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毫微波通信,还是微波、短波、中波或者长波通信,都属于电磁波通信。这其中效果最好的当属微波通信和毫微波通信。当然,其他波段通信也各有自己的特长。
采取微波通信需要通过建立中继站,才能实现远距离通信。但是,这种方法一是耗资大,二是在有些地方也无法建立中继站。特别是远隔重洋,要在海洋中每隔40千米建一个中继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大家知道,建立中继站的目的是使微波不受地球凸面的阻隔,实现远距离通信。
国际卫星通信网是全球性的卫星通信系统。
如果中继站的高度足以超出地球凸面,那么微波通信不就不会受阻隔了吗?
于是,人们便想到了卫星。
1945年,英国的科学家克拉克发表了一篇《地球外的中继站》的预言论文。他首先提出了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传送微波信息的中继站。如果将卫星释放到赤道上空约36000千米的同步轨道上,这样,一颗卫星上的中继站所转发出的微波便可以覆盖地球表面大约1/3。如果布放三颗等距离的地球同步卫星,则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这一思想得到许多科学家的重视,他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1965年4月6日,人类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使卫星作为中继站的设想付诸现实。(www.xing528.com)
那么,人造卫星如何承担中继站的任务呢?
卫星通讯前景广阔
卫星通信是由一个地面站向卫星发射信号,经过卫星的放大、变频等处理,再转发给另一个地面站。一般地说,经过卫星处理以后,最远的通信距离可达13000千米,三颗卫星都进行这样的处理,就可以绕地球一周。
通信卫星在36000米的高空,不受任何地形条件的限制,即使在沙漠、高山,甚至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岛屿,只要有一个直径零点几米的小的地面站,就可以接受卫星发射的信号,完成通信任务。
据测算,一颗卫星发射出来的微波信号,能够覆盖地球面积的40%,相当于在地面架设三百多个微波中继站。只要在卫星通信的覆盖范围内任意两点或多点,便可以实现卫星通信。
不仅如此,卫星通信的容量大得惊人,一颗通信卫星可容纳六万多人同时打越洋电话,还可以进行许多路电视通信以进行数据、文字、图像和移动通信业务。
1964年德国M.A.N公司制造的第一个德国通讯卫星地面接收站。
目前,在天空中已经有一百多颗通信卫星在执行任务,同时还有一千多颗移动通信卫星在低轨道上运转。它们承担了全球近100%的越洋电视转播和30%以上的国际电报、电话业务。2000年9月在悉尼召开的奥运会,就是由卫星传播信息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