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社会的激烈变化,在影响着人们的文化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也会出现新的欢乐、新的痛苦和新的矛盾。无赖派作家的感情受抑,以至于扭曲,和战后初期现实生活的急剧改变有关,往往情之所至不得不发。他们下笔较少自我控制,常以白描的手法,自然主义风格行文,看似无法无规的处置,却充分表现了作者自由纯熟的小说观念和技巧。哲学家李波维茨说过:在缺乏乌托邦的情况底下,人们满足于微不足道的欢乐,它没有危险性。改变生活的希望消失了,人们从浪漫的精神中走出,进入到字面意义的新个人享乐主义中去。
无赖派作家不仅清晰地映照出时代与社会转型的失意或落魄,同时也勾勒出了战后初期日本知识界的精神变化,其创作的自由空间大到极致。作家本人和反映在他们作品中的人物,都陷入无法摆脱的精神矛盾之中,虽也曾潜入茫茫人海试图挣扎,结果却是形骸的放浪透露出精神的更加空虚,于是乎不带灵魂地纵身其中,掩饰其背后大写的软弱无能。正是这种结构中被压抑和迷失了的自我,在人欲的范围以扭曲的形式恶性膨胀和无序泛滥。作品所表现的主人公的迷惘和苦闷,是作家对历史巨大落差阶段的切身感受,名望无法弥补在生活上的失败和颓丧。他们想在沉醉和调笑中把痛苦压下去,在文学创作中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很多细节虽然不乏荒诞和悲观,却也深切真实。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些富有个性的作家。正因为其内心率真,故而拥有众多青年男女读者。那种冲撞常规的个性化文学,谑而能谐的艺术风格很像“零度情感”的新写实主义,内藏着一个甚为沉重的灵魂。然而生命的内宇宙何等玄奥隐秘,作品的开发、探索、表现单单靠自我体验是不能奏效的。把文学视为对生命的自由的一种追求,不等于个人情绪的自由放任,倘若作品仅仅表现人的原始力的喷发,随意为文,世界纵然再大,也无法安顿他们的灵魂。(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