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融合多年研究心得的大师之作

融合多年研究心得的大师之作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融合了多年研究心得的专著——序於春《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于根元於春曾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任教多年,又在新闻机构从事实践工作多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语结这一概念——语结是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作者曾著有《论语结——有效提高语言实践能力》一书。找到并运用了语结这一概念,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核心办法,研究上具有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融合多年研究心得的大师之作

融合了多年研究心得的专著

——序於春《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

于根元

於春曾在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任教多年,又在新闻机构从事实践工作多年。於春后来又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跟我读了硕士和博士,跟我学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读硕士和博士,她还上许多别的课,听许多讲座,有自己各方面的研究,因此她在许多方面有了提高。毕业以后,她先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后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任教。她在上海任教大概也有三年了吧。她任教,总要给学生讲讲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我估计这本书是她在上海任教的时候一边讲课一边整理出来的。这本书当然是教材,但是更是於春融合了多年的研究心得的专著。

这本书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发展性地引入传播学中传播模式理论、语言学中语言认知理论,以语言传播为研究重点,结合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为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奠定了系统、扎实、可行的理论根基。能够具有这样的理论格局和创新贡献,得益于作者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积累。这本书是作者相关知识结构和研究成果的积累,是主持人学、新闻传播学、语言学的有机结合。

这本书的另一项突出的理论贡献是,发展了语结这一概念,将它作为主持人即兴口语的种子,贯穿于主持人即兴口语的认知机制、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主持人即兴口语理解三个部分四个章节之中。作者将语言认知、语言生成与理解的理论框架引入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研究,本是聪明之举,但事实上,语言认知研究、语言生成与理解研究本身也有很大的范围,研究起来也很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语结这一概念——语结是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作者曾著有《论语结——有效提高语言实践能力》一书。在主持人即兴口语、语言认知、语言生成与理解中,语结是一个关节点。正如作者指出:“对于主持人即兴口语研究来说,语结既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又具有技术手段的操作意义。”找到并运用了语结这一概念,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核心办法,研究上具有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作者这种研究中的巧劲在其他地方也有体现,比如第二章“主持人即兴口语的传播考察”,作者将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引入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研究,但传播学同样范围广阔、著述众多。为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引入了传播模式这一概念,选取了跟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最为相关的四种经典传播模式来做传播考察。值得一提的是,在比较考察了相关传播模式以后,作者并没有自提一套传播模式,在“模式热”“模型热”的今天,作者的这种做法难能可贵。深入研究后,作者抓住相关模式的最大特点,充分肯定了相关模式的生命力。向前辈致敬的同时,作者也作出了一些发展的建议。事实上,作者并非没有自提一套模式的能力,作者的博士论文《现代汉语新闻图式研究》正是作的结构研究、模式研究。应该说,在“模式热”“模型热”的今天,作者仍然保持着科学研究上的自知、客观、实事求是。

在理论建构的同时,作者还十分重视语言事实。在这本书里,有大量主持人即兴口语的语言材料,作者从具体的语料中提炼理论、规律,也为理论、规律夯实语料基础。这些语料有的直接采集于主持人即兴口语实践中,有的直接采集于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课程中,是第一手的分析材料。作者在构建理论格局的同时,将研究落到实处,落在了语言事实上。

在研究观上,作者明确提出了全息的传播观、语言观,并一以贯之在全书中。在传播观上,强调了:“每个人都是信息发布者、也是接收者,信源迅即就可到达信宿、信宿迅即就可转而成为新的信源。”在语言观上,不仅研究即兴口语表达,也研究即兴口语理解;不仅研究即兴口语,也考察了即兴体态语;不仅重视语言形式研究,也重视语言意义、语言认知研究。(www.xing528.com)

於春是很优秀的。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下都是如此。

於春要我写序,估计是跟我读过硕士和博士有关。不过,我早就退休了,昨天还上完了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的正式的课。於春还在前面会有很多年的发展,我则是从语言学里淡出到要全出了。趁全出前,在这里发表一点感想。

我还是很佩服构建系统的人,但是自己不怎么搞系统。我也主编过两本概论和一本概说,但是我总觉得受束缚,也会让读者受束缚。一是我没有本事搞系统,二是我觉得一搞系统很可能把自己框住了。我还是喜欢突破一点可能突破一串。别人说的系统,我暂且用着。我喜欢东拉西扯而又有中心。东拉西扯没有中心不好,没有东拉西扯也就没有中心。我喜欢东拉西扯的话也有味道,最后归结到中心,让你觉得:哦,原来在这儿等着你呢。我特别喜欢读这本书里“大自然看上去是杂乱无章的”那一大段。我主张我们要多一些浪漫主义。我们做学问一是要善于语感和论感相互促进,二是要想想所以然的所以然。而且善于形成惯性,不断地延伸、拓展、修正。延伸、拓展、修正的,很可能是新见。而且跟不同层次的人说话是不尽相同的,自己的层次也会提高。所以,自己所在的高层次,暂时这样吧,不久就提高了,说法就跟原来不一样了。所以,我也喜欢点到为止,下面自然会有人发展,自己说多了或者说早了,很可能说错了。

我还比较喜欢熏陶的办法,说白了就是跟高明泡。我不怎么喜欢条分缕析分得特别细。我这里是说我自己。例如我不怎么喜欢说受众细化我们说话也要细化的说法。我主张多找结合点,多找这部分受众和那部分受众的结合点。我们发出去的交际的电波也是宽幅和动态扫描的。今天再次提出大语言,主要是谈结合。

还有个性问题。高层次的个性还应该是善于以独特的方面为整体的提升作出贡献。说白了,就是善于配合,善于与人为善。我们寻找个性、认识个性应该有这样的高度。

可以说的还很多。总起来说,我觉得语言是用来交际的,语言交际是为了攀升,攀升是为了自在。主持人即兴口语也是如此。

2011年4月13日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