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的内涵
为了进一步理解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的定义,我们继续明确其内涵,该定义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契合电子媒体的传播语境
20世纪有了许多科技创新,其中之一就是广播电视技术革命和电子工业的随之兴起。一个世纪以来,广播媒介从真空管到电晶体,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技术渐趋完美,自从电视诞生之日起短短的半个世纪,电视媒介从无线到有线,有线再到无线,从单向传播到多向传播,从微波接力传送到卫星传送,从间接覆盖到直接覆盖,正朝着操作简单化、功能多元化、图像清晰化、声像立体化的方向发展。
从大众传播学角度看,传播语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传播必然受到社会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不仅如此,传播本身也是众多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如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媒介、传播渠道、传播手段、受传者、传播效果等。因此,作为传播者的节目主持人,认识其语言活动,不能脱离传播存在空间和传播过程中各个子系统及其要素对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的影响。
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是在特定情景中进行的,与日常生活谈话的情境相比,由于进入了传播媒介,谈话主体的身份地位就发生了变化,既是个人的,又不完全是个人的,因此谈话目的一定会受到媒介的制约;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谈话,虽然经常采用人际方式进行,但因为所有的谈话都是向大众传播的,谈话内容必然受到社会、时代、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各类主持人节目的交流对象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家庭情境、工作情境、消费情境中时时遇到的社会角色的转换,任何主持人与传播对象的关系总体把握上是相对稳定的,即主持人是在提供一种“寓引导于服务之中”的服务,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谈话方式也必然受到特定身份、特定关系的制约;此外,还有广播、电视传播及其他电子媒介传播渠道的区别,不同类型节目的差异,以及民族的、文化的特点,都会影响到主持人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所有这些语境因素对主持人即兴口语形成了一定的规约,不能“信口开河,忘乎所以”。但是语境的制约,绝不是要把主持人即兴口语赶进一条狭小的死胡同里,适应语境绝不是消极的主张,而是面对现实的积极态度。主持人的口语活动,在节目语境中或整个社会语境中,实际上都存在着互动的关系。如果主持人在符合语境的前提下,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既适应语境,又积极地营造语境、控制语境,就能进入语言运用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如境界。这样主持人的即兴口语才是为广大受众所乐于接受的、富有传播魅力的,才是有效的(8)。
因此,认识并重视传播语境是主持人即兴口语活动的起点。从这一点出发,主持人即兴口语的可接受性才有保障,同时才能真正体现出主持人即兴口语的语体特点,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的有效性才能提高。能够从这一点出发的主持人,他们的即兴口语才更经得起推敲,更贴近受众的内心,更适合受众的接受习惯和水平,因而也更易于在受众心目中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受众会因为喜欢某位主持人谈话的内容和方式而关注他所主持的节目。主持人要想正确而得体地运用即兴口语传达信息,沟通情感,就要弄清楚自己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目的对什么人说话说什么话并得到什么结果”(9)。
(二)预先设定传播目的并制定语言计划
语言计划就是用语言行为来实现交际目的的整体计划,应该考虑几个问题:
首先,制订计划的出发点和依据。第一,语体。说话人往往根据听话人的知识层次、他与听话人的关系来决定使用哪一种语体。第二,合作的原则。说话人期望听话人相信他们是遵循合作的原则的,也就是说他们会努力提供信息,说真实的、有关的、清楚的话语。如果有意违反某一条准则,那就必然有别的说话意图。第三,现实的原则。说话人期望听话人相信他们所谈到的事实、情况、状态都是可以理解的、合乎常理的。第四,语境。不同的语境使说话人使用不同的词。第五,供说话人使用的语言手段。有很多要表达的东西并没有现成的说法,这就必须运用说话人所有的语言手段来把它们表达出来,包括口语手段(如修辞手法)和其他语言手段(如体态语)。
其次,制订语篇计划。根据参加话语活动的人数的不同,可以划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一个人的独白型,另一种是两人或两人以上参加的会话型。就语段的结构而言,不管是会话型还是独白型,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层次结构,说话人必须根据说话意图决定什么时候开始一段语段、如何进行、强调什么、在哪里结束等等。另一类是局部结构,根据整体的层次结构,说话人还必须对每个句子就地计划,因为该怎样说往往视对方的话而定。
最后,表达信息的次序。如果说话人要表达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断言、请求或陈述,而是较为复杂的信息,他就要解决所谓线性化的问题(linearization problem):决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等等。线性化问题自古以来都是修辞学中的一个论题:受过教育的说话人都应特别注意对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排列和安排。不同的顺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语言计划的制订或者说语言编码是一个心理过程,涉及许多因素,很难测量,大体上,语言计划的制订或者说语言编码需要集中考虑三个方面(10):
第一,交际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简洁扼要地列出一二三四想说的内容。一般来说,要有好的内容、好的顺序段落、好的例子。
第二,交际技巧。包括如何开头、结尾,好的开头、结尾非常重要,应该事先想好。还要考虑基调,或张扬或内敛,或浪漫或平实等等,基调也很重要,是说话者自我企求和听者企求的结合。
第三,交际目的。交际的目的都是为了成功。一方面,交际需要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但很多时候,说话人也是为了交际需要,故意不准确、不生动、不鲜明,也是为了实现交际目的,也可以实现交际目的。(www.xing528.com)
主持人进行即兴口语创作活动的基础,首先就是要制订语言计划。良好的语言计划,是主持人即兴口语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独到的选题、鲜明的主旨、充实的内容、恰当的表现形式是主持人即兴口语的主要内容,也是节目策划构思的基本要求。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①本材料采集于2004年12月7日《天下女人》录制现场,征得杨澜女士同意,由杨澜女士提供。
在这个语言计划中,主持人杨澜充分考虑了男女谁买单的国情、现状、变化,考虑了媒体性质和栏目宗旨,考虑了搭档主持、嘉宾之间语言关系,考虑了现场观众和收视受众的理解与接受,选题有趣、主旨清晰、段落结构层次分明,通过这个提纲,主持人杨澜即兴生发语言,主导完成了节目录制,成功实现了预先设定的传播目的。
主持人即兴口语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主持人自身特征的复合型,决定了他在创作活动中的多向思维、复合属性的特点。一方面,主持人在创作构思中,需要借助丰富的艺术手段,创作美的艺术形式,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传播活动;另一方面,主持人在本质上是一个大众传播者,不是一个艺术家。因此,主持人的即兴口语构思有别于艺术家的创作构思。虽然其中都蕴含有创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修养、创作个性,但是比较而言艺术家的创作更多的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生命体验。主持人则不同,主持人的即兴口语构思,是以个体思维为基础的体现全体创作人员群体思维的复杂心理活动,它不仅要受到媒体性质、栏目宗旨的制约,而且必须兼顾受众群体的要求与愿望。要在栏目、受众与自我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充分利用并挖掘素材的内涵,发挥广播电视的媒介优势,尽可能制订周密、深入、独特、新颖的语言计划。
(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即兴理解和生发
虽然提前做了周密的语言计划,但是,在主持人现场录制节目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这时候主持人就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即兴理解并生发出恰当的语言,保证节目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比如,台湾著名主持人凌峰在一次节目主持的过程中,现场表演的演员不慎跌入乐池,正当全场观众惊愕之际,凌峰不慌不忙走上舞台,摘下翘边的礼帽,露出光头,先是深深地一鞠躬,接着就说:“我知道,大家此刻牵挂的是摔伤没有,那么请大家放心,假如跌坏了,我愿后半辈子嫁给她。”滑稽的动作,配上风趣的话语,引发了全场的大笑,场内凝重的气氛也随之消释。凌峰的即兴口语,用制造笑料的方式,转移全场的注意力,为事故处理争取时间。
2008年5月19日,是全国哀悼“5·12”汶川特大地震蒙难同胞的默哀日,央视对全国各地的默哀活动进行了现场报道。3分钟默哀之后,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群众还久久不愿离去,他们手举国旗呼喊着:“加油中国!加油汶川!汶川挺住!坚强中国!”面对如此感人的场面,主持人康辉也被深深感动,于是他即兴说道:“当13亿人民为同胞失去的生命,为同胞遭受的苦难,我们的泪流在一起,我们的心连在一起的时候,向世界传递出的是这样的信号:中华民族对生命有极大的尊重,中华民族有着顽强的钢铁一般的意志,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当13亿人的泪水流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这个民族就有希望!当13亿人心手相连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打垮我们!”
上海的一位主持人在主持《市民与社会》这档节目时,有人突然发问:“我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人民,但我不爱党,可不可以?”这是个十分敏感而又无可回避的问题,面对如此刁钻的发问,主持人先通过向嘉宾提问题给自己创设一个缓冲的机会,在听取情况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找到症结,接下来便直接回答问题,他说:“刚才那位女听众谈话声音很激动,我猜想,她现在的情绪可能是出于对腐败现象的不满,现在党中央非常重视这个问题,部署了反腐败斗争,我想,随着反腐败斗争的节节胜利,你是能把爱党与爱祖国爱人民统一起来的。”(11)遇到这类棘手的问题,先通过提问给自己一个缓冲,在听取意见的同时找到问题的症结,再有针对性地集中突破,消除问题本身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这同样是不失高明的即兴处变的手法。
(四)获得有效恰当的传播效果
效果分析是整个传播行为的重要一环,是评价传播行为实现程度的关键指标。传播效果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这种说服性的传播主要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而且通常指传播活动实现了传播者所希望实现的意图。另一方面是指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传播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这就不区分这种影响的有意无意、直接间接或者现在的还是潜在的(12)。
拉斯韦尔在《宣传、传播及公众舆论》一书中对传播如何获得效果做了具体阐述,他认为,传播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和效果之间的一对一的因果关系;相反,是传播过程与变化的过程——如果传播具有任何效果的话,那是因为信息本身具有的效果起到了作用。一般来说,传者总是带着某种主观意愿进行传播,他的性格、动机、传播技巧以及其他变化在他开始传播之前,就已“限定”了他想要传播的信息。拉斯韦尔在对传播过程及效果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之后,提出了检验受众反应的测试程序。
这个程序在五个阶段进行:首先,传播的信息必须引起受众的注意力,但传播如果不能收到较高水准的效果,注意力就会迅速消失;接着是理解,即受众是否理解了接受的信息;然后是欣赏;评价;最后是明显的行动,即受众接受信息后采取了某种行动。拉斯韦尔解释说,受众在每一个阶段做出的反应都可以测出——虽然前四个阶段通常只能做出推理测量,因为这类反应绝大多数是主观性的。最后一个阶段的测试则比较难,因为许多效果并非都是立即获得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获得的。
就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来说,即兴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即兴的目的仍然是:为了适应传播实际及突发状况,为了实现预想的传播效果,以及为了争取更好的传播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