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非典”后,一种叫作"求职恐惧症”的恶疾正在全国大中专院校流传开来。不少毕业生求职失败的事例表明,谁传染上了它,必定给自己的今后发展带来影响。眼下,这些毕业生们正在为如何战胜它叫苦不已呢。
谁让现在的求职竞争如此激烈呢?在人山人海的招聘现场,不少在求职中表现不佳的年轻人往往成为求职的失意者。部分过于"恐惧”者就算在招聘现场得到了一个较高的印象分,可在后来的笔试面试中,或怕被过于激烈的竞争淘汰而主动出局的,或在面试中因为一、两句话稍有答错就产生极度恐惧情绪、产生有害自我暗示而失败的。
其实你不用太担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初出校园的年轻人身上,"求职恐惧症”可谓人人皆有,只是表现的激烈程度和患病深浅不同而已。
那么,就看看他们在就业中反恐的表现吧。
求职路上:用鲜花调适恐惧
财会专业毕业的梅青,在赴一家大型外资企业面试时感觉心情格外紧张,毕竟她太想得到那份工作了。于是她干脆放慢了脚步,并在附近一家花店给自己买了一束鲜花。沿路闻着花香,她感觉心情真的好多了。此时的她忽然领悟到,求职,就是智慧、毅力甚至是金钱的比赛,而一份放松的心态,则十分重要。
毫无疑问,梅青的面试相当成功,"在求职中正确及时调适自己的状态太重要了”,这是她回到宿舍时说的第一句话。(www.xing528.com)
反恐专家支招:现在的大学生求得一职不容易,如果想谋求自己应有的社会地位,则必须让自己回到平时状态,抛弃紧张,如此才可以释放出潜能。
初次见面:万事好商量
报社的陈劲松现在已经是个资深记者,说出他的专业,你可能不太相信:数学。当初他到报社应聘时,同去的几个大学生都说,"人家要的是记者,你来添什么乱?”但他内心清楚,人家注明专业对口,只是想找到合用的人才,既然自己已经有做记者的能力,就不用在乎什么专业了。另外做生意的爷爷从小就教育他一句话:和气生财。他相信,只要自己有那份诚意,一切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
果然,在与报社领导的见面中,小陈给报社编委极好的印象,特别是他的口才及言谈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达观的做人态度,让人赞叹不已,更加上他在学校样报上发表的一些新闻作品,已经反映出了他的水平,做记者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小陈专业不对还敢于来应征,让几位编委十分欣赏。其他同去的大学生因为水平平平,结果反面都落选。看来,小陈是看好了"实际能力”这四个字,当求职者有了它,其他的东西都是"万事好商量”的。
反恐专家支招:对于求职经验不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有一点他们往往不清楚:求职时,千万别只盯着那些招聘条件,毕竟那些"死”条件落实到具体的你身上时,是可以与用人单位再协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