伸张自己的欲望,不敢在别人面前讲诉自己的观点,行为上不敢探询自己,总是表现得拘谨畏缩。

一个自我压仰的人对世界、对他人,尤其是对陌生环境与生人,心存一种畏惧。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他便会与自己畏惧的东西偏离和疏远,这样便将自己囚禁在一个孤独的城堡之中。如果说别的情绪可能使一个人在前进路上暂时偏离目标或减缓成功速度,那么一个长期处于自卑状态的人根本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甚至已有的成绩也不能唤起他们的喜悦、兴奋和信心。

自卑所带来的后果是不胜枚举的。我国南方某地区一名大学生卧轨自杀了,他来自边远山区一个贫寒之家,父母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根据后来了解的情况来看,他的自杀只是源于自卑,因为他的身高不足一米六,虽然他身体健康,但只是由于他觉得自己在别人的眼里是“二等残废”,是社会的弃儿,活着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很明显,这位男生心理出现了偏差,失去了理智,让自卑占了上风。可见自卑是人生的杀手,确实可以把人带到生命的尽头。一个大学生来自贫困边远的山区,父母都是整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所以他的经济状况比起同宿舍的其他人要差很多,别人过生日时请客吃饭,穿着高档,都让他产生一种不合群、低人一等的感觉。于是他拼命学习想在学习上超过别人来弥补经济上的窘迫。但是,无论他怎样努力,总是无法摆脱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经济压力,于是他有了极度的自卑心理 。

自卑心理是一种压抑,一种自我的压抑,一种惧怕损伤自尊心和虚荣心的压抑。因此,便会从另一个角度或几个方面以不同凡响的姿态、言论和行为表现自己,有时候这种表现可能会像火山爆发一样猛烈,令人震惊和感叹。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生命在自卑情结压抑 下的自毁、自伤或他伤,其真正的意义就是寻找一种新的表现途径,寻找一种生命尊严的价值,只是这种寻找是极端的行为罢了。

克服、超越自卑心理的策略

你自卑,那么你将一事无成;你自信,那么你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实现你的价值。自卑并非不可消除,也并不可怕。实际上人人都有自卑情结,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对自卑具有极强的自控能力,他们的行动都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上的,成功者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能够克服自卑、超越自卑。

当我们说自卑是一种缺陷的时候,主要是针对自卑心理中不良的一面,不健康的一面。实际上,在人际交往中,自卑者比起那些狂妄自大、咄咄逼人者来说要讨人喜欢得多。因为他们 往往比较谦虚,善于体谅人,少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为人处事小心谨慎,稳妥细致,一般人都比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之相处。因此,一个自卑的人,如果他的自卑是先天性的,是气质的一部分,是无可更改的,那么索性就不改变了。他的那种自卑,是完全可以发挥或自谦的。自卑心理作为一种顽症,应对的策略是怎样的呢?

(1)保持心理平衡

如果一个人总被忧愁、痛苦、悲哀的情绪困扰,那就极易把一切事物看得暗淡无光,对自己也丧失信心。要想保持心理平衡,根本办法是善于从比较中正确认识自己,善于根据自己各方面的条件提出合理要求,善于及时对自己的需求进行反思与调整。如果观察一下周围的人,你就会发现别人也不比自己强多少,所以别人也不会看不起你。

只有你看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你才能获得完全的自信。只有你真正承认自己的重要性,你才能从自己强加于自己的牢笼中挣脱出来。如果你总是瞧不起自己,你就永远不会获得完全自信和个人自由,再努力也是徒劳的。

(2)建立成功的潜意识

当你通过负面影响,迷失自我的时候,你不妨从过去的成功经历中吸取养分,来滋润你的“心田”。不可沉溺于对失败的回忆中,失败只是偶尔存在的消极面。人们应该多多关注自己的成功,仔细回忆成功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看看当初自己是怎样导演成功的,它会强烈地向你暗示,你原来是具有决策力和行动力的,你能够导演成功的人生,从而增强你的自信心创造你的奇迹。一个人看到具有纪念价值的物品时,往往会产生无限的联想。比如看到奖状、奖杯时,便会回忆起自己从前获得胜利时的一幕幕情景。也可以看看自己最满意的照片,照片能唤起对往事的回忆,将一个生动的自我形象清晰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它会明确地提醒你,你能够以光彩照人的形象出现,从而增强信心,产生向一切困难挑战的勇气。

(3)客观分析自我

凡事不应当奢望过高,要多实现微小目标,只有从自已能够把握的小小的成功中不断获取胜利的信心,才能够逐步由自卑走向自信。冷静地分析所受的挫折,认真地对待自己的过失。一般来说,人在遭受挫折时,常常比较冲动,情绪反应比较强烈,失望、懊丧、愤怒、羞愧等情感交织在一起,使自己无法冷静下来,更不能冷静地去分析遭受挫折时的主客观原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冷静地分析原因,并勇敢地正视自己的弱点,承认眼前的事实,既不文过饰非,也不诿过于人,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以增强自己的信心,化挫折为动力,变坏事为好事,从失败中获取经验。

(4)正确看待竞争

有竞争,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胜利者与失败者,这是正常现象。在竞争中失败并不丢人,强中自有强中手,况且胜利和失败、超前或落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转换的。关键是要对竞争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看到许多同龄人比自己强,冷静地反思一下造成自己落后的原因才是重要的。

要积极参与竞争,但不把成败当做证明自己优越还是低劣的唯一手段,不把与他人相比作为衡量自信心的唯一标准。要认识到你和别人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优势,无法完全比较。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同时还要通过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借以培养自信,用自信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人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是人只要尽其所能了,就没有值得遗憾的。当你排除了生活中的琐事繁节,关注自我的存在时,并不是自私、自负或高傲。

虚荣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倾向

自古以来,许多人把求名、求官、求利当作终生奋斗的三大目标。但是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应该量力而行,超过自己能力之外的追求,常常达不到目的。而达不到目的又不甘心淡泊平凡生活的人,就势必会由于追求的心情太过迫切而产生邪念,走歪门邪道,做出一些让人耻笑的行为,其结果不但追求的目标达不到,反而会让自己很尴尬。

求名本身并无过错,关键是要求之有道,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去追求。而虚荣恰恰是想不劳而获,想通过捷径达到出名的目的,不愿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和踏实劳动来赢得别人的尊重。虚荣的人与普通人的不同,不在于他们想要得到承认,而在于他们企图时时从人际关系中骗取 人们对他们的尊重,当然,最终只能是徒劳的。

虚荣的人过分看重自己的面子。在一些情况下,面子是很重要,有没有面子,常常是一个人考虑问题时的标准和尺度,也是一个人在进行各种判断和选择时的重要出发点和原则。人们活着,有时就是为了要一个面子,各种冲突和矛盾的出现,有时无非也是为了面子。但是,为了一个面子而不顾道德法律,有时甚至连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不顾了,这就太过分了。如何保全自己的面子,在丢了面子之后,如何去挽救自己的面子,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技巧的问题。其实,保全或挽回自己的面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亢不卑,真诚面对一切。

(1)对现实采取回避的态度

虚荣的人对别人的看法会表现得很敏感,想方设法抹去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不完美的印象,过于强烈的虚荣心,使他们缺乏承认现实的勇气,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脆弱和无奈的一面。其实太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那就会丧失自我。人生活在社会中,其所作所为必然会受到形形色色的褒奖与贬斥,激励与抑止,而每个人又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舆论之外而不受影响。虚荣心强的人只喜欢听别人的赞誉,即使这种赞誉并非发自内心,多为不实之词,也仍然乐此不疲。

(2)喜欢高谈阔论,夸夸其谈

虚荣的人为了显示出自己有先进的思想,喜欢用些庄重、正式的词汇。他们还常常使用华丽的、多音节的词,使用一些技术上的专门术语或行话来博得声誉,目的无非是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喜欢把简单的、明白的事实说成复杂的问题。

(3)喜欢与他人保持距离

这样做的目的可能不仅仅是要给人以深刻印象,而且是避免被别人超过自己或避免别人发现自己的错误和弱点。因为他意识到,别人与他有了更深的交往时,就会发现他的一些缺点,他们害怕他人对自己仔细观察和了解。宋朝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有一次外出游玩,来到一座庙中,一位老道见苏东坡穿着简朴,就冷淡地说:“坐。”并吩咐道:“茶。”过了一会儿,在闲谈之中,老道发现苏东坡谈吐非凡,就说:“请坐!”又吩咐道:“敬茶!”再一打听,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连声说:“请上坐!”又吩咐道:“敬香茶!”临别时,老道一再要苏东坡题词,苏东坡提起笔写道:“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老道看完,羞愧得无地自容。

一个人在一生中追求不朽,追求荣誉,是有进取心的表现,但不能靠虚荣来满足,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爱慕虚荣的人,往往把自己看得十分珍贵,天平上的砝码老是朝向自己一方。为了满足自己的荣誉需要,博得众人的赞誉,他们可以通过不劳而获的途径,把别人辛辛 苦苦耕耘出来的成果据为己有,而且毫无羞愧之心。而当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虚荣心强的人,就千方百计地躲避严峻的现实,把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卸给别人,流露出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当别人指出时,他们往往还不服气,丝毫没有反省之意。因此,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卑劣的品质会暴露无遗,泛出层层锈斑。

虚荣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倾向,它会吞噬一个人正直的心灵,玷污一个人纯真的品质。爱虚荣的人不知道应该怎样获得荣誉,他们不能真正领略到荣誉的甘苦,自身的弱点更是无法克服 。

虚荣心过强的人,最容易被一两句溢美之词迷惑,而对对方投以信任。这种例子,在生活中是很多的。喜欢被赞扬是每个人的天性,可如果一个人怀有不切实际的虚荣心,那就会有麻烦。从近处看,虚荣仿佛是一种聪明,从长远看,虚荣实际是一种愚蠢。虚荣的人不一定少机敏,却一定缺远见。虚荣的女人是金钱的俘虏,虚荣的男人是权力的俘虏。太强的虚荣心使男人变得虚伪,使女人变得堕落。虚荣心有时还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王某乘坐火车旅行,坐在对面卧铺上的那位陌生旅客,突然用一种非常羡慕的口吻说:“大哥,你是一位大老板吧!”王某本来只是一位公司的业务员,听了这句恭维话之后,心里甜丝丝的,并没有辩明,只是态度暧昧地笑了笑。对面旅客又不失时机地递 过来一句:“我一看你就不是一般的人,特有企业家的气质,有领导者的风度。”于是王某深深陶醉了。两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一瞬间似乎都找到了知音,两人热烈地攀谈起来,越谈越热乎,越谈越投机。几句话下来,双方都欣喜异常,也发现两个人的目的地都是广州,而且都是“有身份的老板”。对方已经知道王“老板”这次是去广州谈一笔大生意,密码箱里带有巨额现款。过了一段时间,王“老板”有些饿了,要对方一起去餐车吃饭,对方一副忠心耿耿的姿态:“你先去吃吧,我照看一下我们的行李,等你吃完回来,我再去吃。”就这样,等王某吃饱回来时,他的兄弟连同两人的密码箱都不知去向,王某脸上顿时大汗淋漓,急忙报警,可为时已晚。

虚荣心重的人太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了,只要获得他人的认同,他就会很高兴,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即使有的时候明明知道别人的赞美有拍马奉承的嫌疑,还是愿听一听。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享受,多好啊!得到尊敬,得到崇拜。但是,如果因此昏昏然,就会迷失自我。

突破虚荣的心理障碍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为人师的人,各类哲学家,都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说法,来证明虚荣心是如何如何不好,应该如何如何地去克服、消除。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虚荣心还是没有被消除。这是因为虚荣心作为人性的一部分,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高尚的人,会在孜孜以求的事业中追求不朽,浅薄的人,只是在虚荣的熏陶中贪图面子。

人生一世,谁都不甘平庸,谁都想成就一番大业,不虚此生。可是,由于社会背景、机遇、智商、文化、修养等的不同,一个人的理想或愿望,并不一定都能实现。人们大都渴望和追求荣誉、地位、面子,为拥有它们而自豪。但虚荣心重的人,往往对出身、家风、钱财、生死、容貌看得很重。其实,人生的道路是很宽阔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活法,可以时空的局限、个人的条件为依据,努力去追求它们,并持着“得到了,是自己的幸运,得不到,是自己运气不好或努力不够”的态度,这样才能活得轻松潇洒。要站得高,看得远,不为眼前的小是小非缠住手脚,从而排除各种干扰,奔向成功的彼岸。

历史发展到今天,更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态势,在这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里,社会飞速发展,经济大潮涌动,人生极其短暂,因此更需要人们在此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境。

为了在别人面前挣面子炫耀自己,寻求各种机会“制造”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不要把自己的眼光集中在某些人的一时一事上,而要从较长的时间去看待人世的起伏、心态的沉浮及沧桑的变化。要用时间的观点去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追求,时间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它可以摧毁一切虚荣。有时候我们会为工作的不舒心而苦闷徘徊,会为工资的高低、奖金的多少而与领导发生争执,会因为住房的事情而劳苦奔忙,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妻子怄气斗嘴。但太多的痛苦之后,曾经悲痛的心会逐渐变得冷静、坦然,心境反而变得平静了,再回到尘俗中间,面对金钱、权势、名利、地位时,就会波澜不兴了。

一些不能接受自我的人,竭力想把自己装扮成另外一个形象,把真正的自我隐藏在伪装后面。这有时并非是完全有意识的,但却使自己不能自自然然地表现自己,而必然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比如有个人,她的牙齿长得不整齐,为了不让别人发现,就成天紧紧闭着嘴,说话和笑的时候也努力做到不露齿,试想这样的生活该有多么沉重。对于自己的短处,如果是可以改变的,就要随时发现它,改正它;如果是无法补救的,如相貌、身材等,就要鼓起勇气承认它、接受它,决不掩饰。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强者是那种能够战胜自己的人。世界上最难克服的困难,就是自己的愿望,世界上最大、最顽固的敌人,也就是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是没有什么困难能够 抵挡住他的。

在认清了自己、认清了别人、认清了环境、认清了时代之后,就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朝着既定的目标勇敢前进。在当今光怪陆离的商品社会中,要坚持自己的节操,维持自己高尚的人品,甘于寂寞和宁静,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工作。

合理地改造刚愎的心理

只要控制了刚愎,把刚愎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朝着这个正确的方向锲而不舍 ,奋勇向前,你就能取得很大的成功。

如果有人能够以清醒的头脑,智慧的明眸,把执著用到正确的地方,那么,这种执著不但无害,反而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如果你为一个正确的目标执著不放,而且有着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恒心的话,那么,不用说,这种执著不但不会把你引入歧途,反而会让你走向成功。而对于刚愎,我们应该合理地加以改造,把它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

(1)树立宽容之心

盲目地否定别人的意见,许多时候只是因为对别人的排斥,如果能够做到理解别人、宽容别人,那么就能减少盲目。要善于发现别人的见解的独创性,只有这样,才能多角度地看问题,那么你就会发现,固定在某一个立场上,固定在自己的立场上,有时显得多么傻。假如有人坚持认为三加三等于五,你也不必发怒,只对他的无知抱以淡淡一笑即可。

其实,人的真正使命在于寻找坦坦荡荡的、随心所欲的、宁静致远的感觉。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让步是一种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步不是懦弱、失去人格的表现,而是一种修养。让步有时其实只是暂时的、虚拟的退却,为进一尺有时就必须先作出一寸的忍让,为避免吃大亏,就不应计较吃点小亏。

(2)正确看待他人

要正确看待他人,只有正确看待他人,才不会因为他人某时某地一时的表现而对他持不全面的看法。要增加自己的耐性,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多与不同性格、爱好的人接触,学习接受他人的长处。不要一味地坚持自己固有的观念,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取长补短,方能完善自己的人生。

(3)开阔视野

只有在经历了各种不同的人生之后,一个人才不会迷失在一个目标里,也才能选择到一个正确的目标,并为此而奋斗。一个人对问题的看法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会出现偏见。所以,一个人应该努力扩大自己的视野,尽可能避免偏见的出现。如果一个人总是局限在自己狭隘的思维领域中,思考问题时总是沿着一条固定的思路,那么他就很容易认为事事都是自己对,这样他就会失去很多学习、认识新事物的机会,长此下去,他必然会落伍。

尽力地去克服猜疑心理

当疑念在内心刚萌芽时,如果不立即想办法消除,而是任其自由发展,那么日后即使是很正常的事情,也会频生疑念,对他人的猜疑心会越来越重。那么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一是心灵创伤。一个人如果受过打击,尤其是这种打击来自自己比较信任的人的话,那么给他的伤害是最重的,他会因此引以为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毫不怀疑地相信他人转化为毫无根据地猜疑所有的人,因为他生怕自己会重蹈覆辙,会再次受到欺骗和伤害。他们原本都是心地善良、胸襟开阔的人,只因受到了打击,心灵上留有深深的伤痕,从而变得疑心重重,心胸狭窄起来,对任何人和事都不放心,不信人间还有真诚和友谊,认为每个人都是虚伪的。二是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周围经常有人相互猜疑,或在背后议论、说别人的坏话,没有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温馨氛围,那么这个人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形成猜疑的不良心理。拿破仑·希尔说:“人类最大的天赋就是思考能力,它使得人类能够分析、比较、选择,并且能够创造、想象、预见和产生新的概念。想象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挑战和冒险,它是人类成就的关键之钥匙,也是人类努力的最主要动力和通往人类心灵的秘道。”可是如果人的想象力出现了偏差,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那就变成猜疑了 。

猜疑就是无缘无故地对一些自己并不通晓的人或事进行各种设想、猜测,并让自己信以为真。虽然在生活中,我们免不了对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产生一些怀疑,但如果对任何事都无端怀疑,而且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判断,不相信他人,整天疑神疑鬼 ,这就是不良心理现象了。

猜疑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常心态的猜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时,常常表现出猜疑、坐立不安等,一旦原因搞清楚了,这种猜疑也就自行消失了,这属于正常范围内的猜疑。比如,孩子到了放学的时间还没回来,妈妈和爸爸就会猜想出各种各样坏的可能。一旦孩子回来了,并解释清楚了回来晚的原因,那么父母的猜疑也就烟消云散了。

(2)特殊心态的猜疑

有的人受过欺骗以后就变得疑心重重,对所有的人都不再相信,总觉得别人都是在骗他。有的人跟别人闹矛盾了,总觉得别人平时跟他人的交谈都是在诋毁自己,别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准备报复自己,于是整天处于戒备状态。这种猜疑心理是很难清除的。

(3)极端心态的猜疑

遇事处处小心翼翼,遇事总要千思万虑的人,他们平时总是心神不定,怀疑人家看不起自己,无论什么事,总是喜欢从坏的方面去无端猜测,别人无意中的一言一行,他都以为是对自己的不满或有意见,弄得人际关系紧张。很多时候他们都在担忧,但他们的担忧又找不到任 何充分的事实根据,完全是自己的凭空想象,甚至有时候他们自己也不能确定自己在怀疑什么,只是固执地认为别人肯定会危害到自己。而更使他们痛苦的是,他们不知道这种危害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强加在自己身上,他们只是坚信自己一定会受到很大程度的伤害。因此,他们时刻提防着别人,心中充满沉重的心理压力。(www.xing528.com)

作为一种情感体验,猜疑总是隐隐约约地在心里的深层“骚动”,使人不安、焦虑、烦躁,甚至悲伤。因此,在人生的情感世界中,要尽力地去克服猜疑心理。

猜疑心理严重的人,整天提心吊胆,戒备他人,防范来自外界的侵害,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个人如果把大量的精力和思考耗费在无谓的猜疑上,就不可能完全发挥自己固有的能力,因而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碌碌无为。猜疑会阻碍一个人的志向,减弱一个人真正的力量 ,并损害人们的健康,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一个有猜疑性格弱点的人,在工作上会因为心情散乱,失去清晰思考、合理规划的能力,注意力不集中。猜疑心理使猜疑者一天一天挣扎在消极的境遇里,他们有的只是对未来及他人的失望和戒备,他们享受不到快乐、成功、健康。

有猜疑心的人,一方面对一切都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很难下决心干一番大事,而且由于不相信别人,也很难与别人合作,得不到他人的相助。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别人因为 他的不信任,所以也不愿全力去帮助他,这样他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远。如果领导猜疑心太重,对属下都不信任,是不可能得人心的。作为一般职工来说,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被领导赏识和信任,这样工作起来才有劲头,如果得不到信任,就会对工作失去兴趣,产生敷衍和厌烦心理。如果一个普通员工有猜疑心理,那么他整天不是担心领导不满意就是担心同事的刁难,他时刻防备着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生怕别人都和他作对,所以工作起来顾虑重重,也就谈不上取得成绩。

猜疑心很重的人,成天疑神疑鬼,虽然在正常人看来他的怀疑是毫无根据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但猜疑者本人却深信不疑,他们抓住某件事的表面现象或偶然事件不放,搞得自己一天到晚心神不安,思前想后,时刻生活在对别人的揣摩之中,不信任别人,也无法相信自己。有猜疑心的人,一旦猜疑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报复别人,害人害己。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捕风捉影、疑神疑鬼而引起的谩骂,甚至凶杀的事时有发生,可见多疑的心理也能成为悲剧、灾祸的根源。

猜疑心重的人往往是很孤独的,他们行为乖张、古怪,言语尖酸、刻薄。别人对他和蔼可亲,他会觉得是别有用心;别人一时没顾及到他,他又觉得别人是在排斥他。别人赞美他,他觉得是在嘲讽他;别人指出他的不是,他又以为人家是故意跟他过不去。

消除猜疑的心理

有的人好多疑,别的人相互间讲句悄悄话,便疑心他们在讲自己;别人心情不悦,就疑心是对着自己的;别人无意间讲句不满的话,又疑心是指桑骂槐,等等。那么怎么改变这一状态呢?

(1)用事实作判断,逐步消除自己的猜疑心

当你疑心别人在讽刺你、轻视你的时候,不要马上采取行动,先观察一下,你的猜疑是否正确。设身处地地去为对方设想一下,看他的言行是否合情理,这样一来,也许你会发现,事情常常和你猜想的不一样。所以,必须善于观察,善于调查研究,一定要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分析、思考问题。当然,要真正做到这点,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可以请自己信得过的人帮助参谋分析,消除一切荒唐可笑的想法。另外,遇事应多往好处想。

(2)与他人真诚相处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己信得过的人,不大会产生猜疑。反之,越是自己不信任的人,越容易疑神疑鬼,总以为别人在同自己作对。因此,多疑的人应特别注意同别人直言相告,坦诚相处,有了彼此间的信任,猜疑的基础就不存在了。如果对某人一旦产生猜疑,则更应如此。可以主动与对方接触,并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互相交心通气,这样不但可以消除误会,驱散疑云,还能更加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关系融洽、互相信任,有利于团结一致,携手前进,因多疑而引起的焦虑苦恼也就一扫而光了。

建立自信,并与别人真诚相处是改变多疑心理的基本办法。同时还需注意抛弃成见。一般而言,多疑的人往往是在主观上对自己不满,然后把生活中许多无关的事拉扯在一起,来证明这个成见,有一些还是无中生有地制造出来的。结果,猜疑者往往会预先主观地设定一个框框,然后按图索骥,结果只能是疑心越来越重。因此,抛弃因主观臆断而形成的成见,是十分重要的。

(3)向他人真诚倾诉

当与人接触时,你要尽量少注意自己内心的细小感受,要尊重对方的优点。多疑的人往往不愿把心里的疑惑说出来,而是藏在心里,冥思苦想,越想越疑。其实,将心中的不快和怀疑向亲友倾吐,释放出心里的不平、积怨、苦闷与烦恼,不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让他们为你排忧解疑,疑团更容易澄清,也不会在苦恼中感到孤立无援。

猜疑的解除就在于主动地与人交往,要从自己做起,勇敢地打开心灵的窗户,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别人就会很快地理解你、接受你,从此建立起彼此互相信赖的友好关系。如果你能敞开心扉,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在别人面前,不隐瞒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不仅不会引起别人的误解,反而会得到关心和谅解。乐于助人,帮助别人克服了困难,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你的心理会由紧张走向轻松。

如果一个人有了充分的自信,就不会时时为疑心所困。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别人对你有成见,而是多疑使你产生了错觉,而这又会反过来影响你对别人的情绪,从而真的使别人对你产生看法。如果自己确有缺点错误,那就要敢于承认,并坚决改正。

消除优柔寡断心理的策略

应对优柔寡断心理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充满自信

克服优柔寡断的最好办法就是肯定自己的能力,坚信自己什么都能干。优柔寡断的人总是对自己说:“这件事我干得了吗?恐怕干不了吧?”其实你根本没去做,怎么知道自己干不了呢?如果你真的去做了,也许就能成功呢!

在人的一生中,很多时候感觉很重要,而感觉又来源于习惯。自信的人总习惯对自己说:“我会干好的,没问题。”缺乏自信的人总是对自己说:“我对这件事无能为力。”他们总是在犹豫不决中耗费很多精力,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候,又无精打采,敷衍了事。其实对于任何人来说,只要有韧劲,就能集中精力,事半功倍。所以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优柔寡断的人要不断唤醒自己:“一点也不难,很容易,肯定能成功。”这种鼓励可以使我们从消沉中解脱出来,产生对工作的勇气和信心。信心可以帮助你解除思想中各种束缚和误区。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畏首畏尾,迟疑不决。必须消除恐惧不安的心理,用积极、努力的行动代替迷惑,这样你便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你也可以采取自我欣赏与自我激励法。把你曾经妥善完成的工作或骄傲的成就,清楚地列于纸上,来一个自我欣赏。这时, 你将发觉自己突然勇气百倍,确信自己的办事能力胜人一筹。自信能使你变得积极起来,脱离怀疑、沮丧、犹豫不决和拖延的束缚。只有自信的人做起事来才能在行动中不断地判断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旦遇到困难也能积极想出办法来很快地加以解决。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生 死攸关的大事,只要想去做,那么就抱着一定要成功的心态去做,只要你集中精力去做的话,你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成功一定属于自己。

(2)客观看待得与失

有的人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不能决定取舍,犹犹豫豫,其实你应该知道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很多,你不可能都拥有。正如古人所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选择一种事物就意味着放弃另一种,虽然这种选择有些残酷,但我们必须立刻作出决定,否则你很可能贻误了时机而变得一无所得。

(3)从今天做起

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一个大敌,在它还没有伤害到你,还没有限制你一生的机会之前,你就要立刻把这一敌人置于死地,不要再等待,再犹豫,决不要等到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今天就应该开始,要强迫自己训练一种遇事果断坚定的能力。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事情,在决断之前,需要从各方面加以权衡和考虑,并充分调动自己的常识和知识,进行最后的决断。一旦决定了,就要断绝自己的后路,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不要随意再改变它们,只有这样做,才能养成坚决、果断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同时也能博得他人的信赖。在最初的时候,也许会时常作出错误的决策,但由此获得的自信等品质,足以弥补错误决策可能带来的损失。

(4)从一点一滴做起

优柔寡断的人常常在短时间内无法判断是非对错,受别人的左右,遇事缺乏主见,无法把握自己。这种人应该常常告诉自己,要果断,不要犹豫,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步练习果断坚决地作决定。每天都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一旦作出决定,就义无反顾,竭尽全力地去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拿出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训练下去,就能逐渐改变优柔寡断的性格,从而获得成功。

(5)公开自己的目标

缩手缩脚必将一事无成,克服这一缺点的最好方法就是尽可能积极地表现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人。因为引人注目后,你就不好意思中途逃脱,半途而废。做事不可躲躲闪闪,无论你做什么事,至关重要的是光明正大,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勇往直前,这样就能形成你鲜明的个性,使你增添无穷的勇气和力量。如果不引人注目,无论怎样都能为自己找到退路,也能把不想干的事情推给别人,为了少惹麻烦,一旦发生了问题也能自然而然地把责任一推了之。这也许是一种很轻松的生活方式,但绝不算是一种充实的人生 。

要敢于向他人宣扬自己的目标,纵使被人认为吹牛也没有关系,尤其要向他人宣扬自己在何时要达到什么目标。一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话说出口即无退路,为了避免被人认为吹牛,只好勇往直前,埋头苦干了。这样,原来似乎不可企及的目标,不知不觉间竟不可思议地被我们实现了。

懦弱是心理恐惧的表现

懦弱就是软弱,不坚强。通常指那些做事缩手缩脚、瞻前顾后而又小心谨慎的人。谦让固然是一种美德,但谦让过了头,就变成了懦弱,对于懦弱者来说,该反抗的不反抗,不该忍的也都忍了,于是妥协再妥协,就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主旋律。

懦弱的人内心深处经常处于恐惧的状态,他们在生活中缺乏足够的勇气,连一些很正常的事情也不敢去做。即使是自己很熟悉的事情,也会担心出意外。缺少勇气和胆量,面对任何艰难、危险的事情都没有自信心,自己信不过自己,缺乏判断力,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主见,不敢断然作出决定。在生活中他们常常是被动的,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稍遇挫折或危机 ,就会全线崩溃。

个性懦弱的人,他们无论说话、做事,还是待人接物都显得谨小慎微,缩头缩脑,卑躬屈膝,总是怕做错什么,生怕树叶掉下来打着自己的头,不敢越雷池半步。由于过分担心害怕,所以做起事来犹犹豫豫,效率特别低。对他们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尽量少做事,或者不做事。

懦弱的人意志薄弱、缺乏敢作敢当的勇气,遇到突发事件就会惊慌失措。他们信不过自己,也信不过别人。他们不敢冒风险,不敢去和一切艰难困苦、邪恶势力作斗争。不仅做事缺乏勇气,而且毫无决断力,只会一味承认自己低能,并忏悔、自责、贬低甚至摧残自己。

还有一些人,虽然内心懦弱,但他们很会掩饰自己的胆小怕事,他们善于自吹自擂,借虚荣来标榜自己的大胆无畏。他们说起话来振振有词,似乎什么人和事都不放在眼里,并常常炫耀自己的成功和权势,希望以此取得别人的信任。表面看来他们很自信,实际上却是懦弱至极。他们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需要鼓起勇气,勇敢去做时,往往立刻退避三舍,躲藏起来。不仅害怕做不好事,更害怕招惹麻烦。即便是不得不做的事,在做的过程中也是唯唯诺诺、战战兢兢,随时担心意外情况的出现。

懦弱的人为了掩饰失败的原因在于自己的懦弱,常常把责任推卸给自己的同事或朋友,比如在一个朋友的面前说另一个朋友的坏话,在上司面前诬陷另一个同事,这样的人虽然可能一时蒙蔽住人的眼睛,可是俗话说的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长了,大家就会认清他的本来面目,他就会失去全部人的信任,领导不再相信他,同事和朋友疏远他,从而成为孤家寡人。

一个人如果太懦弱,容易给人一种弱者的印象,觉得你好欺负,于是你就会经常受到别人言语或行动上的戏弄与欺侮,因为有些人的确存在着欺软怕硬的毛病,他们总想凌驾于弱者之上,处处想占弱者的便宜。而懦弱的人则大都是一些温厚善良的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好人”,他们往往因为与人为善,不争不抢,不施手段,不会拒绝人家,所以反而常被坏人利用。不要以为事事顺从别人的意旨,别人便会对你情深义重,恰恰相反,一个懦弱无能的人往往会被人不屑一顾。如果你不能为争取自己的权益据理力争,而表现出懦弱的一面,你就会发觉有人很快就会骑在你的头上。一条再粗硬的绳子也会因其柔弱的部分而折断,所以人不能无端示弱,除非他另有所图。没有天生懦弱的性格,如将其作为借口是极不明智的。一旦形成了懦弱的习惯,再想变得坚强也将无能为力了。

一个懦弱的人其实是一个害怕承担责任的人,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生前曾把自己的行医经验写成书稿,后来他被曹操陷害,关进监狱。临死前,他把书稿交给狱吏,但这个狱吏胆小怕事,不敢接受,华佗非常悲愤,就把书稿烧毁了。所以华佗的著作没有流传下来,这 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大损失。

懦弱的人同时是一个没有控制能力、没有决定能力的人,他们往往是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的。他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快乐、幸福、健康和财富,他们不是自我的主人,始终在别人的支配下生活,永远享受不了生命的自由。

懦弱的人,为了摆脱苦恼,便去寻找安慰和刺激;意志坚强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便去追寻充实和超脱,他们的出发点一样,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前者因苦恼而沉沦,后者因痛苦而升 华。

克服懦弱的心理

一个性格懦弱的人,一定要培养自己的信心。只有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以后,你才不会怕这怕那,才会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论遇到什么问题,哪怕是面临失败,也不要灰心丧气,要勇敢地正视它,以积极的态度寻求应变的方法。

成功来自于勇气,勇气是在生活和事业的磨炼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有懦弱性格的人,往往害怕和人交往,尤其是陌生人,所以很难搞好人际关系。其实掌握了和别人接触时的一些技巧,你就能很快地克服对人际交往的恐惧感。在和别人交流之前,你的神态应该是严峻的、有力的,仿佛怯懦的人是他,而不是你。这样,对方就真的把你当成能力很强的人了,首先会在心理上尊重你了。和别人讲话时,一定要大声。小声说话表明一个人的怯懦,大声说话表明一个人的坚强。坚强就能带来自信、带来力量。而当别人和你的声音一样响亮时,你再偏偏压低自己的声音,这样,为了听清你的话,别人就得对你“俯首帖耳”。这样一来,别人就会慢慢地重视你的话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在很多时候都需要这种挑战的勇气和精神:挑战传统、挑战权威、挑战大自然、挑战自我,没有挑战的人生,就没有乐趣可言,更不用说什么成功了。人生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越不过的难关,人应当鼓足勇气与邪恶、贫穷作斗争。既然已成事实,就别去抱怨太多,奢望命运的公平是遥不可及的单相思,重要的是往前走,哪怕是爬,哪怕是蜗行,哪怕是人生的舞台上自己的表演永远不会让人感动得落泪,都要勇敢地坚持。勇敢的人,不会永远失败。

嫉妒的心理会使你失去理智

每个人都有超越别人的欲望,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超越的欲望不一定得到全部的满足,得不到满足时,如果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和环境,主观地认为别人得到的东西,其实应当属于自己,那么就会产生一种被剥夺感,这就是嫉妒心理的一种表现。有这种心理的人总想居人之上,站人之前,不允许别人进步,不许别人争先。如果别人取得一些成绩,他就会耿耿于怀;如果别人超过自己,就对别人产生一种怨恨情绪。这也就是说,嫉妒者总希望别人永远不如自己,为此,他们总是在行为上损害他人。

嫉妒心强的人,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多劳而多得的时候,便产生了不平,由不平到不满,由不满到中伤,由中伤而攻击,由攻击而诬陷。这种人付出不肯比别人多,收获却又不肯比别人少,始终抱着这样的心态:你有的,我不能没有。这种心理就是绝对平均主义的表现,造成赏罚不明,利益均分的社会心理态势。一旦有人在物质利益、生活水平上超过了自己,就会引发出强烈的心理不平衡,导致嫉妒心理的产生。

张某和李某均在山东烟台某单位门前摆水果摊,由于李某热情、肯动脑筋,所以摊前的顾客总比张某摊前的多,这时心胸狭窄的张某便产生了嫉恨之心。一天下午,两人发生争吵之后,张某回到租住的小棚,取出自制的爆炸物,试图在李某的摊前实施爆炸,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场血光之灾。

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缺乏自知之明,缺乏对自我价值的正确估量。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对社会有多少贡献,可能得到什么,应该得到什么,不可以得到什么,不应该得到什么。只是一味地想多得,只知道伸手,别人有的他想有,别人没有的他也想有,根本不考虑什么可能与不可能,应该与不应该。这种人既不能对自己作出理性判断,也不会对别人作出理性判断。因此当别人获得的比自己多、做得比自己好时,他就眼馋心妒,痛苦不堪地自我折磨,整天在怨天尤人中度过。他不是想自己怎样努力而获得与他人一样多、一样好、一样高,而是不惜在行动上运用一切手段去诋毁、攻击他人,甚至想尽一切办法使他人获得的东西得而复失,与自己一样少、一样坏、一样低,或者还不如自己。在这种恶意的嫉妒心驱使下,只要别人长进一点,就要叫嚣,心理就失去平衡。所以,嫉妒者的心是不安静的、失调的,总是难以平衡起来。在苦不堪言的忧愤烦恼中,结果必定自伤,长此以往,必定自毁。

有这种嫉妒心理的人因为羡慕一种较高层次的生活,或者想得到一种较高的地位,或者想获得一种较宝贵的东西,结果愿望落空了,尤其是当自己未能得到时,而处于同等位置的人却得到了,这时候他就容易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就是认为自己的挫折是由于别人的阻挠带来的,因而会对他人进行语言,甚至行为上的攻击。

狭隘的心理是一种不良的情绪

生活中不顺心、不如意、事业受阻、不走运时,狭隘的人就会产生怨恨。这种怨恨大多指向自身之外的人和事,总觉得自己心里充满委屈、难受和痛苦,所以就常常把这种怨恨转化为一种报复行为,并可能附带着谩骂、侮辱、攻击,以及深深的斥责,目的是想通过幸灾乐祸达到心理郁闷的释放。

狭隘的表现形式就是怨恨和嫉妒。狭隘是一种情绪,往往产生于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直接感受。怨恨总是潜含着生命的不流畅、人生的不顺,以及生活的伤感、悲愤和痛苦。因此,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生成于何种起因的怨恨和嫉妒,都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结,都是心灵深感屈辱和伤害的心理自卫反应,对生命有着无法预料的消极影响。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在遇到挫折时,以攻击的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进行报复。这种行为往往给自己、对方,甚至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生命总有失意的时候,人对自己的把握也不可能总处在理智的状态。无论人怎样惧怕生命的 伤害而极力压抑自己的情感,人总是要发泄的。狭隘的人常常把自己内心的不安和骚动,采用带有攻击性的宣泄方式表现出来。

自私狭隘的人用一层厚厚的壳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生活在自己狭小冷漠的世界里。他们处处以自我利益为核心,无朋友之情,无恻隐之心,不懂得宽容、谦让、理解、体贴、关心别人。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牺牲别人的利益来得到自己的利益,干一些损人利己的事。

从心理学角度看,狭隘往往是一个人因为某些心理缺陷或其他因素而产生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他人的情绪体验,所以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缺陷,只有采用鸵鸟政策,即像鸵鸟那样,一遇威胁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头和前身躲藏起来。

有时候,虚荣与狭隘犹如一对难兄难弟,经常结伴而行。其实人生有时就像打牌,每个人都得到一副非接受不可的牌,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全力以赴想办法把那副牌打好,而狭隘的人却不肯这样做,他们始终觉得自己要打的是那副他们认为应该得到、却没有得到的牌,这就注定了他们失败的命运。既然活着,就不妨像水,点点滴滴都是真实的生命。

狭隘的人缺乏友善、宽容之心,他们容不得别人的进步或获利,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因此面对别人的成功,他就气极眼红,嫉恨对方,自己伤害了自己的身体。他们更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他们心中无正事,心中无正气。只注重个人的利益。“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自以为很聪明,不知恰恰是愚蠢之极。

狭隘的人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结果当然是越比越泄气,越比越对别人充满嫉恨。这种自我损害的倾向会使其不相信自己的力量,不但抑制了自我能力的正常发挥还分散了精力,结果造成失败。而失败又恰恰验证了他们的自我认识和期望,从而使狭隘情结越来越重,对他人的敌视也越来越重,对社会的危害也越来越重。他们不能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因此,喜欢攻击别人,甚至不顾自己的发展而一心去阻碍别人的发展,不顾自己的成功而一心关注别人的失败。

点亮自己的生命之灯

一个人克服了狭隘犹如心灵有了日出,就会从琐碎的烦恼中挣脱出来,变得坦荡、潇洒和倜傥,变得无所畏惧。一个人点亮属于自己的那盏生命之灯,就会既照亮了别人,也照亮了自己。有了生命之灯,在生命的夜色里,才能寻到自己的平安和灿烂。为别人点燃自己的生命之灯吧,你会在一夜之间变得容光焕发,变得美丽英俊。你的身上会笼罩着耀眼的光环,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亮色,哪里就有欢乐,哪里就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只有为别人点亮一盏灯,才能照亮我们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

做人要淡化自我,心胸开阔。不要总是把眼光盯着别人,别人的一切是他自己的,你自己的收获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争取。心胸开阔的人,目光远大,大事谨慎,小事糊涂,不为琐事烦恼。只有当一个人心胸开阔的时候,他才会健康地发展。人无论何时都需要有包容一切的胸襟。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达观与超然,正所谓:心无芥蒂,天地自宽。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高屋建瓴,不拘泥于日常生活中的烦琐小事。

人的心灵是无所不包的,它可以容纳宽广与辽阔,也可以容纳细腻与纤巧;可以容纳真诚与执迷,也可以容纳美丽与美好;可以容纳梦想与困惑,也可以容纳欣赏与推崇。容纳须有一个豁达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既能收容他人的兴奋,又能欣赏他人的成绩;既能接受优秀的、温馨的、赏心悦目的,又能兼收苦闷的、麻烦的、压抑的和丑陋的。容纳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容纳不是强迫和强加,容纳是双方的和互相的,犹如理解是双方的和互相的一样。一个人不能只是渴望被别人容纳,自己也要能容纳别人。如果自己有一身毛病,就需先敷上点药,休养几天,人家才有可能与你接触和交往。但有的时候,人们往往能容纳大海,却容纳不了小溪;能容纳高山,却容纳不了一捧黄土;能容纳热忱,却容纳不了真诚。其原因就在于心胸不够真正开阔。

遇到挫折时要冷静地分析一下,是不是由于他人的恶意带来的,有时对方并非出于恶意,只是由于方法不当或能力有限,才给你带来了麻烦,这时就要原谅对方。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样也许就能理解对方的苦衷,从而正确地看待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有了这种处世态度,就可以嫌怨皆释,不再斤斤计较了。要经常给自己以“冷静”的心理暗示,多想一想如果只图一时的痛快,不顾一切地加以报复,后果会是什么,会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会不会受到舆论甚至法律的制裁,因为报复别人的人往往自食恶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