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丛洪良
说起治疗冠心病,很多老年朋友都听说过放支架,但未必知道放支架不过是介入治疗的方法之一。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技术的引导下,利用特殊的器械,通过一定的路径,深入到身体里面,直接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尽管比传统手术对身体的损伤要小得多,但仍然属于有创的治疗方法,并且对医疗设备和技术操作的要求都比较高。介入治疗冠心病是诊断与治疗一体化的过程,或者说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诊断。
介入技术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发展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经历了从实验到临床的漫长阶段。最早的实验是从尸体解剖开始,血管插管,了解血压变化。首例活体实验是在马身上,用导管插入大血管内,测量动脉血压。1929年,德国医生弗兹曼在自己身上做试验,用一根导尿管,在同事的帮助下送入自己的上臂静脉,并推送到心脏,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导管可以置入人的心脏,并因此荣获了诺贝尔医学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60年代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并得以在临床上大量推广和应用。70年代,随着心导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治疗开始兴起,近10年来发展很快。目前,我国的介入技术治疗居于亚洲前列,发展速度较快,没有改革开放的引进来走出去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
介入技术可以治疗哪些心血管疾病呢?回答是很多,主要有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和心律失常等。这里只重点讲一讲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冠心病的介入治疗。(www.xing528.com)
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发病原因是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往往是全身性的,如人们熟悉的眼底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引起间歇性跛行的下肢动脉硬化,还有人们不太熟悉的肠系膜动脉硬化、胃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等等。动脉硬化会造成动脉血管狭窄,严重的狭窄会引起血管堵塞,后果严重,例如脑动脉堵塞就会引起脑梗塞,病人出现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甚至危及生命。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冠状动脉负责心脏的血液供应,冠状动脉硬化造成血管狭窄,就会使流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心肌缺血缺氧,能量供应减少,有害的代谢产物堆积,轻者心脏能够代偿,还不会表现出症状来,但是当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超过75%,症状就出来了,就会有胸闷、憋气、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的感觉。人们常说的心绞痛不一定是感到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或哽咽感都可能是心绞痛,往往不能用一个手指指出来具体的部位。当冠状动脉狭窄超过95%,或冠状动脉斑块突然破裂时就有可能将血管完全堵塞,造成心肌梗死。绝大多数猝死是由冠心病导致。冠心病可以使用超声波检查,但超声检查的方法是间接的,看不到狭窄的部位和血管形态,而血管造影可以清楚地显示狭窄的部位和程度,是哪一根血管狭窄,狭窄到什么程度,所以,普通的超声心动图检查不如血管造影直观、精确。冠心病可以通过心导管做冠状动脉造影,它可以清楚地显示出冠状动脉分支血管的形态,这是其他检查方法做不到的。另外,肾动脉狭窄也可以插管做肾动脉造影,这对许多高血压病人的病因诊断有帮助。对于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传统的内科治疗方法主要是依靠药物,但难以逆转已经形成的动脉硬化斑块及血管壁组织形态学改变,所以疗效并不理想,尤其对于狭窄严重或有明显症状的病人,而通过导管的介入治疗方法,比如应用经皮穿刺的同轴球囊导管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斑块旋切术等等,都可以直接解决血管狭窄甚至堵塞的问题,尤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最简单的方法是只要扩张一下,将血管打通,就可缓解病人的症状,明显降低死亡率。介入治疗的兴起和发展,大大改变了冠心病的治疗状况。介入治疗适用于心绞痛,尤其是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者心绞痛频繁发作者,都应当造影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有冠状动脉狭窄,是否有介入治疗的指征。有的患者没有心绞痛的症状,但心肌缺血严重,也适用于介入治疗,它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保护心脏功能。即使已经发生了心肌梗死,只要不超过6小时,或6小时以上但仍有疼痛,或病情恶化者,仍然需要做介入治疗,它可以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减少心肌坏死或缩小缺血心肌的面积,保护心功能,效果立竿见影,这是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血管狭窄到什么程度才需要做介入治疗呢?一般是掌握在血管阻塞超过70%,如果为50%或60%,则建议吃药治疗。但如果发现病人狭窄处有斑块破裂,即有血栓,也应当进行介入治疗,并积极抗凝。
介入技术治疗冠心病是怎么操作的呢?下面以冠状动脉内金属支架植入术为例作一个简单的说明。目前,国内的心导管技术大多采用股动脉插管,由于切口小,所以伤口不需要缝合。导管插入到冠状动脉,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如果需要做手术,则在造影的基础上将一根钢丝穿过狭窄或堵塞部位,然后将球囊导管顺钢丝插至狭窄部位进行扩张,再放入适当直径的金属支架,将支架打开就可以立即解决缺血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它的不足之处是球囊扩张或放入支架的部位会发生再狭窄,使用球囊扩张后再狭窄发生率约为30%~50%,使用金属支架的约为20%左右,使用药物涂层支架的小于5%,但药物涂层支架价格较贵。球囊扩张还适用于风心病的瓣膜狭窄,可以扩张狭窄的病变瓣膜。另外,心动过速、房扑、房速、预激综合征等,也可以通过电极导管打断折返束,恢复正常心律;先天性心脏病,比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可以通过心导管置入能打开的伞状闭塞器,堵塞缺损部位,而不需要开胸手术。
近几年来,我院心脏科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导管术,每年对收治的200余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1/3进行紧急导管手术,使我院这两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降到10%以下,挽救了不少危重病人。过去认为,心肌梗死是在血管严重阻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现在来看不一定正确,研究表明只有14%的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是在冠状动脉狭窄大于70%的情况下,绝大部分发生在狭窄70%以下,尤其是狭窄小于50%的患者。近年来年轻人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心肌梗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我国,一半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死在医院外,而在医院内的死亡率只有百分之十几,所以一旦发生了心肌梗死,应当尽快送到医院救治,不要在家中耽误。为什么我国的病死率高?主要是经济问题和缺乏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常识。介入治疗的最大弊病之一是费用较大,有些人还承受不起,由于材料都是从发达国家进口的,再加上关税,费用居高不下。随着我国国力的提高,国产材料的问世,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所改变,会使更多的病人获益。有些病人家庭的经济条件可以承受,但由于缺乏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常识,把最宝贵的时间耽误在家中或途中,到医院后又要等家属到齐才作决定,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大家都知道,时间就是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肌在不停地坏死,当坏死超过左心室的40%时,病人就会发生心源性休克,死亡率可达90%。即使活下来,生活质量也很差,要经常住院并容易死亡,既花费大,也累及家庭。在我国从发生心肌梗死到送至医院一般需要1个小时,有的则耽误更长时间,而在美国只要二十多分钟。送得越早,抢救越及时,死亡率就越低。所以,病人一旦发生急性胸痛,应尽快就近送到有条件的大医院进行诊治。开展介入治疗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比较好的专业设备和专业人才,即使在美国也只有10%的医院有条件做介入治疗。目前,我市只有少数医院可以开展介入治疗,其中包括我们医院。我院心脏科有一支专业队伍,24小时有人值班,即使在夜间,医生半个小时就可以赶到医院,立即开展介入治疗。手术越早,病人获益就越大。所以我再次强调:时间就是心肌,心肌就是生命。希望大家关爱心脏,珍视生命。目前,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在发达国家开展得很普遍,一些医疗中心每年做几千例介入手术。我国也在学习这种方法,即集中大医院的优势来进行一些高水平的手术,而简单的治疗,如输液可以找社区医院,所以现在开展介入治疗的大医院逐渐增多。尽管随着介入治疗开展得越来越广泛,技术越来越成熟,并发症发生得也越来越少,但是由于介入治疗是在心脏内部进行,是有创的,其风险依然无法低估,所以做介入治疗以前医生要交代病情,讲明手术的利及可能出现的弊,并需要家属及病人签字同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