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祥寺(锡哷图仓)-北京藏传佛教寺院

福祥寺(锡哷图仓)-北京藏传佛教寺院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福祥胡同25号院即是福祥寺遗址,当地居民称其为“喇嘛庙”,尚残存过街殿、天王殿、东配殿、东跨院以及佛仓等建筑,均成为居民大杂院,凌乱破旧。

福祥寺(锡哷图仓)-北京藏传佛教寺院

8.福祥寺(锡哷图仓)

福祥寺也称“锡哷图仓”、“锡哷图佛仓”等,位于地安门迤东福祥寺胡同(现称南锣鼓巷福祥胡同,过去临近“马尾巴斜街”或“马尾胡同”,即现称的“东不压桥胡同”)内,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清代改为藏传佛教寺院。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成为六世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洛桑图登嘉措(1847—1902年)的在京驻锡地,该寺是清代北京知名藏传佛教寺院,以作为清廷四大呼图克图之一和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一的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的在京驻锡地而闻名。民国时期成为青海喇嘛来北平的住所。

福祥寺遗址建筑(李德成 摄)

弘治十一年(1498年)《敕赐福祥寺改建山门碑记》和万历二十年(1592年)《明僧录司左觉义守愚公主持福祥寺序》碑文文献资料记载,该寺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为武姓太监为英宗祝寿舍宅而建,英宗赐额为“福祥寺”。

弘治九年(1496年)御马监诸珰捐款重修。弘治十一年(1498年)修葺,改建山门,故很多史料概因山门有变化而认为是这一年新建。正德三年(1508年)、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均重修。

该寺在清代改为藏传佛教寺院,为喇嘛所居。有人认为雍正二年(1724年)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购得此庙,遂改为藏传佛教寺院。但此说尚没有确切的史料来证明。

据《蒙藏佛教史》记载,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的商卓特巴、甘肃人车臣喇嘛(罗藏散丹,陈姓,号庆林)于同治末年来北京,挂单于资福院。旋即升任资福院达喇嘛并扎萨克之职,将福祥寺作为自己在京的驻锡之所。[42]

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又称“赛赤”活佛。二世赛赤·洛桑丹贝尼玛(1689—1762年)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进京担任章嘉若必多吉的经师,任驻京扎萨克达喇嘛,掌管北京的藏传佛教事务,从此成为驻京呼图克图。雍正十三年(1735年)敕建仁寿寺作为他在北京的驻锡之所。[43]

仁寿寺位于西安门内养蜂夹道(原名“羊房夹道”)北弘仁寺之东,也有文献记载该寺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仁寿寺被侵略军焚毁。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所有印信案卷亡失。

福祥寺遗址建筑(李德成 摄)

仁寿寺被毁以后,扎萨克喇嘛车臣将自己的驻锡之所福祥寺献给六世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洛桑图登嘉措,作为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的在京驻锡地,故该寺被称为“锡哷图仓”或“锡哷图佛仓”。(www.xing528.com)

1915年,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令赏给车臣喇嘛“绰尔济”(法主)名号,被称为“车臣绰尔济”,1921年6月圆寂。

1916年,七世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根敦隆多尼玛(1904—1932年)到北京供职,驻锡锡哷图仓,不久返回青海。以后来北平时即驻锡于此,直到1932年春离开北平回青海途中遇害为止。此后,佛仓事务日渐废弛。

由于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系青海塔尔寺和拉莫德钦寺的转世活佛,因此,民国时期,锡哷图仓成为青海喇嘛来北平的驻锡之所,寺内设有青海呼图克图驻平办事处。[44]

该寺坐北朝南,寺广十余亩,殿宇凡四进。原有寺门一间,硬山卷棚筒瓦顶。宫门三间,东耳房一间,西耳房二间,大式硬山大脊筒瓦顶。天王殿三间,大式歇山大脊筒瓦顶。大慈真如殿四间,庑殿式筒瓦顶。后佛楼上下十间以及僧舍等。在大殿前的甬路上,有一座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建的塔。庙内还有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造的铁磬等。天王殿前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黎珏《敕赐福祥寺改建山门碑记》碑,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侍讲沈寿和万历癸丑四十一年(1613年)大学士赵志皋撰的《重修福祥寺碑记》碑。

1928年,北平特别市政府对北平寺庙进行登记时,该寺面积5亩7分8厘,房屋53间,附属土地200余顷。另有释迦牟尼佛、三世佛、关帝、达摩、十八罗汉火神等造像以及铁鼎、铁磬、香炉等法器法物。[45]

1936年北平市寺庙总登记时,该寺占地3亩余,有房屋39间,除寺院自用外,有部分出租。寺内有佛像16尊、礼器16件。[46]

建国初,该寺改作煤铺和民居。石碑尚在,已埋入地下。寺门及山门、天王殿、东配殿及东跨院南北房尚存。塔早已拆除,其他文物均不存。

福祥寺胡同在“文革”期间曾改称“辉煌1号”,“文革”后改为福祥胡同,位于南锣鼓巷南端路西。现福祥胡同25号院即是福祥寺遗址,当地居民称其为“喇嘛庙”,尚残存过街殿、天王殿、东配殿、东跨院(南北各三间房)以及佛仓(前后两排房)等建筑,均成为居民大杂院,凌乱破旧。天王殿东南角一郑姓家中墙壁内现藏有一碑,碑头雕龙栩栩如生,但碑文却被遮盖或破坏,不知何碑。据院内老居民讲,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寺院大殿、西配殿等建筑被拆除,建起了四排平房供居民居住。与该寺临近的“马尾巴斜街”,即现在的“东不压桥胡同”目前正在拆除之中。

据《蒙藏佛教史》记载,历史上该寺曾额定喇嘛40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