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流:电脑的发展方向
电脑自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以来,功能和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重量越来越轻,体积越来越小,功能却越来越完善。
电脑无论怎样发展,毕竟是一台机器。现在人们在使用电脑时只是单纯地给电脑输入指令,电脑执行指令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从本质上说这只能算是一种单向的交流。随着电脑芯片的发展,电脑已开始朝着人机交流的方向迈进了。
美国微软公司投入巨额资金研究具有识别和理解人的说话内容能力的计算机。比尔·盖茨预测,个人电脑在10年之内将不仅能够识别人的语言,而且能够像人与人彼此交谈时一样理解谈话的意思。这种新型的电脑将具有看、听和学习的能力。
人们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出了制造能够与人对话、识别人的语言的电脑。人们当时对于需要多久能够制造出这样的计算机过于乐观了,原因是以为只要解决声波的问题就可实现这种人机交流。
其实人的语言非常含糊,人们要根据常识和谈话的背景才知道谈话的内容。如果依据精确的判断的话,有可能听不懂朋友的谈话了。喝酒或感冒了都会改变一个人的声音,但人仍然能判断出这是哪位朋友在说话,这是因为大脑具有模糊判断的能力。电脑要达到这种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电脑只有在对谈话具备学习能力后,才可能听懂人的谈话。
这里必须要提到我国的情况。个人电脑的普及在中国的一个障碍就是多数的中国用户往往会被复杂的用户界面弄得不知所措,有时甚至连人机之间的单向交流都不能实现。这一点,目前的Windows操作系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www.xing528.com)
汉字输入也是电脑与人之间交流的困难。五笔字型已经在中国得到推广,但愿意花时间去学习的人并不是很多。至于拼音输入,对于发音不太准或拼音基础不好的人来说也不容易。要想很容易地实现人机交流,看来还是要使电脑具有语音识别功能。目前,IBM公司开发出的语音输入软件,已经能够识别比较准确的普通话了。
语音识别技术可以使电脑变成一位可以与用户交谈的伙伴,只要对着话筒说几句话,电脑就会去执行指令,省去了那些进入层层界面的烦恼。看来,以后语音输入势必要取代键盘和鼠标,成为用户与电脑交流的又一种方式。
然而,仅仅实现了人机之间的交谈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实现人机交流,还必须使电脑能够思维,如同人一样能进行逻辑思考,对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断。
人们设想,电脑不但要有理智,还应该具备情感,不但有喜怒哀乐,还要有烦躁、苦闷,能与人心有灵犀。这样的电脑才有可能与用户共患难,相互体谅,相互安慰。这需要电脑有强大的功能来支撑这些行动。这一切都取决于芯片技术的发展。
看来,必须要有会进行模糊运算的芯片。过去的芯片容量小,工作方式也很简单,只会在“0”和“1”两种状态,即在“是”和“否”里兜圈子。这种芯片技术只能使电脑有简单的逻辑思维功能。现在正在研究的生物芯片将彻底改变以往的芯片工作方式。人们期望经过特殊处理的芯片将真正使电脑具有情感和像人一样的思维能力。
人机交流是电脑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技术还不是很完备,而且都处于试验阶段,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2l世纪初期,电脑将能成功地实现较为完全意义上的人机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