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文艺理论的背景与发展概况

西方文艺理论的背景与发展概况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如此,瑞恰兹作为新批评派的奠基者却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的语义学理论、对诗歌语言的具体分析和细读法对新批评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与早期的艾略特一起,为新批评派奠定了基本理论框架。在新批评派的进一步发展中,兰色姆是一个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人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兰色姆在不少观点上与他的学生并不一致。

西方文艺理论的背景与发展概况

语义学批评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为英国文艺理论家瑞恰兹,此外,查尔斯·奥格登、詹姆斯·伍德也是该派重要理论家。

语义学批评带有鲜明的实证主义和心理学倾向。语义学批评受到了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深刻影响。以维也纳学派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以反“形而上学”为己任,强调所谓的“证实原则”,把不能被主观经验所检验、不能被逻辑所证明的命题一概斥之为“伪命题”。语义学批评用这种基本原则重新审视文学批评问题,把文学艺术中使用的语言科学中使用的语言严格区分开来,把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手段。另一方面,语义学批评又深受20世纪心理学发展的深刻影响,瑞恰兹甚至认为文学批评从根本上说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在艺术鉴赏、艺术传达和艺术价值等重要问题上,语义学批评都试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予以解释。语义学批评还引进了类型学和词源学,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类型研究和语词分析,达到对作品各部分相互关系的了解,并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整体。语义学批评对西方文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批评派、结构主义批评、早期心理学派批评等派别都受到了它的重要影响。尤其是新批评派,其基本方法论和不少重要观点都来自语义学批评,以至于不少西方学者干脆把语义学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瑞恰兹直接作为新批评派理论家加以论述。

新批评派是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以兰色姆《新批评》(1941)一书得名。在该书中,兰色姆评论了艾略特、瑞恰兹、温特斯等人的理论,称他们为“新批评家”,“新批评”这个名称便从此流行开来。

在新批评派崛起之前,19世纪末的西方文学批评以实证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文学批评为主导。实证主义的文学批评只注重作家个人的生平与心理、社会历史政治等方面因素对文学的影响,而浪漫主义的文学批评则强调文学是作家主观情感的表现,热衷于谈论灵感、激情、天才、想象和个性。这两种批评倾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忽视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新批评派的崛起正是对忽视文学作品本身的种种文学批评倾向的反拨。由于它一开始就抓住了传统文学批评的最薄弱的环节加以批判,并辅之以一整套十分具体、操作性极强的阅读、批评文学作品的方法,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该派在西方文学批评界和文学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

新批评派作为一个形式主义文论派别于20世纪20年代在英国形成,30年代至50年代在美国获得长足发展,达到鼎盛期,6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新批评派的先驱人物是英国意象派批评家休姆。休姆在1915年曾写过一篇重要论文《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该文宣告了浪漫主义时代的终结和“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来临,其中已经透露了新批评反对浪漫主义批评的重要信息,同时也为新批评派定下了思想倾向的基调。

新批评派的奠基者当首推艾略特和瑞恰兹。艾略特的早期理论提出一种“有机形式主义”的文学观,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种有机的、独立自足的“象征物”;针对浪漫主义文学批评崇尚情感的自我表现、崇尚个性的基本观点,艾略特提出了“非个人化”说,否定作家个性与文学作品的联系;他批判以自己“内心呼声”为标准的浪漫主义批评观点,把传统看作为批评应有的“外在权威”;他对玄学派诗人加以重新评价,强调感性与理性结合的观点;诸如此类的这一系列理论观点对新批评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过在1927年以后,艾略特愈益转向从宗教角度作道德批评,从而与新批评派大异其趣。(www.xing528.com)

瑞恰兹与新批评派的关系也十分奇特。一方面,新批评派十分重视他把语义学引进文学研究的努力,从中获得了基本方法论,但另一方面,新批评派对他的心理主义则加以尖锐的抨击。尽管如此,瑞恰兹作为新批评派的奠基者却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的语义学理论、对诗歌语言的具体分析和细读法对新批评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与早期的艾略特一起,为新批评派奠定了基本理论框架。

在新批评派的进一步发展中,兰色姆是一个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人物。他和他的三个学生:退特、布鲁克斯和沃伦在30年代中后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著作,其中,新批评派的主要观点基本上都已提出,形成了人称“南方集团”的文论派别。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兰色姆在不少观点上与他的学生并不一致。

与此同时,在英国,瑞恰兹的学生燕卜荪受到瑞恰兹的启发,于1930年写出《复义七型》一书,运用语义学文学理论于批评实践,成为新批评方法的第一个实践范例,对现代西方文学批评产生很大的影响。

新批评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达到了鼎盛,尤其在美国,几乎在所有大学的文学系中占据统治地位,并控制了主要的文学评论杂志。一大批文学理论家加入了新批评派阵营,其中不乏理论功底深厚、视野颇为开阔的学者,维姆萨特、韦勒克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两人自40年代后期开始与布鲁克斯、沃伦长期在耶鲁大学教学,形成了新批评派的后期核心——“耶鲁集团”。大体上说,从艾略特和瑞恰兹到“南方集团”,再发展到“耶鲁集团”,构成了新批评派发展的一条主线。

尽管新批评派的理论和方法确有不少有价值的东西,新批评派也因此而风靡一时,然而,由于它本身一味强调文学的内部因素,而对文学的外部因素完全弃之不顾,割裂了文学与作者、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具有明显的狭隘性。作为一个形式主义的批评流派,它不断地受到各方面的批评,从50年代起,它终于盛极而衰,随着结构主义、现象学等批评流派的崛起而日趋衰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