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肠易激综合征吗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干部保健科 张刚
经常有这样的老年人,间断出现排便困难,粪便干结,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带有黏液;有的间断出现腹泻,大便多呈稀糊状或稀水样,或是成形软便,大多带有黏液,但绝无脓血,一般一天3~5次;还有的是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或腹胀,部位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腹痛、腹胀大多在排便或排气后改善。患者本人常常把它们当做便秘或腹泻治疗,但去医院的消化科看病,医生经过检查,却说是肠易激综合征。
一、肠易激综合征不是器质性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发作时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频率、粪便性状的改变,但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本病社区人群患病率为5.7%,患者中仅22%就诊,即使如此,也占了胃肠病门诊的20%~50%。本病的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是男性的2~5倍。肠易激综合征是功能性胃肠疾病中最典型的心身疾病,不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而且给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
二、肠易激综合征病因不明确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机体应激反应与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还可能涉及遗传、环境、社会和胃肠感染等因素,导致胃肠动力改变、内脏敏感性增高、脑—肠轴相互作用紊乱、自主神经和激素变化,伴有恐慌、焦虑、创伤后应激紊乱等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和心理应对障碍的患者,生活当中发生的应激性事件等,常常会导致症状加重。
三、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应靠医生
明确诊断应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根据临床表现特点肠易激综合征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以及不定型。一般来讲,症状越多,患病的可能性越大,但大约有2/3经常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疾病有症状重叠,加大了诊断的难度。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加潜血、血生化等检查,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腹部声像学检查、纤维肠镜检查等,来帮助诊断。
四、重视复诊有助于发现隐匿的器质性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是慢性病,症状表现很多,很容易掩盖其他病变。对于以前没有症状史的老年患者,出现大便习惯改变的,还应考虑排除结肠息肉、肿瘤、缺血性肠病等病变。因此,我们应提高警惕,重视复诊和随访,这将有助于发现隐匿的器质性疾病,特别是尽早发现肠道恶性病变。(www.xing528.com)
五、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强调综合、对症、个体化
不同于许多器质性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目的并不在于“治愈”,而在于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1.一般治疗。
正确认识本病,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胸开朗,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排便,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2.饮食治疗。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可以加剧症状,而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有助于减轻症状。首先,应查找是否存在诱发症状的食物因素,如过度饮食、大量饮酒、含咖啡因饮料、高脂饮食等都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某些具有“产气”作用的蔬菜和豆类食品可加重腹胀,精加工面粉和人工食品可加重便秘,山梨糖醇和果糖可加重腹泻,牛奶或乳制品对乳糖不耐受的可引起腹泻,如果存在食物因素应尽量避免。另外,便秘为主的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食物中增加粗粮、蔬菜的比例等,但摄入过量会导致腹胀和腹泻。
3.药物治疗。
现在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完全有效地治疗各种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症状与程度选择相应的药物。常用药物有:①胃肠解痉药:马来酸曲美布汀(舒丽启能)有比较好的安全性,阿托品、普鲁本辛等可作为腹痛较重者的短期对症治疗;②止泻药:腹泻轻者可选用吸附止泻药如蒙脱石散(思密达)、药用炭等;③泻药:便秘者可使用泻药,一般可用温和的轻泻药,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这些药亲水性好,在肠内不被消化和吸收,能吸水膨胀增加肠内容物水分及容积,起到促进肠蠕动,软化大便的作用;④其他:胃肠动力调节剂、益生菌、抗抑郁药、中医中药等,都可酌情使用。
如果症状严重而顽固,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心理和行为治疗,国外报道有一定疗效。
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史须在6个月以上,并且在最近的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不少的老年患者具有比较典型的症状表现,病程也比较长,但发病不足上述的时间标准,也很可能就是功能性肠病,也可以参照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办法,但前提是要到医院看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