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藏传佛教寺庙-察罕喇嘛庙(后黑寺)

北京藏传佛教寺庙-察罕喇嘛庙(后黑寺)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6年以后,由于经费困难,黑寺打鬼活动终止。察罕达尔汗呼图克图是察汗喇嘛庙的寺主活佛,是寺院的最高负责人。另外,清廷额设达喇嘛1名,具体负责管理寺院事务。从喇嘛定额来看,察罕喇嘛庙的规模在京城各寺中是很大的。

北京藏传佛教寺庙-察罕喇嘛庙(后黑寺)

1.察罕喇嘛庙(后黑寺)

察罕喇嘛庙与慈度寺同为喇嘛庙,因为用黑色琉璃瓦覆顶,所以被俗称为“黑寺”,在它前面还有慈度寺,称“前黑寺”,察罕喇嘛庙称“后黑寺”。

后黑寺东配殿遗址(李德成 摄)

黑寺位于今北京海淀区马甸村西(现马甸村西路路北),原前后两寺中间以一条街相隔。后黑寺为清代八大驻京呼图克图之一、东蒙察罕达尔汗呼图克图于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募化创建,寺名为“大清古刹”,顺治皇帝钦定为察罕喇嘛庙。该寺是清代北京最早建立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以察罕达尔汗呼图克图的在京驻锡地而闻名。清代该寺是直属理藩院管理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1)历史简况

察罕达尔汗也称“察罕喇嘛”,是清代唯一一个在军队中服务且功勋卓著的蒙古佛教转世活佛系统,后来成为清代八大驻京呼图克图之一。第一世察罕达尔汗呼图克图拉喜额尔和于顺治二年(1645年)随清朝官员从盛京迁来北京,清政府赐给他德胜门外校场地方,使他募化建造了察罕喇嘛庙和慈度寺,作为他在北京的驻锡之地,并赏赐给香火地75顷和僧徒71名。因此,察罕喇嘛成为清代最早来北京建寺弘法的蒙藏地区高僧。清代,历世察罕达尔汗呼图克图在京期间均驻锡该寺。

前黑寺、后黑寺相传是在明朝最胜寺的旧址上建造。因察罕达尔汗在军中效力,军功居多,故御赐黑色琉璃瓦饰顶,表示杀的敌人多,流血由红变紫,由紫变黑。故用黑色,寺称黑寺。[7]

后黑寺西配殿遗址(李德成 摄)

清代双黄寺(东黄寺、西黄寺)和双黑寺(前黑寺、后黑寺)这四座寺院同为藏传佛教寺庙,双黄寺在双黑寺南的黄寺大街上,所以北京百姓中有“南有双黄寺北有双黑寺”之说。说明这四座寺院在清代北京具有很大影响。

历史上黑寺以打鬼(跳布扎)、武会试、雕塑精品这“三绝”闻名遐迩。

所谓“打鬼”,蒙古语称“跳布扎”,即指藏传佛教密乘舞蹈金刚驱魔神舞。历史上黑寺的打鬼活动于每年正月二十三日在寺中举行,在北京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已成为北京新年节日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届时达官贵人、京城百姓、蒙藏香客云聚而来,除欣赏密宗舞蹈外,还进行商业、年会活动,尽兴之后,“紫陌飞尘,轻车驷马,鱼贯入城,而日已近山矣”。1926年以后,由于经费困难,黑寺打鬼活动终止。

关于武科会试,《天咫偶闻》有如下记载:“历科武会试皆在黑寺。主试者分六棚,兵部莅之。时在仲冬,风劲弓鸣,雪深马疾,贲育之伦,效技翘材,忘其凛冽矣。”[8]

武科会试是武举的一部分。武举是以选拔军事人才为目的的科举考试制度。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宋承唐制,天圣七年(1029年)置武举。元朝废。明天顺八年(1464年)复置。清沿明制,乡、会、殿试均同文举之例。其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亦与文举同,仅加“武”字以示区别。清代武举考试大致分四个等级进行。一为童试,在县、府进行,考中者为武秀才。二为乡试,在省城进行,考中者为武举人。三为会试,在京城进行,考中者为武进士。四为殿试,会试后已取得武进士资格者,再通过殿试(也称廷试)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称为“三甲”。一甲是前三名,分别是武状元、武榜眼、武探花。二甲十多名,获“赐武进士出身”资格。二甲以下的都属三甲,获“赐同武进士出身”资格。清朝武举各级考试,通常每三年举行一次,每科录取人数也有定额。考试办法差不多与明代一样,分一、二、三场进行。一、二场试弓马技勇,称为“外场”;三场试策论武经,称“内场”。清代的武会试,自顺治三年(1646年)开科,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截止,一共进行了112次。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武举制度正式宣布废止。

由于察罕达尔汗呼图克图与军队的特殊关系,武举中的第三级考试武科会试于仲冬时节在黑寺内举行,选拔出武进士。(www.xing528.com)

黑寺的佛像雕塑在藏传佛教寺院中非常有名,堪称雕塑精品。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皇帝赐给三世察罕达尔汗·罗布桑扎木苏无量寿佛两尊,供奉于寺中。

察罕达尔汗呼图克图是察汗喇嘛庙的寺主活佛,是寺院的最高负责人。另外,清廷额设达喇嘛1名,具体负责管理寺院事务。乾隆年间规定京城各寺喇嘛额缺时,该寺额设二两钱粮喇嘛15名、一两钱粮喇嘛250名、折色格隆钱粮3名、折色班第钱粮8名,共有喇嘛276名。其中包括德木齐1名、格斯贵2名,协助达喇嘛管理寺院事务[9]。从喇嘛定额来看,察罕喇嘛庙的规模在京城各寺中是很大的。清政府同时规定,京城如遇达喇嘛缺出,应于达赖喇嘛庙、慈度寺、察汗喇嘛庙达喇嘛内签掣一人调补,所遗之缺先将堪布坐补,如堪布无人,再于副达喇嘛内拣选升用[10]。可见,该寺在京城藏传佛教寺院中的地位不同于一般寺院。

黑寺毁于民国年间军阀混战,1927年被军阀李景林部队抢掠后放火焚烧。1949年以后,该寺旧址改建为学校,称马甸小学。

现马甸小学已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位于马甸桥西北马甸村西路路北,一般称其为后黑寺1号院,院内仍保留有后黑寺东西配殿各六间,全部以黑瓦覆顶。两殿已十分破旧,有关单位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组织对其维修。

(2)寺院建筑

根据《雍和宫导观所刊物》《蒙藏佛教史》等文献记载,察汗喇嘛庙坐北朝南,寺院占地面积有数十亩,原有殿宇五进,依次为天王殿、正殿(关圣帝殿)、三宝殿、释迦殿和后楼。另有活佛仓和后院。

天王殿面阔三间,内供四大天王等。正殿面阔三间,中间供奉三世佛,左供观音,右供关帝即关羽圣像,以作护法,故又称为关圣帝殿。在藏传佛教界,关公被认为是红脸神大红司命主的化身,故在藏传佛教寺庙中多有供奉。三宝殿共十六间。三宝殿东西各有东西配殿三间。释迦殿面阔三间,内供释迦牟尼佛。后楼也称后殿,供奉的是大清康熙皇帝御赐的无量寿佛,这被认为是黑寺的镇寺之宝。

活佛仓在寺院的西北隅,由东西两座四合院建筑组成,有房屋90余间。活佛仓称“察罕佛爷仓”,俗称“白佛爷仓”,因“察罕”为蒙古语“白色”之意,“佛爷”是对活佛的敬称或俗称,故有此称。白佛爷仓是历世察罕达尔汗呼图克图在该寺的起居之所。后院有坐北朝南的大殿3间及耳房数间,另有菜园数亩[11]

此外,寺内还有明正德十年(1515年)最胜寺的大钟一口,为明都督同知朱宁造,上铸“尊胜楞严神咒”、“三十五佛”、“金刚经”、“心经”等,铭文有“静以居,应以虚警大千归真”等语,此钟现保存在雍和宫。

民国时期,该寺尚有香火地数十顷。

该寺现仍有殿址留存,即前文所述的东西配殿各六间以及寺内古树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