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愿景驱动激情,左手执行力右手领导力

愿景驱动激情,左手执行力右手领导力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层领导必须清楚团队的愿景是什么,然后将愿景告知部下。这既能有效地点燃员工的热情,也能有效地提升执行力。一个吸引人的愿景是成功的一半,它能够充分激发组织成员的热情,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只有共同愿景的设立有助于个人愿景的实现,共同愿景才有可能实现。共同愿景应是组织发展的远大目标,应能反映组织中各个成员的个人愿景。

愿景驱动激情,左手执行力右手领导力

愿景,简单地说,就是指所向往的前景,它是企业更高层次的追求,类似于人们常说的理想,是潜藏于人们心中的一股具有感召力的力量。中层领导必须清楚团队的愿景是什么,然后将愿景告知部下。这既能有效地点燃员工的热情,也能有效地提升执行力

在进攻意大利之前,拿破仑还不忘鼓舞全军的士气:“我将带领大家到世界上最肥美的平原去,那儿有名誉、光荣、富贵在等着大家。”拿破仑很准确地抓住了士兵们的期待,并将之具体地展现在他们的面前,以美丽的梦想来鼓舞他们。

抓住了组织成员的期待,领导者就要为团体规划愿景。一个吸引人的愿景是成功的一半,它能够充分激发组织成员的热情,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领导必须在愿景和愿景实现的可信度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使组织成员相信这个愿景是可行的,并且使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组织目标才能实现。

台湾悦智顾问公司董事长、领导力专家黄河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在场的听众:“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分享愿景,带领团队追求共同的目标,并协助员工发展其能力。”

黄河明刚到惠普台湾公司任职时,IBM控制了中国台湾60%的市场份额,惠普只是第三四名,黄河明的目标是要取得第二名。他意识到,要达到目标就必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告诉他们达成目标有什么好处,以此激励员工的热情,提升执行力。

在开放系统市场新战场上胜出后,黄河明给了整个项目管理团队各种奖励与升迁机会。但他发现,仅有奖励和升迁而没有适当的引导,也无法留住员工,这个适当的引导就是为员工设立更具挑战性的目标。

经过深刻的自我反省,黄河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目标愿景不应只与企业利润有关,还要结合员工的个性与梦想。所以在1994年,他为公司提出新的愿景:超越IBM,企业形象在中国台湾地区进入前十名,成为本地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最佳选择和最令人推崇的科技公司。

为此,他开始注意提升公司形象,关注惠普在新闻媒体中出现的频率。他还提倡员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支持、协助员工发展其多方面的能力,改善公司薪酬福利。

上述措施的结果便使员工满意度从50%提高到72%,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截至2000年,惠普台湾公司的业绩不仅超过IBM,还有二十多位员工被派往惠普亚太区任职。

愿景最有价值的特色之一,就是它像一块坚固的磁石,具有吸纳和联合他人的强大作用。愿景越宏伟,就越能激发自身的内在潜能;愿景越具有挑战性,就越能激发参与者的拼搏。珀拉罗伊德公司的创始人艾德恩·蓝迪就此说过:“你的首要任务就是使人们感受到远见的重要性及不可或缺性,这将把每个胜利者内心的无穷动力激发出来。”(www.xing528.com)

如何描绘团队愿景,并无一定之规。一般来说,它分为三个阶段:告知、宣传、共同创造

1.将愿景告知下属

所谓“告知”,首先要求中层领导十分清楚团队的愿景应该是什么,然后将愿景告知下属。在这个过程中,传达信息的方式要直接、清晰和一致;领导者对于公司的现状一定要说实话,可以描述细节,但不要描述太多的细节。因为愿景只是一幅想象的图景,需要人们根据各自的偏好进行想象。

2.多进行正面宣传

宣传阶段,中层领导应随时保持与组织成员的沟通:帮助他们自发地投入,而不要操纵他们,不仅要较具体地勾画出愿景,而且要把重心放在愿景所能够为组织及其成员带来的好处上。简言之,要多进行正面宣传,反馈积极的信息。

3.推动共同愿景的实施

所谓“共同创造”,已经是具体实施的阶段,也就是每个人开始为他们想塑造的愿景而工作的阶段了。一个组织的改革,若没有中层领导者的参与和推动,根本无法完成。而领导者在推动建立共同愿景时,也应注意一些方法与技巧。

(1)以个人愿景为团队愿景的基础,具有一定存在价值的个人愿景是共同愿景的基础,因为共同愿景是由个人愿景汇聚而成。只有共同愿景的设立有助于个人愿景的实现,共同愿景才有可能实现。有一位管理学家说:“组织变成了人们自我实现的工具,而不只是他们隶属的机器而已。”这就是说,只有当团队成员不把自己视为团队的附属物的时候,他们才可能将共同愿景视为个人愿景的体现,并为建立共同愿景而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才能。

(2)用过渡的远景来鼓舞士气。共同愿景应是组织发展的远大目标,应能反映组织中各个成员的个人愿景。但如果共同愿景的目标过高,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过大,那么就有可能使得组织成员觉得目标高不可攀而失去信心。因此,作为组织的中层领导,一方面应将共同愿景具体化;另一方面,可将共同愿景“阶段化”,即设定一些过渡性的阶段目标,以便让组织成员们看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及实现远大目标的可行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