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防动员详解,从平时到战时转变,调动资源、服务战争

国防动员详解,从平时到战时转变,调动资源、服务战争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国防动员国防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国防动员的主体是国家,因此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发放通知,召回休假外出的预备役人员。工业动员依据国家动员法令、计划,由政府组织实施。

国防动员详解,从平时到战时转变,调动资源、服务战争

第五节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其实质就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过程。国防动员的主体是国家,因此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包括:武装力量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和国防教育

(一)武装力量动员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武装力量动员是指国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是国防动员的核心内容,也是战争初期夺取战略主动权和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环节,通常包括现役部队动员、后备兵员动员和民兵动员。

1.现役部队动员

现役部队动员是指将现役部队由平时编制转为战时编制的活动。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通常包括各军种部队和武装警察部队,是保卫国家安全的支柱力量。

现役部队动员的内容主要包括:

(1)现役部队接到命令后,停止转业、复员、退伍、休假等活动,迅速召回外出人员,做好征召预备役人员、补充和扩编部队的准备。

(2)按照战时编制和兵员补充计划以及划定的兵员补充区,与地方政府的动员部门取得联系,紧急征召集结预备役人员,调整建制和人员,补充武器装备和物资,达到齐装满员。

(3)迅速按照动员扩编计划和预定方案组建新的建制部队。

(4)将地方部队升级为机动作战部队。

2.后备兵员动员

后备兵员动员是指将平时储备的后备兵员转服现役的活动,与现役部队动员同步实施。后备兵员动员以地方政府为主组织实施,通常包括:预备役部队动员、非编组预备役人员补充满员动员和组建地方部队动员。

后备兵员动员的主要程序和方法是:

(1)根据战争需要,迅速修订后备兵员动员计划。

(2)发放通知,召回休假外出的预备役人员。

(3)组织预备役人员报到或组织预备役部队的集结,向预备役部队或新组建的地方部队发放武器装备和物资。

(4)实施临战训练,组织后勤保障

(5)根据上级命令,预备役部队转服现役,宣布新组建部队的命令。

3.民兵动员

民兵动员是指根据战争需要,动员民兵参战支前的活动,其主要内容和方法是:

(1)按战时要求调整健全民兵组织,包括配齐人员、调整骨干、落实制度。

(2)按计划配发武器装备,并突击抢修或制造适合民兵参战支前特点的武器装备,满足民兵执行任务的需要。

(3)修订参战支前计划,组织各种保障。

(4)组织民兵进行临战训练,提高参战支前能力。

(二)经济动员

经济动员是指国家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充分调动国家的经济能力,提高生产水平,扩大军品生产,保障战争需要。经济动员是构成战争实力的基础,为取得战争胜利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内容通常包括工业动员、农业动员、建筑业动员、信息产业动员、贸易动员、财政金融动员、卫生力量动员等。

1.工业动员

工业动员是指国家将工业部门及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它是经济动员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扩大军品生产规模,并为各经济部门提供原材料、燃料、动力和设备,提高生产能力,保障战争需求,以解决平时有限的军工生产规模与战时急剧膨胀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工业动员依据国家动员法令、计划,由政府组织实施。主要做法是:

(1)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扩大军工生产规模,加强新式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增加军品产量。

(2)调整工业布局,新建、扩建、改建和搬迁部分工厂。

(3)实施工业转产,将部分民用企业改为军工企业。

(4)挖掘生产潜力,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使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适应军工生产的需要。

(5)扩大被服、食品、医药等军需品的生产,使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重点保障战争需要。

(6)实行战时军用产品的技术标准。

(7)改革管理体制,加强集中管理,实行战时劳动制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2.农业动员

农业动员是国家战时为保障战争对粮食、副食品和工业原料的需求所采取的措施,是经济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以粮食生产和供应为中心,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生产;对农产品流通、分配和消费实行统一管理。

农业动员的主要内容和做法是:

(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扩大谷物的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制定适应战争需要的农业生产计划,规定农产品的品种,扩大战争急需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对农产品实行统管,加强收购,禁止粮食自由买卖,实行严格的粮食配给制度。

(3)增加农业投资,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对遭受战争破坏的农业地区,动员和组织农民生产自救,保障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4)挖掘农业劳动潜力,组织妇女、少年、老人和闲散人员参加农业生产。

(5)组织后方部队和工矿企业,自己动手进行农副业生产,弥补粮食供应的不足。

(6)抢收临近前线地区的庄稼,抢运农业机械,组织居民后撤,保护农业生产力。

3.建筑业动员

建筑业动员是指将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物质生产部门的人力、物力、设备等,有组织、有计划地投入战争,保障战争需要的活动。建筑业动员在战场工事构筑、桥梁道路建设、建筑物的抢修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筑业动员的主要内容和做法有:

(1)调整建筑业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即根据战场建设、战时抢修与后勤保障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调整建筑业人员、设备等以保障战争需要。

(2)调整建筑业的生产组织,即组建适应战时需要的各种专业分队,支援战场建设与战时抢修。

(3)统一调拨用于建筑业的资源,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保障战争的需求。

(4)加强重要目标的防护与抢修,对重要的目标应修建一定的防护与伪装工程,以保护目标免受战争破坏,对已遭战争破坏的目标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抢修。

4.信息产业动员

信息产业动员是指国家为保障战争对信息力量的需求所采取的措施,是现代经济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对信息从业人员、设备的动员。

现代化的作战指挥系统一刻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保障,以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为要素的C4I系统已成为现代化作战指挥系统的神经中枢。

信息产业动员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是:

(1)扩大信息产品生产能力,满足军队需要。

(2)组织信息技术人员、设备支援前线。

(3)调整通信网络,组织通信防卫,抢修抢建通信线路和设施,确保通信联络安全、稳定、畅通。

5.贸易动员

贸易动员是指国家为满足战争要求在商品流通领域所采取的措施。

战时贸易动员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为:

(1)扩大国家直接计划管理物资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资实行严格控制和按计划分配,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干预物资流向,使之符合战争的需要。

(2)建立适合战时特点的贸易管理体制,在大规模战争中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在局部战争中实行部分产品集中管理,使重要物资的供应得到可靠的保证。

(3)实行严格管制与搞活流通相结合的贸易动员方针,拓宽战时物资保障的渠道。

6.财政金融动员

财政金融动员,是指国家为保障战争需要而采取的筹集战时经费的活动,其主要内容和措施有:

(1)实行战时税制,加强税收管理。

(2)调整和平时期的预算,实行战时预算。

(3)适当增加举借债务

(4)调节货币流通,增发货币,加强金融管理

7.卫生力量动员

卫生力量动员是指统一调度和使用医药卫生方面的人力、药品和器材设备,对军民实施卫生保障的措施。

战时卫生力量动员的主要内容和措施有:

(1)国家统一管理、调度、使用卫生人力、卫生器材设备和药品,为战争服务。(www.xing528.com)

(2)协调各种卫生力量,重点保障作战部队的需要,加强战场医疗救护,尽量缩短伤病员后送过程,增强分队救治和后送伤病员的能力,将伤病员及时、迅速、妥善地转送到后方治疗。

(3)及时组织调运和生产药品、卫生器材和设备,包括血液、氧气和生物制品等,保证军民伤病员救治所需药品器材的供应。

(4)组织卫生防疫系统,开展群众性的卫生防疫运动,加强卫生防疫工作,落实各项卫生防疫措施等。

(三)人民防空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是指国家发动和组织民众战时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所采取的措施。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动员社会力量,进行防空设施建设,组建防空专业队伍,普及防空知识教育,组织隐蔽疏散,配合防空作战,消除空袭后果。目的是保护居民、经济设施及其他重要目标安全,减少国家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保存战争潜力。现代战争条件下,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之一,人民防空动员对赢得战争的胜利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战时人民防空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疏散防护

疏散是战时防护的基本措施之一,疏散防护是指从敌人攻击所造成的危险区中,将人员撤至安全地带的行动。

现代战争条件下,疏散仍然是城市居民防护的一项主要措施。疏散防护包括早期疏散、临战疏散和紧急疏散。

早期疏散,是指国家判断战争将要爆发至宣布进入战争状态之前的时间内,按照国家或战区发布的动员令,组织城市居民、物资工厂、设施等按计划分批进行的疏散。早期疏散规模较大,牵涉到城市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城市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疏散的地点一般选择在本市中、远郊区,重要的物资、设施、工厂的疏散距离,通常距城区和主要目标的边缘30公里以外,老、弱、病、残、妇、幼等人员的疏散距离一般距城60—80公里。

临战疏散,是指国家在宣布战争状态后至战争爆发之前这段时间内,按计划组织以城市居民为主的疏散,疏散对象以重要目标附近的人员、物资、设施为主,疏散地区以城市近郊为主。

紧急疏散,通常是指首次空袭前24小时内,或在空袭的间隙实施的撤退隐蔽行动。准确获取空袭情报,迅速传递警报信号是组织紧急疏散的重要环节。正确把握紧急疏散的时机,及时发放警报信号,是战时人民防空指挥部的重要任务。

2.掩蔽防护

掩蔽防护是指在遭到敌人空袭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城市的人员、物资、工厂、设施等转入地下隐蔽,对地面的重要目标实施伪装的防护行动。主要包括转入地下防护、利用地形地物防护和对重要目标进行伪装。

转入地下防护,是指利用地下掩蔽工事对人员和物资提供屏蔽防护的一种措施。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居民提供掩蔽室或为战时行动提供掩蔽工程保障。它是人民防空最基本、最活跃的一项措施。其中,构筑掩蔽工事是掩蔽防护的一项中心内容。掩蔽工事按作用时段可划分为永久型掩蔽工事和临时型掩蔽工事,民防掩蔽工事特别是永久型掩蔽工事的建设是大多数国家一项主要的也是耗资巨大的民防准备活动。它具有安全系数高、反应速度快、效费比高等特点。

利用起伏复杂的地形和地面坚固的建筑物进行隐蔽,是最简便易行的防护措施。通常是在紧急情况下,或在掩蔽工事较少,或距离掩蔽工事较远无法及时转入地下隐蔽时采用。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隐蔽时,应本着就近就地的原则,事先要将人员、物资、设备、车辆等分门别类地定点划片,区分好隐蔽地域,以防止拥挤混乱。

有效的伪装,是高技术条件下防止敌人空中侦察和破坏,防敌精确制导武器袭击的主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为了隐蔽自己,迷惑敌人,以造成敌人的错觉和不意,有效地降低敌发现和袭击的概率。

3.消除空袭后果

消除空袭后果是指遭受空袭后实施迅速抢救、抢修和重建的行动。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这些行动保障幸存人员的安全,保障基本经济活动的进行和城市功能的恢复。

消除空袭后果的主要手段有消防、紧急救援和紧急修复。

(四)交通战备动员

交通战备动员,是指国家在战时统制各种交通运输线、设施和运输工具,进行人员、物资、装备运输的措施。其任务是:保障军队机动,兵员和武器装备的补充,军工生产,军品供应,居民疏散,工厂搬迁,以及其他人员、物资的前送后运等。

交通战备动员的主要内容包括:铁路运输动员、公路运输动员、水路运输动员、航空运输动员及管道运输动员等。其基本措施包括:

(1)征用运输工具。战时征用民用运输工具用于战争,是提高军事运输效率的普遍做法。

(2)实行交通运输管制。战时,交通运输量剧增,为解决运力不足和时间紧迫的矛盾,避免交通拥挤和堵塞,必须由政府对整个交通运输系统实行军事管理,即交通管制

(3)加强交通战备动员的组织指挥。主要是指在战时采取组织和技术管理措施,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输能力和交通线的通过能力。

(4)加强交通线的防护。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交通线路成为交战双方袭击的重点目标,因此,必须加强对重要交通线路的防护,以确保部队的机动与后勤保障的需要。

(五)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是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维护世界和平,对全体公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国防政治、思想品德军事理论军事技术战术和体质及国防形势等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切活动。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国防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各领域的教育现象。一定社会的国防教育,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又给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影响和作用。社会主义社会的国防教育,是巩固和加强国防,促进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1.国防教育的目的

不同时期赋予了国防教育不同的内容,国防教育的目的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国防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国民的国防观念。

强烈的国防观念,是增强国家向心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保卫祖国、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思想基础。国防观念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国防教育,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2)增强国防职能意识。

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规定了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国防建设中所应该承担的国防职能和义务。作为武装集团的军队,和平时期的根本职能仍然是战斗队的职能。地方各社会集团的国防职能主要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经济,在为国防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的同时,大力加强与军队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关的工作。各个社会集团尽管地位不同,性质不同,其国防职能也不尽一致,但是,只要在社会中生活,就有承担国防职能的义务。而增强国防职能意识,最根本、最有效、最长远的手段是进行国防教育。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应该通过国防教育,使全社会和全体公民都明确自己在国防建设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树立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自觉接受国防教育,自愿地为国防建设作贡献。

(3)提高国民的民族素质。

国民的民族素质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构成。爱国主义、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是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科学文化和技术以及强健的体魄,是一种强大的国防力量。国防教育的实质,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教育,是提高民族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

(4)培养国防科技人才。

国防教育除增强人们国防观念外,新时期还把培养国防科技人才作为主要目的之一。国家有计划地招收国防生,扩大军队院校招生范围,加大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在国防科技人才培养上加大科技含量,确立以培养国防科技人才为目的的国防教育体制

2.国防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国防教育是国家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增强公民国防观念的一项战略措施,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重要思想保障,在国家生存和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1)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

中外历史发展的经验一再证明,国防教育对于国家的兴衰存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人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三国时的诸葛亮也说过:“若有居安而不思危,寇至而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待夕矣”。就是说,处于和平安定年代不考虑战争的危险,敌人突然进攻,又不知如何抵御,这就像在幕上筑巢的燕子,在热锅里游泳的鱼一样,立即就会灭亡。世界历史上,类似的教训也不胜枚举。纵观古今,由于忽视国防,忽视国防教育而导致国家衰亡的事例屡见不鲜。

正因为如此,当今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安全系数大还是小的国家,几乎都把加强国防教育视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工程,把国防观念作为最高的社会公德来培养,并以法制措施加以保障。

(2)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思想保证。

国防教育不仅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国防建设的思想保证。无论是军队、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还是国防科研、军工生产和国防施工,都需要让人们懂得这些工作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和平时期,如果没有国防教育作先导,国民就很难具有强烈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责任感,也就不可能动员各级党政干部和人民群众来关心、支持和参加国防建设,也就不可能建设一个强大的国防。

(3)国防教育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手段。

国防教育是战争中精神要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产生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平时通过国防教育,使国民树立强烈的意识,到战时就会转化成巨大的战斗力。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证明,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武器装备的较量,而且是人的因素的较量,是人的意志、精神、思想、信念、智能的较量。一个国家,国民如果有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忧患意识,能时刻把国家安危、民族兴亡记在心上,就能转化为勤奋学习、积极工作、苦练精兵的报国之志,战时就能成为战斗力的“增效剂”,释放出超常的能量,不仅战争潜力能得到充分的动员,而且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4)国防教育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

国防建设不仅应致力于夺取战争的胜利,更应着眼于制约战争的爆发。维护国家安全,在发挥外交、宣传作用的同时,还必须以强大的实力作后盾,这种实力,既包括装备精良的强大军队和经济力量,也包括全国人民强烈的国防观念和充分的动员准备,这就需要平时的国防教育来实现。古人曰:“畏危则安,畏亡则存”、“居安思危”。这些话充满了安危、存亡的辩证法,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和平时期,你越是想到战争的危险,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否则,就可能遭到外敌的入侵,甚至导致亡国。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有句名言,“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的前提是自身的强大、警惕而有准备。周恩来也曾讲过:“敢战方能言和,言和必须备战”。说明和平必须用实力和充分的战争准备去争取。

(5)国防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国民的素质,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国防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品德教育、智力教育和体质教育等。

(6)国防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黏合剂”。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能极大地激发国民的爱国之情、忧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时刻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终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能使其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处处维护国家的利益、尊严和荣誉;能使其自觉地关心国防事业,为建设和保卫国防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乃至热血和生命。这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团结、武装人民,战胜敌人的有力武器。而这种爱国情感和国防观念,在民族生存和发展中,能显示出巨大的凝聚力。

3.国防教育的内容

(1)国防历史教育。

我国的国防历史,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记录了中华民族悲壮的过去,有着沉痛的教训,也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充满着中华民族的勇敢和智慧,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进行现代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我国的国防产生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夏王朝贵族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建立了我国第一支军队,从而相应地产生了早期的国防。自夏以后,历经商、周两代,约在春秋与战国之交,我国由奴隶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我国的国防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2)国防理论教育。

国防理论,是对国防的系统化理性认识,是国防问题本质、规律性的反映,是关于国防的科学理论知识。国防理论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深层次的国防教育,就是把增强国防意识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使人们的国防意识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从朴素感性状态向理性思维状态转变,从根本上树立国防意识。国防理论教育主要有:国家政权理论教育、战争与和平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教育、人民战争理论教育等。

(3)国防精神教育。

国防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支持国防的巩固与强大所表现出的一种民族意识和道德规范。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高度热情和献身精神。进行国防精神教育,就是要倡导和运用这种闪烁着中华民族历史辉煌的崇高精神,对全体公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教育,这对于保证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将公民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国防精神教育主要有: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爱军尚武精神教育、国际主义精神教育等。

(4)国防常识教育。

国防常识是指国防领域里的战争、军兵种知识、武器装备、领土和领空及领海、国防历史、军事地理、防空防化、法规军纪、国防技能等方面的一般知识。进行国防常识教育,是要使大家了解当代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和战争的主要形态,掌握履行国防义务所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履行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搞好这一教育,对于深刻理解我国的国防战略和国防政策,了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改变人们的国防知识结构,培养现代战争需要的人才,加强国防建设,都有着十分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5)国防科技教育。

国防科技,是指在国防领域里开发和应用的科学技术,亦称军事科学技术。它作为国防和军事领域里的知识体系,主要体现在武器装备、国防设施、军事管理上,制约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和军队战斗力的强弱,是现代国防综合实力和威慑力的重要标志,是现代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国防科技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光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技术等。

(6)国防法规教育。

国防法规,是有关国防的法律、法令、规则、章程等法律文件的总称。它对国防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编制、国家兵役制度、兵员动员制度、训练、管理、作战、保密制度、国防科研和教育制度、国防经费的保障、军人待遇及其相互关系、军人犯罪惩治和教育、军事设施保护以及国防建设的诸方面活动起规范作用。它是国家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防法规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法规是国防的法律依据,它既是法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保证。进行国防法规教育,对于增强国防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对于加强武装力量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对于保证实现国防现代化、增强防卫和应急作战能力、遏制和赢得战争胜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7)国际形势与安全教育。

尽管世界形势发展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有些地区的局势还相当紧张。中国周边虽然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但我国的国防环境仍然存在着许多隐患。要通过国防教育,使全体公民认识到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安全的现实。

复习思考题:

1.现代国防有哪些基本类型和特征?

2.回顾我国的国防历史,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3.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4.我国国防政策和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