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真爱当珍惜,不爱当祝福,微笑着说再见
失恋男的心理变化VS失恋女的心理变化
失恋,对于任何男女来说都是一杯浓烈的苦酒,都会在其灵魂深处烙上深深的伤痕,甚至这种心理隐痛会伴随其整个生命旅程。如何对待失恋的不幸,是被痛苦所吞噬还是将痛苦升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验。
1.男人的失恋反应
男人自尊心比较强,对于失恋,或许表面上看不出他的痛苦,但背地里其实痛苦不堪。失恋对于男人的打击实际上是巨大的,有时也许会摧垮他的人生信念,使他丧失生活的勇气,甚至会导致终止生命。在社会生活中,男人往往肩负着比女人更多的义务、责任和期望,因此对于同样的失恋结局,男人要承担比女人更多的来自自我及社会的压力。被迫失去女方的爱,对不少的男人来说在身心上都是不可接受或忍受的。这会使他的心理产生连锁反应,进而改变整个心理品质和人生态度。
2.女人的失恋反应
与男人相比,女人的情感显得温柔而细腻,虽不像男人情感如暴风骤雨,却也好似春风丝雨,润物无声。滋润于甜蜜爱情中的女人,比起容易性冲动的恋人,更愿陶醉于如云般的飘忽与似雾般的朦胧幻想之中,更喜欢品味感情的真谛。可想而知,失恋的现实对于女人同样残酷无情。它会揉碎女人甜美的梦境,吞噬女人纯真、空明的情感世界,给其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相比男人,女人更富有奉献精神,更易把爱情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与生命支柱。当她把爱情看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和满足时,如果爱突然终结了,女人的柔弱和痴情如何能使其平息内心的波澜?不过,对于少数性格开朗、心理成熟或者是主动绝情分手的女人来说,要另当别论。
3.不同年龄阶段下的失恋反应
对于失恋,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会有各不相同的心理反应。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富于激情和幻想,对于朦朦胧胧的初恋会感到神秘和神魂颠倒。他们心理还不成熟,对爱情缺乏长远的考虑和准备,最容易在感情的深海之中迷失。而且,少男少女的情感虽然纯真却显得稚嫩,很易受挫折,而一旦遭受失恋的打击,就很可能身心俱碎,极度痛苦而不能自拔。也可能因为失恋而变爱为恨,肆意报复,粉碎了一切美好的回忆,连起码的友情也破坏殆尽,给自己和对方都刻上了深深的心理伤痕。
年龄较大些的男女有着较为健全成熟的理性能力和意志能力,也具有比较稳定的情感表达方式。恋爱之前会仔细考量对象候选人;热恋之中,也比较能够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与原则问题;失恋之后,他们在巨大的痛苦面前仍能镇定自若,将创伤深埋在心底,会比较冷静地面对现实、调适心理,继续自己的人生之路。对于曾经深爱的人,他们大多也能报以宽容和理解的微笑,仍可以做朋友,不会成为一生一世的敌人。
4.不同个性特征下的失恋反应
对于失恋,不同性格特征的人也各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解脱方式。对于一个活泼型、多血质的人来说,可能比较容易接受失恋的现实和承受心理打击。失恋之初,此类人或许会非常敏感地作出强烈反应,极度悲伤、哭天抹泪。但是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从痛苦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变成一副乐呵呵模样,最起码表面会如此。而对于内向型的人来说,可能失恋后的表现与活泼型刚好相反。
5.不同社会角色下的失恋反应
不同社会角色下的人会有不同的失恋反应。比如,一个学生失恋,容易觉得失去了一切而万念俱灰;一个工人失恋,会利用埋头做工来赶走痛苦,也会有很多的热心人来介绍新对象,比较容易走出失败的阴影;一个官员受了爱情的打击,再痛苦也必须憋在心里,不能影响工作和形象,同样也会在各种应酬与大事的冲击下尽快走出心里的苦痛。
人生大悲之事,失恋为其一。失恋给人带来的烦恼和苦闷,是没有恋爱或没有失恋过的人所无法体会的。失恋既可以使人消沉,也可以使人奋起,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心理调适。
把握三原则,告别心痛走出失恋
失恋后进行心理调适,走出失恋,要铭记三条重要原则。
1.正视现实,冷静处理
不要纠缠与责难。如果他或她已经真的不爱你了,到了必须分手的时候,不要纠缠着不放,纠缠也许会令对方一时难以逃脱,但却更坚定了其离开的信念;不要再一味地责难,责难也许会让你感觉一时痛快,但却可能粉碎曾经的美好回忆;更不要怪罪自己天生缺乏魅力,活在自卑里会令你的生活更沉重。既然你已得不到所希望的那份真情,又何必再为他或她伤心劳神、浪费感情与青春呢?放弃一段已经死亡的情感,你也许仍会痛苦,但却有了新的爱情空间,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
但是,如果你认为你们的关系还有挽回的余地,可以选择离开他或她几天,给双方都留出认真体会与权衡的空间。如果他或她真的需要你,请相信,没有人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真爱,一定会重新回到你身边。
2.心胸豁达,宽容原谅
不要为恋人的一时冷漠而忧愁,如果存在第三者,而他或她又舍不掉你时,重要的是不要放弃自尊,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感受;不要做生活的配角,公平地与对方争辩。如果他或她认识了错误,真诚地想重新回到你身边,就宽容地再给对方一次机会,帮助其重新进入你的爱情生活,发掘自己的美德和爱情的魅力,放弃牢骚唠叨,用健康的方法挽救你们的婚姻和爱情。
3.忘记过去,放眼未来
失恋了,就要有忘记过去的决心,忘记过去所有的快乐与悲伤,忘记他或她的一切;更要有放眼未来的智慧,放眼新的恋人、新的生活目标和新的幸福。
失恋的心理调适法
1.保持尊严,凝视前方
失去爱情但不要失去自尊。要坚持着不要去找他或她、不要再联络、不要再眷恋以往。或许分手是因为你的错,但人都会犯错;或许分手是因为你的缺点,但谁没有缺点?失去你或许是他或她一生的遗憾,你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凝视前方、放眼未来。
2.适当地发泄情绪
别总是强忍悲痛或怨恨,这对身心健康相当不利。想哭的时候就找个地方尽情地哭;想大声喊的时候就找个无人之处用力嘶喊;想砸想撕的时候就关起门来做个痛快;想倾诉的时候就找个知心好友说个痛快。
但要注意选取发泄的对象,不要抓住无辜的人或人家的东西不放,那样会节外生枝,反而更不利于心理调适。
3.清除他或她的痕迹
分手了就把与他或她相关的东西处理掉,要么撕掉扔掉,要么找个地方锁起来再狠狠地丢掉钥匙,清除他或她的痕迹。也不要去你们以前常去的地方,以免触景伤情,让你情绪低落。不过不要过分,比如他或她拉过你的手,不要把手也扔掉或包裹起来。
4.作出不在乎的样子
失恋了,一点感觉也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表面上装作不在乎有利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的自我暗示在这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这样去暗示自己:“对付负心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好好地活下去!”或者“是不是都要看我难过痛苦?没门!”又或者“他都不在乎了,我为什么要在乎?一定要镇静,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只是梦醒了而已。”
5.多想想他或她的坏处
失恋了,就要多去想想他或她的坏处,甚至夸张地去寻找他或她的缺点,以至于你再也不愿去想对方。如果想来想去,他或她的坏处寥寥无几或者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那你自己就要这样想:“他(她)真的是完美的吗?不可能。可能只是我了解得不够深入全面而已,或者我产生了审美错觉。这样的恋爱不真实、不扎实,失去了也不是坏事。”
6.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别人在一起
失恋之后不要一个人闷在家里,要积极参加聚会、出游、看表演、打球等有意思又有很多人参与的集体活动,并尽量和别人谈一些有趣的话题,跟着大家一起笑,有利于驱散心理阴霾。
7.出门去旅行
失恋后留在故地,常常只会让你陷于痛苦而无法自拔。不妨离开你们曾经的幸福天堂,跟随旅行团或与一群朋友到异地去游玩。异地的人文风情会让你耳目一新、视野开阔,新的感受会冲淡你内心的烦恼。
8.与老友联络
恋爱期间“重色轻友”全然不问朋友死活,朋友也不会怪你。不过现在又一个人了,再不找老朋友叙叙旧可就有点太淡薄友谊了。朋友有时候才是最靠得住的,又了解你、又包容你、又疼惜你。和他们在一起游玩、聊天、运动、喝酒、唱歌或者干脆在他们面前大倒苦水,你不用掩饰、自在自得,全然没有失恋之后的自我否定和怀疑,有助于恢复心理平衡。
9.用学习和工作来冲淡烦恼
热恋时落下的功课和工作现在终于该补一下了吧?不妨化失恋的悲痛为力量,努力学习、埋头工作,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就与荣誉降临到你头上,正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这时候,恐怕你感谢当初的失恋还来不及呢。
10.要懂得爱惜自己
要忘掉一段曾经真心付出的感情,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要太苛求自己,要给自己留出空间与时间。要知道,你的生命不光属于你一个人,还属于你的亲人、你的朋友和你的工作岗位。你必须珍惜自己,没有权力自暴自弃。失恋了,不必再挂念那个人了,正好可以多疼惜一下自己。
上面讲述的是几副失恋初期的“特效药”,可以暂时缓解强烈的心理刺激、疏导负面情绪,不至于被失恋的痛苦泥潭所淹没。但要恢复到恋爱之前的心理状态、重新定位自己,还需要加强长期的心理调适。
1.不要将新旧恋人作比较
有个女人对初恋情人不能割舍,等她有了第二个男朋友后仍与初恋情人藕断丝连,影响了她对新恋情的投入。等到她有了第三个男友,她对第二个男朋友也是念念不忘,常想起他的好处而不能专注地去发现现任男友的优点,结果她总是对在她身边的人不能感到满意。对方真的那么差吗?还是她开车只看后视镜,而没看到车子正前方的金矿?
有个女人,她的先生对他以往的情人十分眷恋,不仅把以前的信和照片小心收藏,还常拿以往情人的好处来和这位女士比较,那这位女士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又有谁愿意做这位女士?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要接受并认定这个事实,收起回顾的眼神,转过身来向前看。把过去抛得越干净,将来就越可能幸福。拿过去来折磨自己也折磨后来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2.不要模仿他或她
如果所深爱的人拥有你所欣赏的优点和特质,热恋中要做自己,不要把其性情习惯“内化”到你自己的人格与生活里,失恋后更不要模仿他或她。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和你一模一样,某种意义上说你就是最美的,何不保持我们自己的本色?本色才是魅力的来源。
3.不要马上再找一个类似前恋人的人
虽然失恋了,但和他或她有些相似的人仍会对你有吸引力,要注意不要立刻去找个那样的人替代前恋人。首先,要冷静下来分析这类人身上究竟是哪一点令你无法抗拒?那种特质是否也有缺点?跟你的性情是否可以配合得来?如果合得来,为什么会分手呢?其次,将以后的恋人看做是前恋人的替代品是不道德的,既是对自己的折磨,也是对别人的伤害。
4.多交普通朋友
多交些普通朋友对你是有好处的。特别是与异性的普通朋友交往,不仅可以学习如何与异性相处,还可以培养自己对异性的判断力。等到真正适合的人出现后,你就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但是交往时不妨先当做普通朋友,敞开心与其自然地交往。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越不苛求,缘分可能越容易到来。
5.完善自己
失恋后要仔细检讨自己的不足之处。首先想想自己有哪些缺点?是不是人际交往能力不好?比如,和人说话时语气粗鲁,或唯唯诺诺,或者动不动就发脾气。其次想想自己是不是不够成熟独立?比如,依赖性太强、有不安全感、占有欲太强等?如果肯定是的话,那就要适度地改变自己,使自己成长。成长之后的你,以后在拥有爱情时就不会再犯同样的不利于培养感情的错误了。不过,找自己的不足之处时要把握分寸,不要陷入自卑的泥潭。
寻找爱情就像寻找工作,失败一百次何妨,成功一次足矣。如果你就是那失恋的人儿,如果你还困在它的阴影里,那么现在该破茧而出了。接受现实,放眼未来,勇敢前行,你终会获得属于你的爱情。
如何摆脱青春期孤独和寂寞的阴影
你是否在学校里没有朋友?你是否长期生活在自我封闭的环境里?你是否找不到倾吐心声的对象?你是否被周围的人认为是孤僻和不合群的孩子?你是否只能以电视机和游戏机为亲密伙伴,甚至以小猫小狗作为感情和语言交流对象?有谁在青春期不曾迷茫忧郁,不曾体验过孤独无助的感觉?这些问题都是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曾经面临的。
或许大家都有过这样一种体验:觉得自己是大人了,于是总想一夜之间成熟起来。父母的关心不再像过去那样暖意融融打动心扉,反而觉得唠叨刺耳;老师在自己的心目中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信,干什么他们都不能理解;就连平时挺要好的同学,现在也不是那么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了,自己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向谁倾诉。于是,处在花季的少男少女总是发出感叹:“没人理解我!”“我好孤独!”
在昆明十一中读书的女学生小柴说:她和同学们都进入了青春期,按理说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却发现自己的生活没以前那么快乐了,因为一肚子的心事不知道该和谁说,感到孤独无比,她们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会感到特别孤独呢?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说:“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小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比起儿童和青少年,青年人更容易陷入孤独感的包围之中,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孤独的感受会更多。“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人那样深陷于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因为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伴随着生理上的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的注意力从外部世界逐渐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发现了一个新奇、纷繁复杂的“世界”,他们既为自己生理上的变化而感到惶惑和恐惧,又为心理上的“成熟”而兴奋和焦急。他们渴望在同学中间成为受欢迎的人,渴望在父母和老师面前得到应有的平等、尊重和信任,渴望和别人进行探讨和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探索的深入,他们开始想摆脱父母的监护,追求自我独立。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在强大、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他们显得是那样的软弱无力和不堪一击,更由于他们的闭锁心理,使人们难以了解到他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从而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理解,这使得他们将自己的内心封存起来,陷入迷惘、痛苦和孤独之中。
那么,青春期的孤独会给青少年带来什么危害呢?虽然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孤独,但青少年由于社会经验少,适应能力差,受到挫折易烦躁郁闷,如果长期处于孤独中,会表现出:高频率地产生焦虑、傲慢、与环境格格不入、烦躁不安等恶劣情绪,进而导致封闭,积郁成疾,性格改变,产生精神障碍。
但如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样,孤独也有积极的一面:
首先,青春期的孤独是心理成熟的一种标志,它可以使一个人把自己的兴趣从对外界事物的关注转移到自我身上,有利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孤独像水中的沙子,清洗和沉淀人的思绪,使人们能反思自身,获得对自我和世界的领悟。
其次,青春期的孤独有助于一个人静下心来反省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行为的动机,使自己在做每件事之前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这也正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
再次,青春期的孤独可以加深与他人的沟通,交一些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朋友。因为在年少的团体生活中,人际关系十分广泛,大家都是朋友,但是真心朋友或许没有几个。而现在,经过孤独的历练,你可能会因为更了解自己而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朋友,从而产生结交知心朋友的需要。
尽管孤独代表一种成熟,但是还应该看到,孤独毕竟意味着离群索居,总会给人带来心情的沉重与压抑,所以,青少年不仅要学会固守孤独,更要学会从孤独中走出来。如何走出青春期的孤独呢?
第一,积极主动去接近别人。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也许他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些开导都会使青少年感到心里温暖。要想别人接纳自己,就要改变自己,使别人愿意接近自己,和自己做朋友。而积极主动接近别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真诚地去关心、帮助别人。当别人学习上有疑问向你请教时,你是否认真耐心地向他讲解?同桌在课堂上突然身体不适,你是否及时向老师报告并搀扶他去医务室?女同学拎着一桶水上楼很吃力,从旁边路过的你是否走上前帮助一把?如果你经常这样做,大家肯定乐意和你做朋友。当你有困难时,他们也会“投桃报李”,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此时,你定会领悟到:“帮助别人,原来就是帮助自己”。
第二,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独立处理困难和挫折,相信自己最终能够超越自我,超越困境。
第三,保持微笑。没有人喜欢整天愁眉苦脸、悲观厌世的人,也没有人会喜欢一脸清高孤傲的人。如果你渴望友谊和朋友,你就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你自己。如果你每天都能以亲切的微笑来面对你的同学和朋友,那么别人也会微笑地面对你。因为人心就像一道门,如果我们不断叩门,它也许会打开。日本心理学家箱崎总一说:“对别人亲切正是免除自己本身孤独的第一步。”如果你再能设法找到一些共同的话题,或者主动向别人请教,僵局就很容易打破了。
第四,善于选择知心朋友。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往往容易架起同学之间友谊的桥梁。谁都有自己的课余爱好,假如你喜欢集邮,你可以在班上寻找你的“知音”。你可以带上自己的集邮册,给同伴欣赏,随时交流有关邮票的信息,这样既交流了思想,又找到了朋友,摆脱了孤独。试试吧,你一定会欣喜地发现和你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试着和他们成为朋友吧。
第五,敞开心扉,学会与人分享。分享与孤独从来就是统一的,不能截然分开。只有学会分享,才能体会到孤独的深沉,一个从来不懂得和别人分享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孤独的真正内涵。因此,要勇敢面对自己的孤独,不要把它看做心理负担;同时,要勇于超越孤独,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战胜孤独。
第六,克服自卑心理,大胆和同学交往。或许你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但也有可能在某个方面超过别人。所以,不要总是拿着放大镜去看别人的长处,用显微镜看自己的不足。青少年一般都很善良,并且心地单纯,没有人会因为你有某方面的不足而瞧不起你。如果你能丢掉自卑的包袱,以真诚的言行去面对同学,就能坦然自若地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精神上的愉悦、祥和安抚是调节心灵深处孤独最好的良药!
事实上,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不可避免地经历孤独,如果每个人能够对孤独多一些认识,把每一次的孤独看做是个人成熟和成长的机会,青少年就不会陷入孤独的痛苦中了。
要能够正确地理解孤独,勇敢地正视孤独!
战胜自卑,走向自信
这是美国最年轻的博导唐荣明的真实经历。小的时候,他因为自己个子小,而且觉得自己不漂亮,每一次对着镜子看的时候,感觉自己都不爱看自己。所以,他一直有一种压力,而且他觉得这种压力就像泰山压顶一样压制着他。然后几十年他就是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中成长起来的,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给他造成的心理创伤是非常大的。一直等到他到了美国之后,才慢慢调整过来的。但是,后来当他回过头来看这件事的时候,却实在有些后悔。因为一次偶然的聚会,大家说出了对他的看法。原来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小时候的他圆胖圆胖的,非常可爱,非常好看,学习成绩又好,大家都非常喜欢。可是,这25年他却生活在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回过头来,他才明白其实是自卑感在作怪。现在呢,尽管他越来越老了,但是照着镜子的时候,反倒会觉得自己其实挺帅的。朋友也觉得他蛮帅的。但事实上,他怎么可能比自己年轻的时候更帅呢?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靠的完全就是心理调整。
同样,对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自卑同样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心理现象。
王明小时候很喜欢玩,整天与小伙伴们打成一片,也许玩是每个小孩子的天性吧!可是当他渐渐长大,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的不起眼,人不高,学习又不怎么好,相貌又一般。当他拿到考试卷,同桌考了100分,他却只考了72分,于是他低下了头。与同桌相比,他觉得自己真是差得太远了。于是,自卑肆无忌惮地侵蚀着他的心灵,使他痛苦不堪。
事实上,至少有95%的人,其生活多多少少会受到自卑感的影响。数百万不能得到幸福的人,也是由于受到自卑感的严重阻碍。自卑,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它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自卑使人变得十分敏感,经不起任何刺激。自卑的人总哀叹事事不如意,感到自己无立足之地。自卑的人常常有这样的心理: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即使是会回答的问题,也很害怕答不上来,引起同学们的笑话;爸爸妈妈是下岗工人,家庭经济困难,从来没有零花钱、穿着打扮很不入时,感觉别人都瞧不起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自农村,在城市读书,害怕与人交往;碰到集体活动,总是想办法逃避开,因为觉得自己来自偏远的农村,“又土又笨”,同学们肯定看不起自己……
为什么会产生自卑心理呢?
1.没有成熟的自我概念
青春期的学生虽然自我意识迅速形成,但是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过高或过低地要求“自我”。如果自我要求过低,得过且过,当然也不知道自卑;如果自我要求过高,在现实中又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产生自卑心理。据研究,自卑的人智力水平和身材水平大都在中等或中等以上。所以,自卑的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是因为主观评价标准太高的缘故。
2.成长经历特别与童年经历有关
心理科学的研究证实,童年经历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常,自卑感强的人往往是有过一段特别残酷的经历,有过心理创伤。如果在童年时期经历过挫折或遭受过重大打击,就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产生自卑心理。哲学家斯塞说:“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3.自信心不足
自卑的人总是怀疑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差。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一味地埋怨自己没有运气,自暴自弃,丧失进取心。如果获得成功,也会觉得是一时运气好,而不是自己能力的体现。
4.自我封闭,不善于与人交往
自卑的人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看不起自己,经常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心态和行为,从言行和仪表上不吸引人,有时甚至还引起他人的反感。所以,他们常常没有勇气主动与人交往。自卑感强的学生很少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亲戚进行心灵的沟通。
5.自视清高
表面上看起来清高的人,似乎总在追求尽善尽美,其实恰恰是在用这种孤傲的外部表现来掩盖自己十分脆弱的充满自卑的内心世界。他们认为只有拒人于千里之外,别人才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自己才不会受到别人的伤害。当他人取得成绩时,表现出非常挑剔,力求唯美的样子。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有自卑心理,也没有那么可怕。只要你能战胜自卑,就会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那么,如何战胜自卑呢?
战胜自卑其次首先就是要承认自卑情绪人皆有之,一个人并非在每个方面都能出类拔萃,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人的位置。即使某些时候在某些方面不如意,也大可不必以此为耻,从而自暴自弃,更不必用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去掩饰,那只是自欺欺人。
战胜自卑,要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可以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全部列出来,哪怕是别人认为微不足道的也不要忽略,然后再和其他同龄人作一比较。要认识到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对自己的弱项要持冷静理智的态度,既不要自欺欺人,又不能把它看得过于严重,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这样就不容易自卑了。著名心理学家麦克斯威尔说:“人的所有行为、感情和举止,甚至才能,与其自我意象是一致的。”所以,经常给自己“我还可以”、“我能行”的心理暗示,并将其不断地渗透到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向自信。
战胜自卑,再次要学会自信。基恩博士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医生,他常常对人讲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个公园里,几个白人小孩正玩得高兴。这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小车进了公园。白人孩子一窝蜂地跑了上去,每人买了一个,兴高采烈地追逐着放飞在天空中的色彩艳丽的氢气球。在公园的一个角落,蹲着一个黑人小孩,他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在嬉笑,他不敢和他们一起玩,因为其他人是白人,而他是黑人。他没有信心与白人小孩一起玩。白人小孩高兴地到别的地方去玩了。当他们的身影消失后,黑人小孩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可以卖一个气球给我吗?”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他一下,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黑人小孩鼓起勇气说:“我要一个黑色的。”满脸沧桑的老人惊诧地看着小男人,然后给了他一个黑色的氢气球。黑人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黑色的气球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升起,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小孩的后脑勺,说:“记住,气球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那个黑人小孩便是基恩博士自己。“自信”就是“相信自己”。
前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当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反之,一个人如果失去自信心,非常容易被颓废和绝望所困扰,甚至会因此而毁掉自己的一生。
战胜自卑,最后要学会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可以选择一件自己比较有把握的事情去做,做成之后,再去找下一个目标。这样,你就可以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又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走向更高的目标。每一次成功都将强化你的自信心,弱化你的自卑感。
也许你举重比不上保尔·安德森,推铅球比不上帕瑞·欧·布莱恩,跳舞比不上亚瑟·莫瑞,但是,仔细想想,那有什么呢?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不是由于他们拥有超凡的智能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是由于坚持相信自己能行,靠着自己坚定的自信和进取精神,才发挥了超凡的智能。
拿破仑·希尔说:“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相信自己,那么,一切困难都将不会是困难。因为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而必备的、重要的心理素质。”所以,战胜自卑,走向自信,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化解青春期心理压力
人活着就会感受到压力,没有人是可以免疫的。不管喜欢与否,压力每天都会陪伴着你。所谓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而是指个体对没有足够能力应对的重要情景、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所作出的情绪与生理紧张反应。那些使人产生压力反应的事件被称为压力源。当人产生压力的时候,大脑分泌出肾上腺素等激素,通过血管流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于是就引起了生理反应。
压力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压力研究鼻祖汉斯·赛叶医生将压力分为有害的不良压力和有益的良性压力:不良压力使人感到无助、灰心、失望,而且它还能引起身体和心理上的损害;良性压力能够给人以成功感或振奋感,使人愉快并能有效地帮助人们生活。
人们从空中跳伞,有些人非常喜欢它,感到兴奋、鼓舞,于是感受到良性的压力,而有些人感到恐惧甚至变得歇斯底里。这就说明,压力的有害或有益不在于压力源的强弱或压力的种类,而在于个人对事件或环境的反应。(www.xing528.com)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由于课业繁重、学习竞争激烈、青春期发育困惑等原因,心理压力问题日益突出。轻微的压力可以轻松消除,随时间淡化,或因个人感受不同而逐渐转化为一种推动力,增加进取心。长期过重的不良压力,则会对青少年的生理、情绪、认知、行为等诸多方面造成危害。
1.情绪危害
不良压力事件会使人产生忧郁、恐惧、焦虑、不安、无助、沮丧、烦乱或自责等不良情绪;在高度压力下,人们多数会变得浮躁不安、暴躁易怒。长期承受不良压力的人,忧郁症和其他心理症状的易患率也比较高。
2.认知危害
不良压力会影响人的理解、记忆、注意力等认知能力,僵化人的思维,降低人的智力水平。比如学生的考试焦虑症,就是因为压力太大而出现大脑一片空白,原先记得的都想不起来、简单的问题也不会解答等不良表现。
3.行为危害
在不良压力之下,人们的行为很容易失控,既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比如,很多学生在强大的学习压力之下,会出现频繁逃课、对人怀有敌意、对同学言行攻击、撒谎、离家、偷窃、自残等症状和不理智行为。压力还会影响人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压力大的人常对人冷淡、容易与人起冲突等;会使人染上不良生活习惯,如有的人为了逃避压力而吸烟、酗酒、吸毒等;会使人形成一些强迫性行为。
4.生理危害
压力的生理危害有一个发展过程:在不良压力之下,人们首先出现警觉反应,全身各部位自然动员,进入警觉状态以抵抗压力;其次进入抵抗期,即人体不断自我调整,保持高度的生理兴奋,抵抗压力;最后进入衰退期,此时由于人长期而持续暴露于压力之下,身体抵抗能量耗尽,高血压、偏头痛、腰酸背痛、心脏疾病、胃肠疾病、月经失调、皮肤病等其中一个或多个问题开始出现,此时要尽快找医生检查身体找出压力源,缓解压力。
5.压力危害的个人差异
不良压力人人都会有,但有无危害或者危害是轻是重却因人而异。个人心理素质好,或者自我调适能力强,压力对其危害就可能小一些;反之,压力危害就会比较大。
青少年应该如何缓解较重的心理压力呢?这里有个减压“3R原则”,青少年朋友们应该了解。“3R原则”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减压原则:即缩减(reduction)、放松(relaxation)、重整(reorientation)。就是说将减少遭遇压力源的机会、放松自己、重新调整要求或期望值三者结合起来,在已有的正面压力、自发压力与过度压力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小事着手来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压力。
(1)热爱学业:学生的天职是学习,从主观上树立热爱学习的精神,排除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2)积极思考:停止消极的想法,重新考虑事物,变消极为积极。计划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3)坚持运动:制订一个锻炼的计划,有固定的锻炼时间、锻炼方式和锻炼频率。
(4)注意饮食:有计划地多吃一些能促进健康的食物,食物的数量和种类要合理。
(5)扩大交往:努力扩大社会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好处。
(6)学习放松技巧:放松身体,可缓解压力之下的身心紧张。放松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举一些,希望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大笑:大笑可以使处于紧张状态的身体得到迅速的恢复,由于血压和心跳有所缓和,全身如同卸掉千斤重担,感到轻松。
想象:想象你所喜爱的地方,如大海、高山等,放松大脑;把思绪集中在想象物的“看、闻、听”上,并渐渐入境,由此达到精神放松的目的。
打盹:学会在家中、学校等一切可能的场合借机打盹,只需10分钟,就会使你精神振奋。
按摩:紧闭双眼,用手指尖用力按摩前额和后脖颈处,有规则地向同一方向旋转;不要漫无目的地揉搓。
呼吸:快速进行浅呼吸,为了更加放松,慢慢吸气、屏住气,然后呼气,每一个阶段各持续八拍。
腹部呼吸:平躺在地板上,面朝上,身体自然放松,紧闭双目。呼气,把肺部的气全部呼出,腹部鼓出,然后紧缩腹部,吸气,最后放松,使腹部恢复原状。正常呼吸数分钟后,再重复此过程。
洗浴解压:理想的洗澡水温大约是38~40℃,能增加血液循环,使人得到镇静,甚至能让身体发行某种生理变化,睡上一个好觉。为了提高热水澡的镇静作用,可以和身体的连续放松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全让手松弛,轻轻地浮在水面上,接着想象这种松弛感上升到肘部,沿着手臂、肩膀和背部到头上,出现在感到紧张的部位。同时可以哼个小曲。
发展兴趣:培养对各种活动的兴趣,并尽情去享受。
伸展运动:伸展运动可以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对消除紧张十分有益。
放松反应:舒适地坐在安静的地方,紧闭双目,放松肌肉,默默地进行一呼一吸,以深呼吸为主。
摆脱常规:经常试用不同的方法,做一些平日不常做的事,如双脚蹦着上下楼梯。
超觉静坐法:在吃饭前做,每次大约10~20分钟。找一个宁静的地方,舒适地坐直,双手自然垂放在大腿两侧,然后轻轻地闭上眼睛,放松肌肉,可做几次深呼吸帮助入静。然后慢慢调整为正常呼吸,缓慢而自然,集中精神默念“宁静”或“爱”,吐气时重复默念。
亦可通过缓解压力操来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压力。
动作一:两手慢慢平伸,手握拳头,慢慢用力,包括上臂、前臂、拳头。慢慢用力、再用力,感觉肌肉的紧绷,达到自己可以承受的极致。然后慢慢放松,两手缓缓放下。
动作二:身体坐正,下巴往胸前压,两肩往后拉,然后往前压,再用力往后拉,用力,慢慢放松,动作要慢。
动作三:眉毛上扬,用力往上扬,用力、再用力,然后慢慢松开。
动作四:鼻子、嘴巴、眼睛用力往脸中间挤,慢慢用力,然后慢慢放松。
动作五:两嘴唇紧密,咬紧牙齿,用力咬紧牙齿,慢慢用力,然后慢慢放松。
动作六:嘴巴张开,舌头抵往下齿龈,用力张开,用力抵住,用力,慢慢放松。
动作七:身体坐直,身体往后仰,用力往后仰,再用力,慢慢回复原来位置,慢慢做两个深呼吸。
动作八:身体坐直,两腿伸直,脚板往下压,用力伸直,再用力,慢慢放松。
如果以上针对个人的减压方法不起作用,可以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这也是减缓压力的有效良方。遇到困难、身处压力之下时,可以主动寻求父母、亲戚、朋友、老师等人的帮助支持。支持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情绪支持:给予承受压力者关爱、同情、了解和团体归属感。
信息支持:与被支持者交流意见,给予忠告、建议与指导。
尊重支持:给予被支持者充分尊重,使其产生顶住压力的自尊。
实际帮助:给予被支持者必需的解决问题的资源。
陪伴支持:与被支持者共度时光和帮其分担一些工作。
如果你承受的压力过大以致不能有效地学习时,服用保健食品来减缓压力或者遵医嘱服用药物来帮助睡眠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但其有效性还需进一步证实。
谨防青春期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抑郁情绪为突出症状的一种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以忧郁和厌世心理特点表现突出,主要症状有:
(1)生理方面:胃口变差、食欲减退或增加、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失眠或嗜睡、几乎整天都极度疲劳与缺乏能量、精神或动作反应激动或迟滞、性欲降低、头痛、头昏、眼睛疲劳、眼角酸痛、口渴、颈部酸痛、胸闷、呼吸不畅、胸痛、腹胀、频尿、身体酸痛、腰酸痛、盗汗与便秘或一天数次大便等。
(2)心理方面:忧郁、心情沮丧、无望、易流泪、悲伤、激动易怒、害怕与恐惧、寂寞、无聊、感情淡薄、对自己不满意、满足感减少、兴趣明显减退、失去幽默感、低估自己能力、悲观、自我谴责(常感到罪恶感或无价值感)、低自尊、容易感到挫折、社交退缩、时常健忘、思考、注意、决断力减退或犹豫不决、意志丧失、作业效率皆减少、胸部沉重苦闷与强迫回想旧事等,甚至有自杀意念及行为。
(3)严重忧郁症伴随症状:无用妄想、罪恶妄想、惩罚妄想、疾病妄想、贫穷妄想、幻听等,常导致医师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发病缓慢,往往先有失眠,食欲不振以及各种躯体不适感。主要由精神因素诱发的抑郁症则起病较急。其发作多见于秋冬季,少数病人似有自己的好发季节。病程呈发作性,间歇发作或与躁狂症交替发作,有较为明显的缓解期。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多数为6个月,少数发作持续长达1~2年。一般发作次数越多或年龄越大,病程持续时间就越长,缓解期也相对缩短。
抑郁症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它会彻底改变人对世界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甚至会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何诊断抑郁症呢?各国诊断方法大同小异,按照国内的诊断标准,在连续2周的时间里,病人表现出下列9个症状中的5个以上,并且至少包括症状(1)或(2),并且这些症状是病人以前没有或者极轻的,就可诊断为抑郁症。
(1)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心情抑郁(由病人自我报告或者通过旁人的观察)。但应注意,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可以表现为易激惹,而不是明显的心情抑郁。
(2)每天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或者大多数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了兴趣(或者通过病人自我报告,或者通过旁人的观察)。
(3)体重显著减少或增加(正常体重的5%),食欲显著降低或增加。
(4)每天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每天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他人可观察到)。
(6)每天感到疲劳,缺乏精力。
(7)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者自罪自贬(可能出现妄想),注意这不是普通的自责或只是对自己的抑郁感到丢脸。
(8)每天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下降,作决定时犹豫不决(自我报告或者是旁人的观察)。
(9)常常想到死(不只是惧怕死亡),或者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具体的计划,或者是有自杀的具体计划甚至有自杀行为。
青春期少年由于性的成熟、学习的紧张,神经系统承受的压力更大,尤其是在遇到挫折和烦恼的情况下,神经系统的功能很容易失调,以致发生抑郁症。另外,人从儿童期到青春期,身体发生了质的飞跃,而心理意识上还处于幼稚的儿童阶段,对失败、挫折、缺点不能正确的认识,也可促进抑郁症的发生。
青少年抑郁症最明显的症状是情绪急剧地、长时间地低落,总感觉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烦恼。从表面上看,他们表情忧伤,说话低沉、缓慢,有气无力,有严重的孤独感;有不爱交际,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心理过程和动作都产生障碍,书看不进去,字写不整齐,感觉做什么也没意思,头痛、胸闷、食欲下降、严重失眠;学习、工作能力明显下降,还常常产生自卑感、罪恶感,对生活感到失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青少年万一得了抑郁症,除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之外,还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
(1)要树立自信。抑郁症患者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甚至全部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失败的。这样一来,难免会使自己陷入低落情绪的泥潭。因而,要积极回顾以前的成功往事,或去做一些定能成功的小事,努力树立自信。
(2)要广交良友。抑郁症患者普遍没有真心的朋友,出现不良情绪时往往只能自己默默地承受,缺乏排解的渠道,久而久之会加重病情。而经常和朋友保持交往的人,其精神状态远比孤僻独处的人好得多,尤其在境况不佳时,“朋友是良医”。交朋友首先是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己,其次还要结交一些饶有风趣、逗人发笑、使人愉快的朋友。养成和朋友经常保持接触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孤独、离异感,防治抑郁。
(3)要改变认知。抑郁症患者往往对自己不寄予任何希望,对未来不抱任何幻想,消极处世。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是灰色的,这不仅不够客观,也不利于抑郁倾向的改变。因而,要积极、主动地多接触些良性刺激,培养积极认知。
(4)要走向集体。抑郁症患者喜欢独处,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因为他们一方面觉得别人身上的毛病太多,另一方面认为别人会伤害自己。其实任何人和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只要理智地去寻找,就会发现任何人和事都又是有闪光点的;找到的越多就越会激发出接近集体的兴趣,抑郁情绪就会越少。
(5)要贴近快乐。抑郁的人却偏偏喜欢听悲伤的歌曲、看悲伤的电影、想悲伤的事件,始终让自己沉浸在悲伤之中。听欢快的歌,看幽默电影,想高兴的事对抑郁症症状有缓解作用。
(6)做最感兴趣的事。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尤其在周末,譬如打扫房间、骑赛车、写信、听音乐、逛街等。另外,生活正常规律化也很重要。尽量按时吃饭,起居有规律,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7)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提高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在各种运动中,跑步对防治抑郁症疗效最佳。科学研究表明,每天跑步的人,会有一种特殊的欣快感。因为跑步能使人体的脑啡吠含量增加,脑啡吠是大脑分泌的一种生化物质,这种生化物质有类似吗啡的作用,是一种天然的止痛物质,能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觉。由此产生一个专门术语“欣快跑”。美国精神病专家发现,他们诊治的病人约有70%患有精神抑郁症,而经跑步1个月后,80%~85%的抑郁病人均迅速获益,其效果远远超过药物治疗。
(8)饮食治疗。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对于摆脱抑郁症也有裨益。
芬兰研究人员通过对115名抑郁症患者的跟踪治疗证实,服用维生素B有助于抑郁症的治疗。研究人员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评估,并测定和记录了患者血液中维生素B12的含量。经过6个月的B族维生素服用,研究人员再次检测患者体内维生素B12的含量,以便了解维生素B12和抗抑郁治疗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那些抗抑郁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人血液中,维生素B12的浓度更高。研究人员称,以往的相关研究表明,维生素B1、B2和B6对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有辅助作用,而这三种维生素B都有助于维生素B12的产生。
走出“丑”的困扰
赵勇今年刚满15岁,恐怕现在跟他最亲密的要算他那面小镜子。每天只要一有空,准把小镜子拿出来仔细端详一番。赵勇长得并不难看,起先他也是抱着一种自我欣赏的态度来照镜子的。不过日子一久,他开始对自己的相貌“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他发现自己的五官都“不甚理想”:眼睛过小了,而嘴巴又太大……他埋怨父母把不良的基因遗传给了自己,让自己无“脸”见人。为此,心中总升起一阵阵的惆怅……
初三年级的张涛是个皮肤略黑、容貌一般的男生。小学的时候,他并未在意自己的长相。到了初中,忽然发现身边的伙伴都长得皮肤白皙、面色红润,而自己仍旧黑黝黝的,于是感到自己是丑陋的人,深为痛苦。班级里个别淘气的女同学背后戏称他为“黑小子”。他听到后,越发感到伤心和痛苦,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丑小鸭”,是被人们遗弃、没有价值的人。在这种情绪笼罩下,他整日郁郁寡欢,怪爹妈没有给自己一个好的面容。如此心境使他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更使他内心充满自卑感。眼看就要中考了,他整日愁眉苦脸,觉得自己“完了”,没什么前途可言,谁都比自己强……
赵勇、张涛这样的事例在青春期少年中很常见。美国20世纪初著名的心理学家马尔兹曾指出:青少年对外表所产生的烦恼,其心理障碍大都是在脑子里存在着一种“幻想式的丑陋”。据他对美国中学的学生所做的调查表明,约有90%的人对于自己的外表有所不满。这说明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外貌的“期望值”较高。特别是一部分青少年,总以一种极度挑剔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外貌,把自己身上的一点“丑”加以无限地夸大。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春期是人认识自我并急于肯定自我的人生阶段,而自己的外部形象更是他们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他们觉得自己的外貌几乎就是自我的全部象征,直接关系着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与尊严,因此容不得半点“差错”。于是,他们开始“吹毛求疵”地研究起自己的外貌,女人倍加关注自己的长相、身材和皮肤,特别爱照镜子,不是嫌自己鼻梁太低,就是嫌自己额头太窄,对于发胖更是有一种病态的感受。而男人经常忧虑不安的,是他们认为自己的身材不够高大、脸上长痘和体重超重等。尤其是他们把身材高大与男人汉的形象联系在一起,所以身材矮小的男人常常有着强烈的自卑感。要知道,人在相貌的问题上,极易受自我暗示的影响。如果你以挑剔的目光先假定了某一部位有点不对劲,以后就会越看越不对劲,如此将形成不良的自我暗示。长相困扰是青春期少年所特有的“体态意识”烦恼,几乎是秘而不宣的。
怎样解除这种痛苦呢?下面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给青少年朋友们提出几点建议。
(1)正视现实,确立良好的“自我意向”,是拥有健康心理和快乐生活的关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希望自己生得美,但愿望毕竟不是现实。一个人生得美与丑,不能由自己决定。面对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常作无益的哀叹,就会使自己陷入深深的自卑情绪之中无法自拔,这是不少容貌丑陋者的通病。医治此病的根本办法就是正视现实,只有正视现实、承认现实,才能打消自己头脑中不切实际的愿望,重新调整认识。要以积极、赞赏的态度来接受自己的外在形象,并设法消除各种附加其上的“不良信息”,做到不听、不信、不制造,不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只有在心理上承认和接受了自己的“自然条件”,才能进一步地美化自己、喜欢自己,让自己透出生机勃勃的青春美来。
(2)不要过分看重自己的容貌。心理学认为,人的容貌美丑与人际吸引力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表现在异性之间,而异性之间又重在选择对象的问题上,对于一般人际交往,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其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人们看重的是修养品德,学识才华,是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至于外貌的好坏,在一般人际交往中几乎是忽略不计的。此外,在生活中,人们对于某个人容貌的评价与其自我评价并不完全一致,自认为很丑的人,别人不一定觉得他丑。自认为很美的人,别人也不一定认为他美。因为人们在认识和评定一个人时,通常对那些不了解的人才孤立地从容貌上去考察,而对于一般所熟悉的人,总是从整体上加以考察的,所以,容貌丑陋的人不要过分看重自己容貌的不足。
(3)不要在意别人的评论。容貌丑陋者往往有一种病态的敏感,特别注意别人对他的容貌产生的反应,如脸色、眼神、语气等。不仅对直接涉及其容貌的谈论反感、愤怒,而且对影射其容貌的言词特别忌讳,推而广之,凡可促人联想起其容貌特征的谐音字、形容词、比喻等,他都深恶痛绝、嫉之如仇,这是一种变态心理。事实上,每个人的容貌都无法隐瞒,也不必去隐瞒。因为人都有一种好奇心理,喜欢探究奥秘。越是躲躲闪闪、掩掩遮遮,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越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情,别人越是想知道。这样,越害怕被别人伤害就越容易被伤害,倒不如大大方方,坦然相对,别人不再感到稀奇,自己也就无所忌讳。再说,在同伴、同学、同事这个熟悉的生活圈子里,反正大家都认识你、了解你,有什么可忌讳的呢?在陌生的环境中,反正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你,以后又不打交道,让他们评头品足吧,又何必忌讳呢?
(4)消除不良的自我暗示。容貌丑陋者往往觉得自己特别难以见人,觉得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非常卑下,常常想象自己是他人茶余饭后的笑料。实际上并非如此。世界上凡是“特别的”总是极少数。就容貌来说,大多数人都属中等水平。许多自认为很丑的人,其实并不一定很丑,只是由于消极的自我暗示才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使人终日心事重重,憔悴不堪、双目无光,自然会给他人留下不良印象。一个中等容貌的人,如果充满青春的朝气,再配上潇洒的风度,那么他必定会有十足的吸引力。
(5)善于发挥自身长处,弥补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想改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关键在于自我弥补。这种弥补不是要求人们寻求生理上的弥补,而是要求人们发挥自身各方面的优势,以弥补自身形象的不足。如果你除了丑陋外,又无什么被人们称道的特点,那么在“晕轮效应”的影响下,你的容貌在人们的心目中变得奇丑无比。相反,如果你品德高尚,或具备某些人所不及的才能,晕轮效应的作用就会使人们只看到你的长处,你的缺点自然而然地被人们美化,至少也不那么碍眼了。
每一个正为自己的外貌而苦恼的少男少女,都请记住:别跟自己的长相过不去!
青春期恋爱心理引导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刚情窦初开,有强烈的性好奇和异性爱慕心理,非常渴望品尝恋爱的滋味,尽管他们并不真正了解爱情的责任和义务。青春期的恋爱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必须加以引导的。要知道,早恋、单恋和失恋的青少年朋友,若不加以积极心理引导,很可能作出一些傻事情,影响人生的走向,等长大了后悔都来不及。
1.早恋
早恋是指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前的少年出现过早恋情的现象。早恋习称牛犊恋,多与环境因素引起早熟性兴奋和性萌发有关;一部分也与孤独、空虚,心理上缺乏支持有关。陷入早恋之中的少年男女因受到相互的吸引,互相爱慕、互相支持,情绪是欢愉的,情感是纯真的。由于情感处于主导地位,通常缺乏理性。多数人有肉体和性接触的意向,但不一定都付诸实践。相当多的早恋少年满足于温馨的情感交流和卿卿我我的言语交流。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基于性冲动和欲望而发生性行为。早恋是受了外部“催化剂”的性早熟的结果,很难指向一个固定的性对象;对某一异性对象的爱慕或倾倒是非理性的。例如,有的仅是因为对方声音好听而产生恋情;有的认为他(她)的异性伙伴有辆带遥控的玩具汽车。老师、父母一旦发现孩子陷入早恋的漩涡之中,或许感到震惊、愤怒。他们往往认为这些孩子太不争气,道德品质太差。其实早恋与少男少女道德品质的优劣无关,可在通常情况下早恋确实是有危害的。
(1)影响学习,磨灭理想。青春期是为各方面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的最佳时机,可谓黄金时代,此时的青少年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记忆力强,对新生事物极为敏感,是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时期。因此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刻苦学习,努力培养和磨炼意志,塑造美好的心灵,为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做好准备。如果这个时期涉入早恋泥泽,必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大好时光,无异于置一生远大前途而不顾。早恋极可能葬送了青少年的前途,以后追悔莫及。
(2)对青少年的心理成长极为不利。青少年早恋,自知会受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的责备和议论,因而就要躲躲藏藏,长此下去,影响了与同学、家人的关系。同时,他们的思想上会产生很多负担,影响了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的甚至会改变性格,本来活泼、天真的少年,可能会变得孤僻、冷漠。
(3)草率地对待恋爱,会酿成终生苦果。青少年涉世不深、阅历较浅,生活经验欠缺,对社会缺乏足够的了解,往往不够理性。因此,处理事情时往往很草率,一时感情冲动便与异性确立了恋爱关系,以后伴随着心理上的变化,可能会对对方产生不满,进而中断彼此间的感情。这种情况会引起青少年的失望情绪,使之消沉甚至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青少年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
(4)出现过激行为,引发犯罪。青少年早恋,大多是由于感情的冲动或是出于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感而已。这种神秘感、好奇心使他们盲目地效仿成人。当强烈的好奇心和感情上的冲动构成合力时,十分脆弱的理智防线就会被冲垮。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过激行为,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造成青少年心灵上的创伤。如果平时受到黄色书刊或者教唆犯的引诱,就极可能走向道德败坏或违法犯罪的道路。
如果你已经有了女朋友,最好赶紧下决心摆脱早恋的束缚,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思想认识,勇于承认早恋行为。回避只能意味着放纵,就会任其发展;更不能找种种借口加以辩护,这样只会越陷越深,最终难以自拔。大胆地、毫不掩饰地承认现实,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是摆脱早恋的第一步。
(2)当机立断,痛下决心。任何事物的对与错、是与非都有其客观标准,青少年要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既然认识到早恋是不对的,就应该彻底纠正。这样做也许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不被理解,但从长远看,对自己和对方都有益处,终究会被理解的。
(3)要努力说服对方,促使对方觉醒,共同用理智加以克制,逐渐淡化彼此间的感情,疏远相互间的关系。
(4)采取积极的措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发展和深化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以弥补暂时的空虚,渡过冲破情网的难关。
2.单恋
单恋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以一厢情愿的倾慕和热爱为特点的畸形爱情。单恋多是一场情感误会,是青少年“爱情错觉”的产物。“爱情错觉”是指因受对方言谈举止的迷惑,或自身的各种主观体验的影响而错误地主动涉入爱河,或因自以为某个异性对自己有意而产生的爱意绵绵的主观感受。“爱情错觉”导致一厢情愿式的单恋,俗称“单相思”。“单相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毫无理由的单相思,对方毫无表示,甚至对方还不认识自己,而自己执著爱对方、追求对方,这种恋爱是纯粹的“单向”;另一种是自认为有“理由”的单相思,错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情,于是“落花无意”变成“落花有意”,这是假“双向”,真“单向”。青少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单恋现象比较常见,且较多地出现在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感强的人身上。自己先爱上了对方,于是也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在这种具有弥散作用的心理支配下,就会把对方的亲切和蔼、热情大方当做是爱的表示,并坚信不已,从而陷入单恋的深渊不能自拔。单恋者固然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快乐,但更多会体验到情感的痛苦,因为他们无法正常地向自己所钟爱的异性倾诉柔情,更不能感受到对方爱意的温馨。
克服单恋的痛苦重在防患于未然。首先要能避免“爱情错觉”,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对方表情,用心明辨;其次要视其反复性,某种信息的经常出现可能意义很深,而单单一两次就不足为凭了;再次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把某种信息和其他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一旦单恋已经发生在你身上,那就需要拿出十足的勇气,克服羞怯心理和自我安慰心理的折磨,勇敢地用心灵去撞击。如果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则应该面对现实,勇敢地抛弃幻想,用理智主宰感情进行转移,通过思想感情的转换和升华来获取心理平衡等。
3.失恋
失恋是指一位痴情人被其恋爱对象抛弃。失恋引起的主要情绪反应是痛苦和烦恼。大多数失恋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这种恋爱受挫现象,愉快地走向新的生活。然而,也有一些失恋者不能及时排解这种强烈的情绪,导致心理失衡、性格反常。具体到不同的个体,常常出现几种消极心态:失恋者羞愧难当,陷入自卑和迷惘,心灰意冷,走向怯懦封闭,甚至绝望、轻生,成为爱情的殉葬品。失恋者对抛弃自己的人一往情深,对爱情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和幻象,自欺欺人,否认失恋的存在,从而陷入单相思的泥潭。也有人会出现一个特殊的感情矛盾——既爱又恨,不能自拔。失恋者或因失恋而绝望暴怒,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造成毁坏性的结局;或从此嫉俗厌世,怀疑一切,看什么都不顺眼,爱发牢骚;或从此玩世不恭,得过且过,寻求刺激,发泄心中不满。失恋的种种不良心态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正为失恋而痛苦的青少年朋友必须学会自我调整、自我拯救。例如,可以采取倾吐、移情、疏通或立志等方法来排解烦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