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全境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所环抱。南面的喜马拉雅山横贯边界,平均海拔六千米以上,山高坡陡,沟谷深窄,断崖陡立,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7—9月为最暖季节,雨水较多,12月至次年3、4月为严寒季节,一般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十至二十度之间。有些高山终年冰封雪冻,昼夜温差高达摄氏三十度左右。加上河岸陡,水流急,道路少,人烟稀,桥梁简陋,通行非常困难。中国的近邻尼泊尔、哲孟雄、不丹等国虽然被英国用武力和各种陰谋手段划入其势力范围,但由于历史渊源和宗教信仰的关系,这些国家的广大人民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因此,英国军队要攀越重山峻岭,进行高寒山地作战,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英国为了解除后顾之忧,首先拉拢尼泊尔、不丹参战。根据1856年的藏尼条约,西藏在受到外国攻击时,尼泊尔有援助的义务。因此,英国政府认为,要入侵西藏,孤立藏军,必须始终“与尼泊尔宫庭[廷]一致合作”①。1903年,英国驻印度总督寇松亲自出马邀请尼泊尔首相到印度德里会谈,向尼泊尔政府施加压力。尼泊尔首相终于同意与印度政府合作,不援助西藏,并为英军提供大量人力、物力支援。英国在不丹拒绝在其境内修筑通往西藏的道路以后,担心不丹与西藏联合抗英。英国侵略者认为:如果这样,“不丹即可从仁进冈到都拉截断英人的交通线。不丹人身体强壮,他们若要反对英军,可以动员同藏军一样的兵士,组成第二支军队”,打击英军。②为此,英军在进犯西藏之前,派大吉岭道尹(英人)到不丹活动。在英国的压力和收买下,不丹终于断绝了与中国的正常关系,派人参与侵藏活动。
为了解决高原运输,英国动用了巨大力量,抢修尼泊尔、不丹、哲孟雄与西藏接壤的许多通道。在修路过程中,对工兵进行了驾驶二轮牛车(载重八百磅)和轻便马车(载重四百磅)的训练;向尼泊尔当局征用牦牛四五千头和相当数量的骡马,并进行了现地运载试验;因牲畜染疫大批死亡,又从各地雇用民夫七千人,以保障物资的前送。此外,英国还在印度加尔各答一带组织骡马后备队,以应付紧急运输任务。
1903年6月,英国“谈判使节”荣赫鹏以两名间谍被西藏地方政府扣押和要求通商划界“谈判”为名,率兵二百及随从数百人,再次进犯西藏,由甲岗直趋干坝。西藏地方政府立即下达征兵动员令,派七百余人赴干坝一带构筑工事,组织防御。侵略者以要求谈判为由,在干坝以南地区盘踞数月之久。
1903年10月初,英国政府正式批准了进占江孜、拉萨的计划。荣赫鹏于10月11日折返印度,与寇松具体筹商进攻西藏的军事部署。12月10日,侵略军全部在纳汤集中,计有第二十三锡克步兵营七百人、第三十二锡克步兵营七百人、第八廓尔喀步兵营七百人、骑兵一百人、孟加拉和马德拉斯工兵各一队、野战医务队五队和其它后勤保障部队。①共配有步槍二千八百支、火炮六门、马克沁机槍若干挺。全军由少将麦克唐纳为指挥,易喀尔丹为参谋长,布雷哲尔负责后勤运输,另有大批随从人员,总计一万余人。英军筹集了一个月的粮食和十天的饲料,为了解决防寒问题,给士兵配发了帐篷、取暖燃料、羊皮、毡毯、毛织围巾、厚毛衣、毛袜等。
英军的进攻计划,原定兵分两路:一路由荣赫鹏率领进攻干坝,然后由干坝趋江孜;另一路由麦克唐纳率领,越过则利拉山口入藏,占领春丕(今亚东南二公里),然后向北进攻,在江孜与荣赫鹏所部会合。由于干坝方面西藏民军有了戒备,麦克唐纳认为,如果执行两路出击的计划,“将冒很大危险,且运输接济之部署,亦感困难。”最后决定:干坝一带的英军,仍以派遣使节进行“谈判”为名,牵制中国守军,而荣赫鹏、麦克唐纳则率领主力越过则利拉山口,直趋春丕谷②。尔后,干坝方向的英军再向春丕转移,与主力会合,集中兵力,向拉萨进攻。③(www.xing528.com)
二、西藏的战备设防
西藏的自然条件对防御作战是非常有利的,但由于清政府和多数驻藏大臣腐败无能,不重视边防建设,致使防务废弛。清政府在西藏的驻军不仅数量少,而且装备非常落后。自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驻藏大臣福康安奏请建立了常备军,申定兵制、兵额以后,军队数量一直保持在三四千人左右。其组成及驻防情况如下:
一是绿营兵步骑六百余人,从四川派遣,大部分驻于前藏,充当驻藏大臣的卫队,一部分驻于日喀则、江孜、定日等地,协助西藏地方部队进行训练和驻防。绿营官兵随同驻藏大臣三年更换一次。遇有战事,由驻藏大臣奏请川、滇拨兵支援,事平之后,仍留原额。其装备有亨利—马梯尼、斯涅德等各种类型的线膛步槍及部分火炮。平时虽有训练,多半为了应付校阅考核。此外,拉萨至四川打箭炉(今康定)一带还设有绿营兵八百余人,主要任务是保护粮台和运输,战斗力很差。
二是西藏地方军(即藏军),定额三千一百六十二名。凡二十五人为一定本,五定本为一甲本,二甲本为一如本,二如本为一代本。代本直接听命于驻藏大臣。这些军队平时驻拉萨、日喀则各一千零五十四人,定日、江孜各五百二十七人。除定额外,尚有守卡兵三百一十二人分守各关卡。藏军装备,定本以上军官配有线膛步槍,士兵十分之五使用土槍,十分之三使用弓箭,十分之二使用刀矛、藤牌。部队受宗教影响很大,战士佩有“护身符”,出征时求佛护佑,虽作战勇敢,但军官指挥能力低,战术落后。
此外还有民兵,遇有战事,由噶厦向各地征集,自备武器和口粮,由营官①率领,前往指定地点参战。他们熟悉地形,富有吃苦耐劳精神,能越野,善骑射,服从性强,作战勇敢,但装备差,缺乏训练,进攻时无一定队形,撤退时不易管束。
1888年隆吐山抗英时,藏民不顾升泰的反对,于纳金山(干坝正南)设边墙十余段,同时在丈结山建卡驻兵,后升泰为讨好英帝国主义,竟强令撤离。在帕里以南,自亚东辟为商埠后,升泰曾于1890年设卡三处,但其目的主要不是为了防御,而是为了“举办通商”,“所有西人即准抵关贸易,不能擅入关内,以示限制”②。在英国侵略面前,尽管西藏地方政府进行了动员,但缺乏统一的部署与计划,对敌情的了解也不够,仅在险要地点构筑了一些临时工事,进行防御。但西藏军民具有光荣爱国传统,为了保卫国土,他们敢于面对强敌,英勇战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