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关于国际化大都市的研究
世界大都市的概念是随着不同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学者哥瑟、英国城市和区域规划大师杰德斯均提出过“世界城市”的概念。而国际化大都市这一概念最初是由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来的。在国际上关于国际化大都市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解释定义有两种:
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得·霍尔对国际化大都市这一概念解释为——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都市。他认为国际化大都市应具备以下特征:通常是主要的政治权力中心;国家的贸易中心;主要银行的所在地和国家金融中心;各类人才聚集的中心;信息汇集和传播的地方;不仅是大的人口中心,而且集中了相当比例的富裕阶层人口;随着制造业贸易向更广阔的市场扩展,娱乐业成为世界城市的另一种主要产业部门。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86年提出了“世界城市假说”,认为世界城市是全球经济系统的中枢或组织节点,集中了控制和指挥世界经济的各种战略性功能,并提出了七大论断和假说,为世界城市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七项衡量世界上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为: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主要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指港口与国际航空港);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标准。在此基础上,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阿利克斯·莫克尔斯在总结了众多学者和各国现代化经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足够的国际影响力等几项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大致描绘一个城市发展的基本状况,概括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此外,在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日本学者杉山认为在城市形态上要更趋合理,要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因为在大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中,20%是由运输产生的。在生态规划中,不要让城市无限制地扩大,因为这样会增加运输量。要在城市中围绕交通节点建设一些节约型集中居住服务区,减少对农村的扩展。美国著名生态学家托马斯认为目前的建筑和道路设计往往忽略了生态问题,如停车场、道路等让雨水无法进入土壤,难以在环境中发挥作用。他认为:应该建绿色屋顶,既能降温也能净化雨水,尽量少建硬路,要建能渗透雨水的道路,而停车场则可建成多层的,尽量少占土地。这些尽管是小问题,但对生态的意义却很大。(www.xing528.com)
(二)国内关于国际化大都市的研究
国内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国际化大都市,是指那些有较强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服务功能,一定数量的跨国公司和金融总部,并对世界和地区经济起控制作用的城市。另一种观点将“国际化大都市”分解后认为,国际化指的是大都市的性质、功能和地位、作用。
国际化大都市主要表现为三个特征:一是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位列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之一,对世界经济有相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王圣学认为:CBD作为大城市商务产业的核心聚集区,能为商贸、金融产业创造高效的运行环境,为有效参与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竞争提供平台,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是特大经济中心城市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二是经济运行完全按国际惯例,并有很高的办事效率。三是第三产业高度发达,综合服务功能强。
国际化大都市,指的是其规模、容量和结构、形象。应具有三方面主要内容:一是除了城市本身的人口面积外,还要有向外延伸的广泛空间即经济区域,称大城市连绵区。龙永枢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大城市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提出了不同区位的区域性经济开发的战略,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除了城市据有跨国公司总部外,还要有庞大的企业集团、中介组织和相当的资产存量、要素存量和内外贸易额。三是除了城市的一般基础设施外,还要有显示现代化的公用事业、商住楼群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蒋三庚认为一个成熟的CBD应该是区域内经济生态与生活生态的有机平衡。CBD不仅应该是城市金融、贸易、信息、传媒等中心业务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具备购物、文娱、服务等商业功能高度集聚的地区。只有将商务、业务、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避免由于功能结构单一而导致CBD的空心化和衰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