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带头富起来的英国[16]
工业化之前的英国,虽然仍然是农业社会,但英国人的富裕程度远远超过欧洲大陆。他们拥有大量的金、银以及生活消费品。他们消费许多鱼、肉,穿的都是漂亮的毛织物,他们拥有许多安定生活所必需的东西。不仅如此,农业生产用具也是分门别类,应有尽有。
货币经济发达,人们对商业的追求也孜孜不倦。他们非常贪婪,丝毫不因追求蝇头小利感到可耻。学徒因为想要获得后半生富裕生活,想法和女主人结婚;公爵的弟弟在外租借房子,并与有钱的房主老太太结婚。
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基本理由是,英国人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缺乏爱情。家长为了自己的安乐和舒适,节省开支,当孩子长到十岁左右时,就把他们送到别家去当学徒,而自己家又接受其他家庭来的学徒。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按照市场价格支付学徒的工资。如果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家的劳动力来用,孩子和家长的不平等问题必然产生,就不可能按照市场价格来支付。而孩子一旦到了别家做学徒,一生再也不会回到自己的家里。这些被赶出家门的孩子,只得靠自己的双手来开辟自己的生活之路。(www.xing528.com)
为什么家长可以这样无情无义呢?根源在于,公元1290年形成的、包括遗产继承在内的“普通法”。“普通法”,与欧洲大陆所施行的“市民法(罗马法)”完全不同,形成了英国特有的司法制度和法制社会。欧洲大陆虽然也想推行英国的司法制度,但受到一些来自社会经济层面上的约束。在英国,农村有很多富裕的人家,他们并不想移居城市。即便在非常小的村镇里,也会有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居民。正因为如此,比如在实行陪审员制度时,陪审员被收买的可能性、作伪证的可能性都大大降低。基于同一理由,那时英国人虽然还是天主教的信徒,但对宗教抱有各种各样的疑问。
到了十八世纪,英国与欧洲大陆相比,更加显示出其社会经济特征:近代国家已经形成,贸易发达,人均财富远远高于欧洲大陆,人们过着近乎于奢侈的生活;虽然在分配上存在着不公平,但整体经济在增加,社会非常安定;公共部门发达,对病人、穷人和老人的照顾,不是依靠家族,而是依靠各教区、庄园、和行会;贵族和中产阶级从事同一行业,以至于通婚;人们思想自由,宗教派别增加;非常健全的私人财产的法律,催生了十八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以及大工厂生产经营制度。
英国的率先致富刺激了其他国家,这些国家也开始想象过富裕国家的日子。为了追赶英国,西欧各国订立促进经济的计划,政府主导建立工厂生产经营制度。而西欧的发展刺激了日本等亚洲国家,而这些国家的发展终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刺激到了中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