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毛泽东“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经历了长时间被孤立的痛苦磨炼,使他深切地领悟到团结大多数的极端重要性。长征路上,他在中央领导层中一个一个地做工作,让正确的意见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这才实现了遵义会议的伟大的历史转折。贺子珍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对我感叹地讲:“办什么事都要有个大多数啊!”她比别人更清楚地察觉到: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以后,有很大的变化,他更加沉着、练达,思想更加缜密、周到,特别是更善于团结人了。[19]
遵义会议后新的中央,改变“左”倾宗派主义的干部政策,彻底纠正那一套“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错误做法。对犯了错误的人,既严肃批评,又热情团结。如博古虽然不负党中央的总责,但仍留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内,稍后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的领导职务;如凯丰,仍然担任原职,让他在工作实际中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对那些被“左”倾宗派主义诬为“毛派”、受打击的人,进行甄别平反,安排工作。江华回忆说:“毛主席有发言权了,我们这些受错误路线打击的人,也逐渐得了‘赦免’”。罗明回忆道: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指示要起用受王明路线打击的干部。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通知刘晓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长,我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长。[20]
被诬为“江西罗明路线”代表的邓小平,在遵义会议前已被任命为中央秘书长。对被诬为“罗明路线”在红军中的代表而开除党籍判刑5年的萧劲光,遵义会议刚开完,周恩来就向他宣布:“会议认为,你的问题过去搞错了,取消了对你的处分,决定恢复你的党籍、军籍,中央还考虑要重新安排你的工作。”[21]
毛泽东同张闻天、陈云等分别向各军团、军委纵队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全军一片欢腾,得到了他们的热烈拥护和欢呼。遵义会议像春天阳光一样,给红军带来了勃勃生机。朱德曾为此情此景赋诗纪念: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可是,第三次“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总头子王明,对遵义会议批判和结束王明、博古的教条宗派路线表示极端仇视、无比愤慨,竭尽造谣、攻击、诽谤之能事,说“这次会议的政治、军事和组织路线是完全错误的”。后来,在《中共五十年》中还振振有词地写道:“历史证明,共产国际制订的这条红军西征的政治和军事路线是正确的。而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以后推行的那条政治和军事路线是错误的。正是这种情况,使红一、三、五军团遭受了可以避免的沉重损失。”这些颠倒黑白的诬蔑不实之词,同1945年4月20日王明写给中共中央长信中比较接近实际的话作一比较:“我对这个决议草案(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第二个基本认识,就是它将党内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过各种‘左’倾思想和‘左’倾路线,都作了明确的批评,而对决议所指出的从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这一时期的中央领导‘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尤其作了最彻底的清算。我对于七中全会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思想和正确路线……分析和估计完全同意和拥护。”两相对照,大家不难发现,王明完全是一副机会主义嘴脸看待这种问题,对1945年4月自己亲笔写的长信于不顾,对中共党史的事实于不顾,却在《中共五十年》中胡咒一通,真是可悲、可叹!这不仅为遵义会议后革命胜利事实所驳倒,而且已为中共中央根据大量事实作出的正确结论所肯定。中共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22]
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23]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969页。
[2]《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3页。
[3]陈云《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1935年10月15日,见《陈云文集》第1卷第7页。
[4]《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41~442页。
[5]《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4页。
[6]陈云:《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1935年10月15日,见《陈云文集》第1卷第7页。(www.xing528.com)
[7]《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7页。
[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41~442页。
[9]《红旗飘飘》第8期。
[10]耿飚:《张闻天对遵义会议的特殊贡献》,《人民日报》1994年12月18日。
[11]《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4页。
[12]《陈云文集》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35页。
[13]陈云:《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1935年2月或3月,《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2页。
[14]《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2期,第89页。
[15]《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2页。
[16]《陈云文集》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9页。
[17]周恩来:《党的历史教训(节录)》,1972年6月10日,《遵义会议文献》,第68页。
[18]《陈云文集》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19]《贺子珍的路》,作家出版社1985年版,第214页。
[20]《罗明回忆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0页。
[21]《萧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161页。
[22]《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69页。
[23]《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7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