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通高职毕业论文写作与结论详解

交通高职毕业论文写作与结论详解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方面和专题作了较为深入地研究。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

交通高职毕业论文写作与结论详解

第三节 毕业论文

一、毕业论文的概念

毕业论文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为检验学习成果,锻炼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关学科教师指导下撰写的初级阶段的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旨在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规范的基本训练。高职院校学生,既可写学术论文,也可写偏重实践的工作研究、调查分析等论文。

毕业论文包括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各项目含义如下:

(一)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

(二)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三)目录

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对应的页码。

(四)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五)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六)附录

附录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七)参考文献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二、毕业论文的作用

(一)考查撰写者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与提高程度

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已经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学完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每门课程也都经过了考试或考查。学习期间的这种考核是单科进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本门学科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和理解程度。但毕业论文则不同,它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已学知识的考核,而是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克服缺点,同时也便于学校和毕业生录用单位全面了解和考察每个学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发现人才。

(二)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此外,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方面和专题作了较为深入地研究。这对于学生今后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增强攀登某一领域科学高峰的信心大有裨益。

三、毕业论文的特点

毕业论文不同于一般论文,它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性

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作业,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教师都要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

(二)习作性

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在大学阶段的前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学好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写好毕业论文。学好专业知识和写好毕业论文是统一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写作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就是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一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

(三)层次性

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文章的质量方面要求相对不会太高。这是因为大学生缺乏写作经验,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撰写论文,同时,多数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处在培养形成之中,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缺乏运用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

(四)创新性

创新性要求毕业论文不能简单地重复别人的观点,必须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它可以在一个新领域做出成果,也可以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研究,还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原有的材料和观点加以概括等。

四、毕业论文撰写结构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五、毕业论文撰写格式的一般要求

(一)页面

毕业论文采用的纸张大小、页边距、行间距、字符间距及封面都有统一规定。

(二)字体

论文所用字体一般为宋体。

(三)字号

一般论文的字号是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四)页眉及页码

毕业论文各页均应加页眉,可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一般居中书写。

(五)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

(六)目录

“目录”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第一级层次采用小三号宋体字,其他级层次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

(七)正文

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1.1”、“1.2”、“1.3”等,第三级为“1.1.1”、“1.1.2”等。

(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1]。

(九)图、表、公式

1.图

(1)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2)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

(3)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宋体字。

2.表

(1)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2)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3)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

3.公式

(1)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2)公式中的英文字母和数字可以采用默认的字体和字号。

图、表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公式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公式”两个字不要写上)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六、毕业论文装订存档要求

毕业论文一般的装订顺序为:封面→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注释→附录→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七、毕业论文的写作

(一)写作步骤

1.选题

选题就是确定论文题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次毕业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方向,也决定了研究的价值和成败。选题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选题方法有阅读捕捉法、设想验证法、实践挖掘法和指导老师给定题等。

2.选材

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之后,就要根据所选课题通过各种途径和各种方法,去积累和占有一切与课题有关的材料。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论文写成,可能要搜集十多万字的资料。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要素,拥有丰富的材料是产生和表现主题的基础。选材包括材料的搜集、选取、整理等几个环节。

3.拟订提纲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一般都要求学生编写提纲。论文提纲可分为详细提纲和简单提纲两种。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www.xing528.com)

提纲包括以下内容:①确定论文标题;②提出中心论题;③确定总体框架,安排有关论点的次序,打好论文结构骨架;④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确定段的论点句(即段旨);⑤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的材料进行相应的填充;⑥检查、修改提纲。

4.撰写及修改

拟订提纲之后,就应该开始撰写了。此时应该按照提纲拟订的论点组织材料,进行周密论证,并反复修改,使论文论点鲜明正确,说理全面透彻,逻辑严密完整,文辞准确生动,结构严谨。

(二)写作格式

根据国家标准局颁发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的要求,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应包含论文题目、署名、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等。

(三)写作要求

1.理论联系实际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研究,特别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必须为

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是从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出来,而不是主观臆想出来的。判断一篇论文有无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首先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其次是文章的创新性,一般来说,就是要求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的观点,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3.论据要翔实,论证要严密

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仅有一个好的主题和观点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有充分、翔实的论据材料作支持。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切切实实是属于自己的,而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别人的承认,就必须有大量的、充分的、有说服的理由来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经得起推敲和验证,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例文3

浅议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摘要】立足我国的高速公路实际,从高速公路的性质、特点和公路运输出发,对高速公路发展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应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高速公路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目标、内容、原则和战略措施等。

【关键词】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原则措施

【引言】“公路通,百业兴”这句话几乎成为一条真理,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实践证明,一个发达国家的公路建设事业不可能不发达。而高速公路的建设更能体现国家的发展水平。高速公路由于采用封闭式的交通措施,保证了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交通事故少,从而体现了高速公路的高效、安全、节时、舒适的优越性。高速公路自身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怎样配合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下面浅述一下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构思,为更好地加快高速公路的发展步伐,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人类全面总结自己的发展历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后,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其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既满足本区域发展的需要,又不对其他区域的发展构成危害,使人类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

(二)交通运输与高速公路发展的联系

社会、经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人与自然的复合系统。而组成社会、经济、环境的各区域子系统,各子系统每一功能分系统的发展、演变最终将影响到子系统乃至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变化及未来发展。交通运输系统是社会、经济活动物质交流的基础;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交通系统实现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在组成交通系统的5种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公路客货运量及客运周转量约占总运输方式的30%~40%,货运周转量也正在不断上升,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结构的客观要求,说明公路运输的优势正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实质上讲,公路等级结构的变化和公路运输高速干线化是发生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公路运载车辆结构的变革,高速客车集装箱货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公路运输的高速发展,反过来又给高速公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速公路的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的。经过80年代中期有关中国是否需要建设高速公路的大讨论,在理论上和思想认识上扫除了建设高速公路的障碍以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如山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00多公里,位居全国之首。到“十五”末,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将超过2.5万公里,国道主干线中“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全部建成,“五纵七横”绝大部分路段将贯通,并建成西部开发的八条大通道,显示了高速公路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如此,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首先是总量明显偏少。从国土面积、GDP平均占有率及高速公路占全部公路里程的比重看,我国仍然比较落后。预计在2005年,中国加入WTO的各项承诺完全实现后,中国实际GDP将提高1955亿元,占当年GDP的1.5%。

其次是未形成网络,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高速公路只有连线成网,才能成为完整的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运输大动脉体系,全面提高其快速、高效、安全的大通道功能。我国目前的高速公路尚处于分散发展阶段,未形成网络体系,高速公路规模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随着高等级快速公路网的逐步形成,势必将进一步促进运输结构的变化,进而形成一个宜陆则陆、宜水则水、宜空则空的快速、安全、方便、价廉的综合运输服务网络。

再次是还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省份交通拥挤状况基本得到缓解,而在中西部地区,道路网络还处于较拥挤甚至个别路段处于严重拥挤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还将有新的需求,从综合因素推算,我国高速公路的合理里程应为7万公里。

(四)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所谓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是指高速公路在满足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对其更高要求的同时,既要保证公路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和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又能使其与国民经济、生态环境等大系统长期动态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自身快速发展,又不削弱其未来发展的后劲与活力,使其保持持续、健康、稳定的增长。

1.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和发展的同时,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合理安排各等级公路的比重,搞好路网规划。不仅安排好当前高速公路的发展,而且为未来高速公路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速公路发展必须走集约化的道路,改变粗放经营模式。要彻底摒弃以往只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而忽视综合效益提高的做法,实现高速公路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二、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三维结构)加以表示:

img11

从图中可看出,向效率提高方面有:高速公路网络的形成,智能运输系统的建立,高速公路经营产业化,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向观念转变方面有:高速公路规划与社会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高速公路使用与合理维护,高速公路经营与经济效率,高速公路管理与法律调整;向环境保护方面有:高速公路法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高速公路建设运营与生态平衡的维护,新型运输工具的开发利用,实现高速公路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之,三方面内容应协调进行,相辅相成,以共同促进高速公路全面、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在未来和下一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从这一观点出发,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可持续的协调发展”,那么,作为社会、经济重要功能系统的高速公路的发展也应是协调发展,即高速公路要与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动态协调发展。

(一)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一般说来,运输的要求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的发展决定交通需求的增长和运输业的发展。但在一定条件下,交通运输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有时还会成为促进或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公路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各行业的先行军,是商业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具有承载作用。在现代社会,复杂的社会分工和协作更加依赖于高速、安全、经济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因此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行业,应超前发展,至少要保持协调发展。

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快、运输成本低、通行能力大、交通事故率低的特点,大大加快各种生产要素的周转与循环速度,对经济运行具有加速作用。大规模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又是扩张经济的有效措施。以上特点说明,经济发展同高速公路发展具有很高的关联度,客观上要求高速公路的规划与建设必然同经济发展相协调。

(二)高速公路与社会进步相协调

交通运输是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产生的,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其自身的生存空间不断地扩大,而交通运输的每一步发展,都进一步缩短了人类活动的时空距离,使人类生存空间不断缩小,从而缓解了人类因生存空间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危机。交通运输也是在不断解决人类生存空间的不断扩大与缩小的矛盾的同时得以发展。高速公路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改变厂交通运输结构,提高了公路运输的质量和效益,所以只有在大力发展公路的同时,发展相应数量的高速公路,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保证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速公路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空间基础,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谋求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是前提,但发展不能仅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以牺牲后代人利益和维系其生存的环境基础为代价。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及运营,因其路线长、规模大、标准高、通行能力大,将影响到沿途的景观、生态环境及文物古迹,如何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降至最低,在有些工程建设中还未得到重视。如:开山引发水土流失,破坏山体景观,沿河弃土带来河道淤塞、水质破坏;交通噪声,废气对人体的危害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对于穿越村庄、居民区的路段应本着靠村不进村、便民不扰民的原则,尽可能绕避,以减少行使车辆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险,减少车辆尾气、车辆噪声和车辆带起的粉尘等对村镇环境的污染及对村民健康的影响,保证公路运输效益和车辆行使安全畅通。公路运输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公路交通环境容量予以充分考虑,保持在最低限度污染下实现相应速度的交通量增长。

(四)高速公路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再生物资源的永续性。可持续发展是对资源实现最优化利用基础上的发展,强调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的浪费。

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运营同其他交通基础设施相比,将占用更多的土地,对植被、森林等造成更大的破坏,其原材料、建材等消耗量更大,因此高速公路规划、建设、运营必须走集约型发展道路,从路网规划,方案比选到运营管理,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造价,减少消耗,提高建设质量,提高路网整体效益。

现有资源的承载能力对公路运输发展存在硬约束。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的承载能力可能会接近一个极限值,公路运输系统的发展相应受到限制,需要通过调整结构,提高科技含量等方式来缓冲压力,否则就可能趋于停滞,甚至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五)高速公路同公路及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依然存在,要使其得到基本改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要受资金、技术、资源等多种要素的约束。由于多种运输方式都有一定的技术经济特性,有特定的适用范围、经济运距和运载功能,同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相适应,不可能完全相互替代。因此,高速公路的发展必须首先同全国范围或某一区域的整个公路网络的发展相协调,同时,必须同铁路、航空、水运、管道运输方式相协调,各展优势、合理竞争,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综合规划、各施所长、合理竞争、适度超前、协调发展”的格局。

四、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高速公路自身的健康、稳定、良性发展,即在满足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的发展需求及约束条件下,克服制约高速公路发展的客观因素后,求得最快速发展。

(一)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高速公路作为国家的重要工程,是社会进步、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其规划建设将对交通运输结构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同时又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反作用。因此,对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乃至运营管理必须树立全局性、长远性、科学性观念,要有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制定高速公路发展战略目标要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

1.高速公路是国家的公共工程.应由国家进行统一规划,各省必须首先服从这一规划,并结合本省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丰富、细化这一规划。

2.要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一致,部分行为向国家利益负责,保持区域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

3.要有长远发展构想,为高速公路的未来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留有余地。

4.把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作为硬约束,适度超前,量力而行。

(二)建立高速公路发展的法律体系

高速公路在国家事务中所处的战略地位、与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直接关联,决定了高速公路发展应纳入国家的战略规划,并对规划、建设和运营实施和政府监管予以法律保障。西方发达国家对本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都建立了专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证了其高速公路的高速可持续发展。我国虽然在公路发展上建立了一整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但难以涵盖高速公路的特殊属性,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仍然集中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国统一规划监管力度不够、筹资渠道不畅通、管理模式多极化、整体运营效益不高等弊端,使未来发展缺乏后劲。要实现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建立一整套从高速公路的网络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发展到环保评估的适应社会市场经济运作体制的法律调控体系,使高速公路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高速公路经营产业化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但由于前期我国各地主要精力放在高速公路的筹资建设上,忽视了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显现出一些长期以来逐渐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最终将影响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经过思考,我认为,推行高速公路经营产业化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选择。

所谓高速公路产业化,是建立在高速公路特殊的公益性和商品属性基础之上的,在一定阶段,将“公共事业的高速公路”,推向“公共产业的高速公路”,按市场经济要求经营高速公路的运行体制。高速公路产业化具有以下三个动态特征。

1.将整个高速公路体系纳入国民经济结构大系统,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向公共基础产业的转化,以经济效益和公共资产的保值增值为指向,遵照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实现高速公路产业化。进而带动整个公路网络同国民经济同步可持续发展。

2.对高速公路个体按商品属性的强弱,分级实现由传统的公益事业向公益企业集团的转化,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指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推动高速公路个体管理的市场化、商业化,通过特许企业的经营行为,将商业资本逐步转化为终极国有资产,实现高速公路及整个公路产业的波浪式滚动发展。

3.高速公路经营产业化包括从筹资、建设、运营、养护、还贷偿资到资产国有化的整个过程。

(四)推进科技进步,增加发展后劲

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解决制约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高新技术。

1.大力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降低生产要素消耗,降低工程造价,减轻债务负担,靠科技进步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效益。

2.瞄准当代高科技发展方向,如跟踪研制“智能运输系统(ITS)”,又叫智能车辆公路系统(TVHS)。该系统将通信传输、电子控制及计算机处理等先进技术有效地集合并运用于整个地面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公路管理综合系统。即车辆靠自身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ITS,驾驶员对交通状况了如指掌,管理人员则对车辆的运行一清二楚。ITS体现“人、车、路”的密切结合,从而会极大地提高交通安全性、舒适性、工作效率,以及环境质量和能源的利用率。

3.用现代高新技术解决高速公路建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是未来道路科技发展的总趋势。例如,全面应用地面卫星定位(GPS)技术,航测遥感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勘测;将采集的数据通过数字地面模型与CAD系统相联结,全面实现道路设计的自动化和最优化,将CAD技术扩展到环境设计、美学设计、景光评价等方面。利用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公路数据库;通过运输管理和信息网络的建立,为高效、快速地运输提供了条件。目前,我们还没有有效手段或虽能解决但代价太大的技术难题,在不影响高速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暂且搁置起来,等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去解决。给未来科技留下用武之地,使有效的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五、结束语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的问题必将继续摆在我们面前,只要我们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努力,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任何困难,把高速公路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袁登平.浅谈广东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编委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3李江、傅晓光、李作敏.现代道路交通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分析

该论文属于理论型的毕业论文。选题既切合专业要求,又具有社会价值,作者在文中多角度地论述了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从整体看,研究思路清晰,论证严密,结论可信。作者搜集资料足量,取舍材料恰当,结构布局合理,大小标题纲目分明。写作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状相联系,纵横比较,严密论证。该文语言准确严密,简洁流畅,很好地体现了学术论文的语言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