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研究与语言认知、语言生成和语言理解等理论的探讨有关。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研究既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节目主持专业相关理论研究,也有助于丰富和发展语言认知、语言生成和语言理解等相关理论研究。
长期以来,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哲学界、科学界、语言学界都给予极大兴趣和关注,尽管大脑研究有“黑箱”之说,但是思维研究、语言研究包括心理学研究从未停止过。
国外学者对语言认知、语言的生成和语言理解有比较早的探讨。
苏联学者维戈茨基(Vyigotski)指出:语言发展有三个阶段:外部语言、自我中心语言和内部语言。内部语言即思考问题时的言语活动,其特点是: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形态上的凝缩性和简约性,功能上的述谓性。内部语言在思想与扩展性语言之间起着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的作用。苏联学者宋采夫提出了与内部语言相应的“特殊代码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将特殊代码表述为“一种特殊的深层结构”。苏联学者卡谢维奇(Kasiewicz)同样认为:人在说话以前先形成一种动机(мотиъ),即对所要说的话有一种大致的想法,这种动机属于前语言阶段。苏联学者鲁利亚(Luriya)发展了他的老师维戈茨基关于“内部语言”的观点,认为“内部语言”在形式上虽然被凝缩、简约为不合自然语言语法的结构,但是它却保持着可以随时扩展为完整地、复杂地说出来的可能性。1975年,在《神经语言学》一书中,鲁利亚进一步把“内部语言”引入语言的生成(表达)和理解过程。美国语言学家切夫(Chafe)将特殊代码表述为“一种特殊的语义结构”,并且通过实验,研究了“言语化过程”。(33)
还有不少人对言语生成的一般过程做了描述,并且形成了模型。冯特(Wundt)将言语生成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莱维特(Levelt)也将话语产生分为四个阶段。弗罗姆金(Fruomkin)发表了第一个企图解释心理表征各个层面和重要阶段的言语产生模型。加里特(Gareet)又发表了一个与弗罗姆金相似但更为详细的模型,这些模型都可称为串行的模型,他们把言语产生看成是先后发生的一个个不同层面的阶段。和弗罗姆金与加里特的串行模型相对立的是并行模型,认为在言语产生过程中言语处理的各个层面是同时运作的,这一类模型又称为连接主义的模型。肯奇(Kintsch)和梵·迪克(van Dijk)也提出了一个影响很大的语篇处理模型。这个模型认为人们从语篇中获得一系列命题,并且把它们组成一个连贯的语义表征。肯奇进一步提出一个新的模型,他称之为构建与结合模型(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Model)。前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梅尔秋克也创立了“意思——文本(MTT)”理论来揭示语言理解和产生的一般过程。(34)
国内学者同样对语言认知、语言的生成和理解及一些具体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伍铁平在《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一书中谈到:人的大脑具有比现代最先进的计算机多得多的信息存储量,据估计高达1015比特(bit,信息单位的名称)。这么多信息如果全靠完整的语句表达,我们很难想象,小小的人脑怎么能够容纳得下。因此,当代科学家推测,大脑很可能是一种全息装置;除语言外,还有表达思想的某种特殊代码,使得大脑有可能容纳下这么多的信息。伍铁平认为:与特殊代码相应的思维形态是科学家们称为“跨越式”思维的思维。这种思维只要在大脑中保存若干关键性的词语或某种特殊代码,通过它的启发,就可以跨越许多阶段,一跃而变为连贯的自然语言。他认为:即兴发言时思考发言提纲、听人说话时抓住话语要点、翻译外语时迅速进行意译,人们运用的都是“跨越式”思维和非自然语言的“特殊代码”。(35)“跨越式”思维有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它是与内部语言相对应的,以内部语言为载体,它们的发生可以同步,也就是说,一旦有讲话的意念,特殊代码就出现了。第二,“跨越式”思维以一些关键词语为动机(motivation),这些关键词语貌似不连贯,但是一旦扩展就可成篇。例如一些主持人大赛试题:根据“水、泥沙、鱼”或者“小偷、警察、鲜花”说一段话,这些词貌似不连贯,但是通过建立关联,使其中至少一个词具有述谓性,就可以发展出语篇。有了预期的连贯以后,根据现场情况或者语境可以变换连贯性。并且,面对同一组词,不同人有不同理解,可以建立不同关联,从而得出不同语篇。第三,现代心理学在讨论继时(连贯)辨认和瞬时辨认的区别时,都提到“跨越式”思维;并且认为只有人脑才具有两种辨认能力,而电脑还只有继时(连贯)辨认的能力。伍铁平关于“特殊代码”、“内部语言”和“跨越式思维”的讨论涉及话语产生。
应天常认为:“在这个言语生成的网络系统中,布满于网线交叉部分的是许多‘节点’,它是头脑中最灵敏的言语信息的聚集,在言语生成时,它具有很强的提取功能和激活扩展功能。在表达过程中,一旦提取或激活某一个‘节点’,思维和意识就沿着网络通道同时向许多方向扩展,直到波及整体的个人语典。如果网络通道畅通无阻并能合理地组织与控制,个人的言语才华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36)关于“节点”提取和激活扩展的讨论涉及话语产生。
于根元论及:“我们往往说长篇大论的时候脑子里起初或者面前的纸上是几个几十个字。还有一种情况,我是有成文的稿子的,如果用说话的方式来说,总有不少书面语的味道,如果只记几个语结,说起来可能漏掉一些,但是比较生动,而且容易根据时间长短加一些话减一些话。”“有的应急情况下说话比较好,是语结确定得好。比如朵而主持人大赛,大屏幕上是抗洪中一位子弟兵背着一位老大娘。选手始终围绕着‘依靠’来说这幅照片的思想,说得很好。有的说不到点子上,是语结没有找好。实际上这也是选题问题……这个问题的探讨,进一步研究人的内部语言以及同外部语言的关系,理论性也是很强的。”(37)这里关于“语结”的讨论和应用涉及的也是话语产生。
《中国播音学》在口语训练中提到:人在说话前,先要产生说话的动机、愿望,即“为什么说”“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思考这些的过程,也就是组织内部语言的过程。在这一阶段,要完成说话内容的轮廓、主题词语或一些“语点”(38)
中国播音学中的准备稿件也是很有价值的讨论和应用。备稿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广义备稿,一是狭义备稿。广义备稿是指平时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广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专业基本功和艺术修养等等。播音成功与否取决于这种学习和积累的深广程度。广义备稿是播音创作的基础。狭义备稿,是指播出前具体一篇稿件的准备。如何准备一篇稿件,不同的播音员、不同的稿件,会有些细微的差别。但从播音创作的根本上看,主要的方法是大同小异的。概括起来有六个步骤,简称“备稿六步”。它们是:划分层次、概括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找出重点、确定基调(39)。备稿的讨论和应用涉及语篇理解。
於春《论语结——有效提高语言实践能力》(40)探索了即兴语言中的语结现象,认为:一般发言的时候,我们可能不是把所有要说的话逐字逐句全想好了,而是想好几个简单的字、词、句,有时候记在脑子里或者随便写在纸上。要表达的多了,就在前面标上序码。这一个字、词、句就是一个语结,这一串是一个大语结或者是语结串。许多长篇大论最初也是几个字或者几十个字。语结的作用相当于种子,生长的过程是以语结为基础向相对完整的语篇过渡的过程。生长除了以语结为基础扩展以外,还可能会生发出新的内容,即充而用之。各个语结不是孤立的,在语义网络上,它们就像一个个结,有时候联系着好几条线,重要的大语结往往联系着更多的线。语结的“结”,是为了突出其生长、扩展、层次、辐射的能力,突出语结之间的立体交叉和有机联系。根据在实际形成的语篇中的功能和作用,该研究将语结大致可以分为基本内容类、关系类、情绪气氛类。如果进一步考虑种种表达作用及其对语篇语体色彩的制约,基本内容类语结还可以区分为议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对话六种下位类型。从研究角度看,前五种小类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可以分开介绍。但是从实际运用中看,各小类常常交叉配合、互相补充,有时候甚至重合,共同构成语篇的基础。逻辑关系类语结不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内容,但是,基本内容类语结之间如何衔接、过渡,逻辑关系类语结起着重要作用。情绪气氛类语结不是语篇的基本内容,和主体没有太多关系,却很有意思,可以为语篇增色。
从“内部语言”“特殊代码”“一种特殊的语言结构”“一种特殊的深层结构”“语点”“节点”“语结”等看法以及多种多样的划分阶段和模型,可知相关探讨的敏锐和热烈。希望本书在借鉴各家精华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以丰富语言与思维、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节目主持研究等相关理论探讨。
(二)实践意义(www.xing528.com)
除了上面提到的白岩松、董卿等在节目主持的过程中通过即兴口语“救场”的情况,在主持人选拔比赛中也常常通过即兴口语来考察选手的能力素质和思维水平。
2001年初,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荣士达杯节目主持人大赛”复赛中,一位选手抽到这样一道题:请在两分钟内用“鲜花”“警察”“风车”三个词当场讲一段故事。
这位选手说出了下面一段话:
在所有的故事当中最吸引我的是爱情故事,可能此刻我正陶醉在热恋当中,所以我一听到要讲故事,我觉得应该讲个爱情故事。讲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我想,可能在大时代下发生的,一个小人物的爱情故事才是最感染人的。这个故事,该是如何发展呢……其实这个故事,我讲的是一个我们大时代可能我们……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个下岗的现象,我今天要讲的是有个下岗职工,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现在,从最早开始吧。他们都是从这个,从知青回到城市的,知青谈对象的时候呢,是他们非常怀念的日子呢……就是那个男生采一朵鲜花给女生送去……因为在那一刻鲜花是最值钱的,也是他们的爱情……
(主持人提示:“时间到!”选手尴尬地说了最后一句话)
可能讲故事不是我的特长……(41)
显然这段表达是不成功的。虽然这“鲜花”“警察”“风车”三个词貌似不连贯,但是通过建立关联,完全可以发展出有故事的语篇。这个选手的失误不仅在于语言不流畅,最要紧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选手没有迅速建立“鲜花”“警察”“风车”这三个词间的关系,因而无法据此说出完整、新颖的故事。
同样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荣士达杯节目主持人大赛”复赛中,另一位叫许可的安徽选手抽到这样一道题:请在两分钟内用“数学”“春节”“护照”当场讲一个故事。她是这样说的:
这是一个文学成绩很好、作文写得很好的高中生,可是她的数学成绩非常差,但是这个女孩呢在高三那一年发生了师生恋,她的数学老师爱上了她,她觉得非常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就正在这个时候——在春节那时候,她的父母从澳大利亚回来了,告诉她已经给她办好了出国的护照,她就带着这些烦恼和麻烦事儿离开了这个……因为她的语言也非常好,因为澳大利亚是个英语国家,有利她的生活,于是她就离开了这个烦恼的学校到澳大利亚一所大学读她的大学,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她还为中国运动员加油呢!(42)
规定的时间内,选手迅速地在“数学”“春节”“护照”三个词间建立了联系,简单说来就是:一位高中生烦恼于她和数学老师之间的恋情,春节期间她办好护照出国了。通过三个词及其相互关系,选手发展出一段比较合理、完整的故事。另外突出的一点是,选手将出国地点选在了“澳大利亚”,和当时火热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联系起来,具有新闻性。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掌握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的规律、技巧。加强主持人的即兴口语艺术研究,可以帮助主持人在获得优质即兴口语的同时,减少“语用失误”的现象。
中国传媒大学鲁景超教授在即兴口语表达的教学和研究中有这样一个案例:针对北京连降几天大雾这一现象,要求学生进行独白性即兴口语的练习。在严格限定的时间里,不可能逐字逐句写好完整的语篇,某同学即兴准备的只是一些“语点”,“语点”正是本书随后要讨论的语结,也就是主持人即兴口语的种子,下面是该话题的语结和语篇对照(见第23页)(43):
在这个案例中,左侧的语结共分为三个部分:“开门见山”“现状和成因”“前后呼应”,这三个部分反映出发言者对将要发言的语篇的思路和总体安排;三个部分下面各自还有下位语结,比如第一部分的“大雾”“5级”“污染”,第二部分的“由1993年申奥谈起”“问几级”“伍绍祖的回答”“将投入巨资治理”“相信”“清新透明”“然而”等,第三部分的“盼奥运”“行动”“呼唤法律法规”等。这些语结有的代表具体事实、论据、观点、态度等基本内容,有的衔接基本内容、体现基本内容间相互关系。总的来说,在相当有限的时间内,在左侧语结的引导下,右侧发言语篇基本体现了表达流畅、论点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推进、首尾呼应的特点。
我国于1954年建立了第一座培养广播专业人才的学校——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前身),并于1963年正式招收播音专业学生,学制3年,这是我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及播音人才的第一所正规院校。10年动乱之后,1974年北京广播学院恢复办学并招收2年制播音专业学生,1977年改为四年制本科。而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止,全国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本科院校有100多所,专科院校200多所。而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计划,基本上沿用“中国播音学”的理论体系,即:实行四年制本科教学,第一年进行基础性学习,内容涵盖普通话语音及发声,第二年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内外部技巧的技能型培训,第三年开始偏向于学习广播播音主持及文艺作品的演播,第四年开始着手电视播音主持及配音学习等。而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到来,广播电视事业改革的进程也随之加快,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主持人节目,院校专业培训也开始意识到主持人口语表达的能力在一个节目中的重要性,一批院校率先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中增设了“即兴口语表达”的课程。但是,到目前为止,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的系统研究仍然相对薄弱。同时,在现今语言也作为一种生产力而存在的大环境下,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除了作为专业性训练,也可以作为普及性训练,有助于提高普通民众的即兴口语修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