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发展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建设大体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底到1953年。这一阶段国家正处在外御帝国主义侵略,内治战争创伤和恢复经济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在广大民兵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支援下,解放了西藏,完成了统一祖国大陆的伟大事业;剿灭了大批土匪,平息了匪患,保卫了革命胜利果实,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进行了抗美援朝的斗争,迫使美帝国主义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为适应新的形势和现代战争的要求,国家成立了统一的军事领导机构,加强了对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随着建立新的军兵种的条件逐渐成熟,我军开始着手组建新的军种和兵种,逐步开始从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全面建设过渡。同时,还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增强了国防观念。从而把我国的国防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从1953年到1965年。这一阶段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时期。1953年12月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是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确定了我国国防建设的主要任务,防御帝国主义侵略,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保卫亚洲与世界和平。为加速军队现代化的步伐,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制定了减少军队数量,提高军队质量,精兵、合成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0年至1958年,连续进行四次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压缩了军队规模。到1958年,军队总数由1950年的540多万人降至240万人左右,武器装备和军队成员的现代化水平也明显提高。二是确立了诸军兵种合成体制。建立了空军、海军和陆军各特种兵领导机构,完成了由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历史性转变。三是调整了军委和总部领导机构,1954年9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重新成立,直接领导人民解放军和其他武装力量。并几经调整,恢复和确立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三总部的领导体制,加强了对全军的集中统一领导。四是重新划分了军区。1950年大军区有6个,1955年增加至12个,1956年增加至13个。军区体制由一、二、三级军区和军分区四级体制,改为军区、省军区、军分区三级体制,精简了机关,提高了指挥效能;五是健全了院校和科研机构。继初、中、高三级院校体制建立之后,军事科学院和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相继成立,军事理论和国防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六是统一了部队编制。通过精简整编,军队的编制体制更加科学合理,战斗力大大增强,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体系。
这一阶段,为增强国防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党中央把发展我国自己的国防工业,包括原子武器和导弹武器的研制,提到了重要的议事目标上。1955年11月14日,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着手发展我国的原子能事业,研制核武器,从而揭开了我国尖端武器发展的序幕。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政府随即发表声明:中国发展核武器,并不是由于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是为了防御,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是为了防止核战争、消灭核武器。此后,中国政府又曾多次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就如何防止核战争问题一再提出了建议。中国的这些主张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赞同和支持。
第三阶段从1965年5月到1976年10月,我国处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低潮时期。这一时期,尽管有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国防建设遭受严重挫折。但这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主要领导人仍然警觉地注意维护我国的安全,毛泽东针对林彪和“四人帮”破坏军队的阴谋严肃指出“还我长城”!保持了军队的稳定,顶住了霸权主义的压力。同时对发展国防尖端技术始终没有放松,因而保证了我国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
第四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8年。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不断缓和,特别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观点,从而确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1985年5月23日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其基本精神:一是国防建设和军队工作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正常建设的轨道。二是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建设。三是强调军队建设转变到全面增强综合国力上来。四是从主要准备对付全面战争转变到重点准备打赢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并根据这一决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裁军100万;进行编制体制改革;走“军民兼容”的国防发展道路;不断完善和加强战争动员体制与后备力量建设;更加重视军事理论和国防科技研究。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指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www.xing528.com)
第五阶段是从1989年到现在。1989年11月,江泽民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并于1990年3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主席,我国国防建设进入了一个历史性飞跃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两大阵营的冷战宣告结束,世界由两极变为一超多强。特别是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一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军事革命浪潮蓬勃兴起,世界各主要国家为抢占21世纪的军事制高点,纷纷调整自己的军事战略和建军思想,力求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续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着眼于把我国国防建设全面推向21世纪,与时俱进,及时进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立足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2)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五句话军队建设的总要求。
(3)确立了“科技强军”的军队建设道路,提出了军队建设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思想。即: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打赢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其核心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质量建军和科技强军。
(4)提出了“精兵、利器、合成、高效”的军队建设方针。一是精兵,我们在1985年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又向全世界宣告:我国将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人民解放军总规模保持250万。二是利器,就是要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加速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尤其是重点发展打高技术战争必需的武器。1998年春天,江泽民主席亲自决策: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解放军由三总部变成了四总部。三是合成,就是在各军种内部兵种合成的基础上,再根据联合作战的需要,加强各军种间的“联合”,以形成更加强大的攻防一体的综合作战能力。四是高效,就是在搞好军事训练的同时,更加注重以高新技术推动国防建设的发展,将高新技术变成战斗力的“倍增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