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中国史纲要》《中国史纲要》,4卷,翦伯赞 著1979年,人民出版社相信吃饭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心目中,是天大的事情,而饿,应该是那个年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秦国的统一大业,据我猜测,似乎与吃也有一些关系。而南方部队方才淘米洗菜,羹饭未熟,秦国虎狼之师挟强弓劲弩呼啸而至,冷兵器时代体能的较量,胜负立见。所以说,吃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如何的深远和久长。
读《中国史纲要》
《中国史纲要》,4卷,翦伯赞 著 1979年,人民出版社
相信吃饭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心目中,是天大的事情,而饿,应该是那个年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在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对此都有详细而深刻的记述,比如耳熟能详的柳青和路遥。农业立国的国家,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就是一部关于吃饭的历史,仓廪丰实的时期定然国家太平安稳,而末世,肯定是由饥饿引发。(www.xing528.com)
秦国的统一大业,据我猜测,似乎与吃也有一些关系。试想,秦军一路攻城略地,饭口了,卸下头盔,抓把柴火烧上水,随身带的硬面干粮,掰碎泡进去,再放入几块牛肉或者羊肉干,一碗牛羊肉泡馍片刻下肚。而南方部队方才淘米洗菜,羹饭未熟,秦国虎狼之师挟强弓劲弩呼啸而至,冷兵器时代体能的较量,胜负立见。饮食的不同孕育了文化的差异,黄河文明,人民一个馍、一根葱就是一顿饭,高昂粗犷的秦腔长久地刺穿沟壑峁梁间贫困艰辛的岁月。而长江文明就不同,围着一锅将熟的米饭,载歌载舞,咿咿呀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哺育的文化心理以及祖先崇拜,首要的还是食物崇拜,对于祖先最好的祭祀就是三牲贡礼,还是在吃上。
读历史,看看历代的职官志,官员的薪水以石标准,还是说的粮食。所以说,吃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如何的深远和久长。著名的陶靖节先生,骄傲地表白“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是嫌工资低了,假如是五石呢!再说,他是有田产的人,不过,他的庄稼种得确实不好:“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纨绔的样子。所以,他在“文革”期间连同他的“草屋八九间”被批判,就不足为奇了,估计,他是去地里边喝酒吟诗去了,典型的剥削阶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