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老年抑郁症:走上健康长寿之路

预防老年抑郁症:走上健康长寿之路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远离抑郁身心健康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干部保健科郭晓坤人有七情六欲,都有不高兴的时候,但有的不高兴可能是抑郁症。老年也有抑郁症。此外,20%的中风或心脏病患者,也会陷入抑郁状态。老年抑郁症极易复发,因而症状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终结。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但是,长期服药后病情似乎并没有好转,有的却反而对药物渐渐形成依赖性,更严重的甚至损害了身体的健康。

预防老年抑郁症:走上健康长寿之路

远离抑郁身心健康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干部保健科 郭晓坤

人有七情六欲,都有不高兴的时候,但有的不高兴可能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差,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一、抑郁症的几种不同类型

抑郁症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如儿童有抑郁症,它不同于成年人,典型的普遍失眠,而非典型的表现正好相反,常被误诊为躯体疾病,但是吃药往往不会好转。又如妇女有产后抑郁症,主要与产后激素水平急速下降有关,有50%~75%的女性会随着孩子的出生,经历一段情绪不稳定期。老年也有抑郁症。

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老人占老年人口的7%~10%,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其发生率更可高达50%。随着全球人均寿命的增长和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如果家中的老人经常情绪低落、健忘、失眠、食欲差,同时不愿参加活动,这样的老人很可能患上了抑郁症。世界各地调查显示,老年精神疾病当中抑郁症发病率最高,占16%-26%,其次才是老年痴呆症。被孤立者、孤独者、失业者或刚遭遇哀伤事件的人,都是老年抑郁症的高危险人群。此外,20%的中风或心脏病患者,也会陷入抑郁状态。老年抑郁症极易复发,因而症状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终结。多多参加健身、文娱活动,多交朋友,尽量使老年生活丰富多彩,并学会排解烦恼,也可对防止复发起到积极作用。

另外,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抑郁症还包括脑器质性/躯体疾病抑郁症、脑卒中后抑郁症、血管性抑郁症、药源性抑郁症等类型。

二、抑郁症的临床表现特点(www.xing528.com)

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而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这里的运动抑制主要表现为运动机制受限。具体表现为:①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红楼梦》中整天皱眉叹气、动不动就流眼泪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②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特别是兴趣与愉快感丧失,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③运动抑制:包括精神精力减退、总有疲乏感、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很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项或两项,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但明确诊断为抑郁症以上三大症状最少也应包括两项。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上述的不适早晨起来严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缓解,那么,你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这就是抑郁症所谓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抑郁症除了会出现情绪症状外,还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其中包括睡眠紊乱、乏力或精力减退、食欲下降、性功能减退、体重下降、便秘、全身疼痛不适等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其中睡眠紊乱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或者是别人以为他睡的很好,但本人觉得自己一点也没睡着;而食欲下降可见于70%的患者,轻的表现为食欲差,重的表现为完全没有食欲。

三、抑郁症有自杀的高危倾向

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悲观厌世,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我们病房就曾收治了一个80多岁的老年人,他隐瞒了病史,住院期间用水果刀自杀,幸亏发现及时,伤口又不深,没有危及生命,后来经过积极治疗明显好转,临出院家属还给我们送了一面锦旗表示感谢。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不要等患者已经自杀了,才想到他可能患了抑郁症。

四、患上了抑郁症该如何治疗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治疗理念。抑郁症伴随很多躯体症状,如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等,这些症状从医学角度来看,似乎都能找到“对症下药”的良方,而病人也的确服用了大量的药物,有的甚至久病成医,对抗抑郁药物了如指掌。但是,长期服药后病情似乎并没有好转,有的却反而对药物渐渐形成依赖性,更严重的甚至损害了身体的健康。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分夸大对躯体症状的治疗与消除,而忽视了造成抑郁障碍的心理因素,即病人潜在的有缺陷的认知方式,这种根深蒂固的消极心理障碍,往往影响抑郁症的产生、维持和发展。而药物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状况。树立抑郁症正确的治疗理念,找到产生抑郁症的心理根源,并引导患者改变消极的认知模式,才能真正为他们解除病痛提供帮助。抑郁症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我们自己在某个阶段都会有抑郁情绪的发生,这就需要亲人朋友的及时发现和关心爱护,不歧视,不忽视,积极寻找医生的帮助,不可讳疾忌医。

抑郁症并不可怕,让我们爱自己,会生活,远离抑郁,身心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