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对全身的影响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干部保健科 郭晓坤
我们常听到一些老年朋友抱怨记忆力下降,脑子不好使,眼睛耳朵也不灵光了,经常头晕眼花,说自己老了,得了“动脉硬化”。那么到底什么是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对全身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对老年人身体会造成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并治疗动脉硬化?了解一些关于动脉硬化的知识,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
二、动脉硬化有哪几种类型
主要有三种类型,小动脉硬化、动脉中层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和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西方学者常把动脉粥样硬化简称为动脉硬化,因此我们常说的“动脉硬化”大多是指动脉粥样硬化。
三、动脉硬化的病因
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见,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是导致动脉硬化最重要的三大危险因素。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及家族遗传等因素都可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1.高血压。高压血流长期冲击动脉壁引起动脉内膜机械性损伤,使血脂容易在动脉壁沉积,形成脂肪斑块并造成动脉硬化狭窄。血压得不到良好控制,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约提高2~3倍,脑卒中则提高约4倍。
2.高脂血症。血液中脂肪量过高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造成动脉硬化狭窄。
3.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会损伤动脉内壁,受损的动脉内壁可促使胆固醇沉积,引起血小板堆积,形成脂肪斑块。同时,吸烟也会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痉挛,致使血流量减少。
4.糖尿病。糖尿病的脂肪代谢异常,血液中运送脂肪的蛋白质(称为脂蛋白)会产生变性,在运送过程中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肪斑块。
5.肥胖。肥胖或体重过重的人,不但心脏负荷增加,血脂异常的概率也较高,因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肥胖易促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症候群等。
6.缺乏运动。运动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帮助身体把多余的胆固醇从胆管与肠道排出体外,避免过剩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内壁。此外,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消耗过剩热量,使身体脂肪比重减少,肌肉比重增加,从而减轻体重。因此缺乏运动的人很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7.精神紧张。长期精神紧张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损伤动脉内壁,使血脂易于沉积。
8.家族遗传。病因未明。有些是有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有的是早发高血压,或是容易发生血栓等等。
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胆固醇起着重要作用。凡能增加动脉壁胆固醇内流和沉积的脂蛋白,如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等,都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能促使胆固醇外运的脂蛋白,如高密度脂蛋白、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等,则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以上二者的作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在某些遗传性疾病或高脂膳食条件下,由于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的作用明显增加,胆固醇的内流和沉积明显超过外运,从而造成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当体内的胆固醇多于身体需要的时候,它就会积聚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壁硬化和管腔变窄,但身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任何症状。经过漫长的岁月,淤积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逐渐阻塞血管,使流到各脏器的血液慢慢减少,当脏器从血液中得不到足够的氧和养料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坏死。如果供给心脏血液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阻塞,就会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作,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如果供给脑部血液的血管发生阻塞,便会发生脑梗塞。(www.xing528.com)
五、动脉硬化的主要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主要决定于血管病变程度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对于早期的动脉硬化,大多数患者几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都处在隐匿状态下潜伏发展。对于中期的动脉硬化病患者,大多数或多或少有心悸、心慌、胸痛、胸闷、头痛、头晕、四肢凉麻、四肢酸懒、跛行、视力降低、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临床症状,累及不同的脏器会有不同的表现,如不能有效干预,最终会导致不良后果。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冠状动脉狭窄闭塞时可出现心悸、心慌、胸闷、胸痛、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基本病因,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脑动脉硬化引起慢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等。可出现情感异常,如情绪易激动、缺乏自制力、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判断能力下降,如不能持久集中注意力,需别人协助处理问题;到后期可出现步态僵硬,行走不稳,发生痴呆。脑动脉粥样硬化还是脑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
3.肾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肾动脉狭窄的最常见病因。肾动脉硬化狭窄闭塞时可引起不稳定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轻度蛋白尿、夜尿,后期可出现肾功能不全。
4.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时,由于血供障碍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严重者疼痛持续存在,下肢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动脉管腔完全闭塞时可发生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
5.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和腹痛等症状。血栓形成时,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和休克等症状。
六、动脉硬化的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动脉硬化检测方法有血管造影术、核磁共振成像、CT扫描、彩色超声、眼底检查、脉搏波速度检测等。当常规检查出动脉硬化时,病理已是动脉硬化中后期,所以在早期动脉硬化检测方面,脉搏波速度检测优于其他检查手段。
七、动脉硬化的防治
总的原则是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已有动脉硬化的患者应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对于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止恶化,延长寿命。
1.一般防治措施。
首先应合理膳食。控制膳食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正常体重的简单计算法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一般以20~24为正常范围。食用低脂(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动物性脂肪不超过10%)、低胆固醇(每日不超过200mg)膳食,并限制酒和含糖食物的摄入。提倡饮食清淡,尽量以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等植物油为食用油。年过40岁,即使血脂无异常,也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脑、肾、肺等内脏,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以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鱼、禽肉、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等为宜。已确诊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盐。
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裨益。体力活动量应根据原来的身体状况和心脏功能状态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进行剧烈活动。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
提倡不吸烟,不饮烈性酒。
积极防治与本病有关的一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
不少学者认为,本病的预防应从儿童期开始,即儿童期也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饮食,避免摄食过量,防止发胖。
2.药物治疗。主要有调整血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和抗凝药物。除此之外,还要有针对缺血症状的相应治疗。
3.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对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肾动脉和四肢动脉的再通、重建、旁路移植手术,以恢复动脉的供血。用带球囊的导管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经皮腔内血管旋切术、旋磨术、激光成形术等多种介入治疗,将粥样物质切下、磨碎、气化吸出而使血管再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