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广通寺:明代春游胜地,康熙御制物品保存完好

北京广通寺:明代春游胜地,康熙御制物品保存完好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更名为广通寺。明清时期,广通寺为北京著名的春游胜地。清康熙四十二年至五十一年,清政府组织对广通寺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在其东墙外有广通苑,即交大东路41号院小区,康熙御制广通寺寺额、两通石碑、赑屃等物即立于该院内,尚保存完好。

北京广通寺:明代春游胜地,康熙御制物品保存完好

2.广通寺

广通寺位于西直门外高粱桥西北北下关附近,其旧址主体即位于今海淀区北下关附近北方交通大学附属小学校内。

该寺原名法王寺,元世祖至元年间(1264—1295年)由本刹住持贵吉祥所建,为三藏法师默克沙实哩的弘法道场,实际上是法王寺的别院,为元代民间兴建的小型藏传佛教寺院。明代更名为广通寺。相传京戏《法门寺》的故事即发生于该寺。明清时期,广通寺为北京著名的春游胜地。

根据寺内原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重修广通寺碑记》载:“广通寺实法王寺之别院也,至元间,圆明普教三藏法师默克沙实哩沙克节依于斯,为诵经之所,住持贵吉祥建石以纪其事,至我朝余200年,渐就颓坏,太监黄锦重建之。经始于嘉靖己末年(1559年)八月,迄工于庚申三月。”[11]嘉靖己未年八月即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八月,嘉靖庚申年三月即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三月。

广通寺遗址1(李德成 摄)

广通寺遗址2(李德成 摄)

碑文记载了广通寺的起始缘由以及明嘉靖年间重修该寺的经过,道出了该寺的性质和功用。另外,海淀区地名志特注明京剧法门寺降香地即为此处。法王寺在明嘉靖年间由太监黄锦等出资重修后,不断有出宫养老的太监到此居住颐养天年,因此与皇宫内的联系从未间断。之所以与法门寺有关联,是因为当时该寺亦称为“法王寺”,刘谨随太后降香时仍称法王寺,况且寺名只有一字之差,其时间地点非常吻合。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组织对广通寺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根据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建广通寺碑记》载:“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延禧宫随跸过此,悯其倾圮,传命禅师实资移锡寺中议兴复之举。师劝善鸠工,十历寒暑,成无量寿佛殿三楹,前为天王殿,后为大雄宝殿,左右环以十八阿罗汉,再后为方丈各二十七楹,为禅堂,为斋堂,而皇之厨库、山门左偏复建茶房五间,隆冬盛夏设茶汤以给行者。”[12](www.xing528.com)

此次重修,用时十年,工程浩大。重修后的广通寺是按照汉传佛教“伽蓝七堂”的建筑形式布局的,自前至后依次为天王殿、无量寿佛殿、大雄宝殿、方丈、禅堂、斋堂等。康熙皇帝写了“敕建广通寺”门额。

另据《天府广记》《日下旧闻考》等文献记载,寺四角有石楼,可以眺望,“望高粱桥柳色如画”,故成为春游胜地。角楼建制是藏传佛教萨迦派某些寺院的建筑特点。

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雍正皇帝特发帑金,敕令对广通寺进行修缮,越一月而成。雍正此次修缮广通是有其政治用意的,他自己在《御制广通禅寺碑》中明确提出:“寺临近城门,当辇道,往来者络绎其下。故宜宣讲教乘,开导愚蒙,使知生佛之不二,身心之本幻,而悉入如法门,莫不优游于广大无疑圆通之境,利益宁可限量欤?”[13]这也道出了清朝统治者“以佛治心”的统治策略和修寺兴佛的真实目的。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偶过广通寺,遂生感慨,即赋诗一首,其诗曰:“门隐松篁天雨华,驱车偶过梵王家。山僧想是萧闲甚,古鼎敲烟自煮茶。闲抛贝叶觅云门,试问迦文旨若存?会得经禅都是幻,风幡公案不须言。”[14]

1928年,北平特别市政府对北平寺庙进行登记时,该寺面积35亩2分余,寺内有房屋125间。寺院附属土地9亩5分,房屋49间。寺内群房中停放施主灵柩41口。寺略有香资进项,由住持长悟经管,供给僧众粥食生活。寺院举办平民小学校一所,学校经费及学生笔墨书籍等费用均由寺院负责。寺内尚有佛像50尊,另有钟鼓、铁磬、铜法轮、铁香炉、大锡五供等法器法物,石碑4块以及树木、水井、旗杆等。[15]

该寺在1988年时已不存。1999年,北京市有关单位将康熙御题的“敕建广通寺”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的《敕建广通寺碑记》和雍正十一年(1733年)的《御制广通禅寺碑》以及一只碑座赑屃等立于寺院原址的松树间。其寺址后来成为北下关小学的校址。

目前,北下关小学已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其占地规模已小于原北下关小学。在其东墙外有广通苑,即交大东路41号院小区,康熙御制广通寺寺额、两通石碑、赑屃等物即立于该院内,尚保存完好。另有广通寺遗留下来的古松两棵和古槐一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