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太宗:至公无私,诚信为本

唐太宗:至公无私,诚信为本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宗不主张依重法治国,并不意味着他对手下纵容。应该依法办事时,太宗则能秉公办理,即便犯法对象是自己的旧友故交,也能割爱循法。到了第二年,全部如期而归,无一人逃逸。太宗处理问题不仅公平,而且讲究诚信。最后,太宗下令,以各户人口数为标准,加以抚恤。

唐太宗:至公无私,诚信为本

二、至公无私,诚信为本——唐太宗的人格表率

唐太宗的帝位来之不易,里面凝聚了太多文臣武将的心血。如何处理好这批功臣的封赏问题,非常棘手。

武德九年九月,也就是太宗即位后一个月,他把群臣召集起来,面定功臣的封赏爵邑,并说:大家如果觉得有什么不当的地方,尽管提出来。太宗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不服道:想当年臣首应义旗,跟随陛下起兵反隋。现在论功行赏,却在房玄龄杜如晦等舞刀弄笔之人之下,臣心不服。太宗怎么会不知道叔父的大功大德,于是不慌不忙地说:叔父虽然首倡举兵,可是与窦建德一役,叔父几乎全军覆没;兴讨刘黑闼之时,叔父望风而逃。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安邦固国,功劳自宜在叔父之上。叔父是皇亲,但我不能因为私恩就随便给您封赏。大家一看这种情况,连自己的叔父太宗都考虑得这么公平,也就都心悦诚服、无话可说了。

太宗这步棋走得漂亮。不仅顺利地解决了功臣们的封赏问题,而且通过这件事向文武百官展现了一种处理问题的姿态:至公无私。

自古帝王最难处理的便是公私问题。中国古代自夏朝以来便是一种“家天下”的局面。不管天下多大,对帝王来说,都是自己的家业。众口难调,要想让天下人都觉得你这个皇帝是公平的,实属不易。

唐太宗一直贯彻一个理念:以天下为公。他经常要求自己,作为一个君王,要以天下为公,不能对任何事情存有私心。解决功臣们的封赏问题,就是贯彻了这个理念。他先从自己身边的人下手,从皇亲国戚下手,更是让群臣无话可说。

我们说到公平、公正,往往会联想到依法办事。唐太宗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治理百姓。比如曾有人请求用重法来禁盗。太宗不屑一顾地说:百姓之所以去偷盗,是因为赋役繁重,官吏盘剥,他们饥寒交迫,迫不得已而为之。作为君王,我应该“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让百姓丰衣足食,他们自然不会再当盗寇,哪里用得着什么严刑峻法!

太宗不主张依重法治国,并不意味着他对手下纵容。应该依法办事时,太宗则能秉公办理,即便犯法对象是自己的旧友故交,也能割爱循法。贞观三年(629),濮州(今山东鄄城西北)刺史庞相寿因贪污罪被革职,自言曾在秦王幕府供职,为太宗故旧。太宗可怜他,打算让他官复原职。魏徵以为不可,谏道:秦王府之幕僚,中外甚多。陛下此举之后,恐怕会有很多人倚恃旧恩,投机取巧,还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太宗转而对相寿说:当初我为秦王,是一府之主;现在我为君王,乃一国之主,不可唯独对故人抱有私心。况且臣下据理力争,但愿你能体谅我的难处。于是“赐帛遣之”,与之挥泪而别。太宗赐庞相寿以绢帛,是出于道义上的考虑,毕竟大家故交一场。但他终不以私害法,公正地处理了这个贪污案件。(www.xing528.com)

君主示臣下以公,臣下自然也是执法必公、处置公允。贞观六年,太宗亲临大理寺监狱视察工作,对死刑犯逐一询问,皆言自己死有余辜,没受冤枉。太宗觉得他们很可怜,就对他们说:我和大家做一个约定:现在是冬天,我放你们回去;来年的秋天,你们再来这里集合受死。当年共有390名死刑犯被放回家。到了第二年,全部如期而归,无一人逃逸。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死囚四百来归狱”的故事。

390名死刑犯无一人逃漏,其中除了太宗人格魅力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贞观君臣公平公正地判决,使他们知道自己该死,没有被冤枉,他们死得明白。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政治史上的神话

太宗处理问题不仅公平,而且讲究诚信。太宗即位不久,大臣裴矩上奏:百姓遭受突厥侵扰的,请每户给一匹绢,以表安抚之情。太宗说道:我以诚信御使天下,不会只求虚名、不讲实效地去发布一些空头命令。每家每户,规模大小不同,口数多少各异,怎么能够给相同数量的封赐!最后,太宗下令,以各户人口数为标准,加以抚恤。

太宗不仅以诚御民,而且以诚使臣。他常以喜欢疑忌臣下的隋炀帝来规诫自己。他曾对群臣说:隋炀帝多猜忌,上朝之时,面对群臣,往往一句话都不讲。我不会这么做,我同大家“相亲如一体耳”。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斥去佞臣。太宗说:我所任用之人,在我眼里皆为贤良之人,你知道谁是奸佞小人吗?那人对道:臣乃一介布衣百姓,不是很清楚。还请陛下您佯怒来试探群臣,能不畏圣怒、直言进谏者是正直之人;曲顺圣情、阿谀奉旨者则是奸佞之人。太宗说道:我正要行大信于天下,不会用诈术御使臣下。你的建议虽然是出于好心,但我不能加以采纳。

李世民即位时虽然年轻,但是多年的沙场经验让他具备了识人的本领。臣子该不该任用,任用的程度怎么样,这些问题在李世民心中都是有谱的。况且新君登基,正是李世民布信之时。他很清楚,只有对臣下推心置腹,才能换来臣下对自己的忠心耿耿。诚所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