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贞观政治的转折点:长子被废,储宫不稳!

贞观政治的转折点:长子被废,储宫不稳!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的学者就指出李世民通过政变上台,开了唐朝皇位继承权不稳定的先河。缺乏理想的储宫人选,成了太宗晚年的一大心病。确实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太子李承乾的被废事件是贞观政治的转折点,从此贞观政治便开始走下坡路。

贞观政治的转折点:长子被废,储宫不稳!

九、长子被废,储宫不稳——贞观政治的转折点

皇位继承是困扰历朝君主的最大问题之一。为了保证皇位的平稳过渡,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各朝普遍奉行的基本制度。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储宫人选的确定在历朝历代仍是很棘手的问题。

李世民李渊的二儿子,其大哥李建成不仅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有着重大贡献,而且位居嫡长,皇位理所当然地应该是属于李建成的。可是二弟李世民功高震主,绝不甘居人后。任何人在权力面前都是有野心的。李世民南征北战,居功至伟,只因自己不是长子便失去了天下的继承权,在任何人心中都会激起不满,更何况这样一个厮杀沙场的血气男儿。对皇位觊觎已久的李世民终于发动了玄武门兵变,杀兄弑弟,逼父禅位。有的学者就指出李世民通过政变上台,开了唐朝皇位继承权不稳定的先河。

通过政变上台的李世民自然比谁都明白尽早立储的重要性。摆在他面前的太子人选问题已不像其父时那样复杂。立嫡以长,天经地义。在自己登基当年,太宗便册立时年仅8岁的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并且以德高望重的于志宁和杜正伦为左、右庶子,对太子进行教育。可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会走父亲的老路。(www.xing528.com)

唐太宗知道太子生长于深宫,不谙民事,故利用一切机会对李承乾加以锻炼。不仅让年纪轻轻的太子参与讼事的裁决,而且常令太子监国,以锻炼李承乾的处政能力。李承乾也没有辜负父皇的期望,史称其“颇能听断”,深孚太宗意愿。可是李承乾有足疾,而且喜好游畋,荒废学业,并对进言直谏的左庶子张玄素暗中报复,派人用大马箠差点把张玄素打死。更有甚者,李承乾还派刺客去刺杀对其进行规谏的詹事于志宁,因刺客不忍心下手而未果。他还与汉王李元昌亲善,朝夕游处,并扬言说:要是我做了天子,有上谏者必杀之,杀不过数百人,众人也就安分了。这样一系列不得人心的举动自然逃不过太宗的眼睛。再加上魏王李泰当时有宠,于是便有人开始动摇李承乾的东宫之位。李世民虽然对太子不满意,可是深明大义的他此时还是力挺承乾。

李承乾对太宗的苦心并不领情,依然故我。感到魏王李泰对自己的威胁之后,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大将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杜如晦之子)等策划谋反,未成被觉。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被废为庶人。之后太宗虽然在长孙无忌等人的支持下立性格略显懦弱的晋王李治为太子,但李承乾的谋反却一直让他耿耿于怀。其间,太宗还曾想改立“英武类己”的吴王李恪为太子,但并未付诸实施。缺乏理想的储宫人选,成了太宗晚年的一大心病

确实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太子李承乾的被废事件是贞观政治的转折点,从此贞观政治便开始走下坡路。之后,太宗开始好大喜功,几度征伐高丽,都无果而终,也给后人留下了诟病的口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