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话过程中,许多人很容易忽视眼神的交流,他们通常是埋头看讲话稿,或者仰着头看天花板,似乎那些视线所接触范围内的东西比听众更重要。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内心胆怯,不敢跟听众进行视线接触,也可能是个人习惯所致。但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假如你在整个演说过程中,都忘记了去注视听众,那将会直接导致你演讲的失败,不管你的说话水平有多高,说话内容有多精彩,但你忽略了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注视听众,那会让听众感觉不受重视,或是认为你太过于胆小,或是认为你根本是在心不在焉地说话。如此一来,就好像你刻意地躲避他们的视线一样,他们也会自然地忽视你正在进行的说话,转而去做另外的事情。
一位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昨天下午去听了实验室一位同学做的研究报告,我发现他在做报告的过程中,视线几乎没有离开过电脑屏幕,只是一味地讲,尽管不是照着那课件念,但我还是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这让我想到了几个月之前我曾参加的一个学术会议,轮到我上台发言时自己觉得很紧张,而且觉得自己经验不足,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我头都没抬过,只是盯着电脑屏幕自顾自地讲话,很快就讲完了。之后有个专家提问环节,如今对于那些专家提出来的关于学术上的问题我已经记不大清了,但我记住了一个外国专家给我的建议,他说:“我不知道你是因为紧张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但我建议你下次做报告时与听众要有眼神上的交流。”那位外国专家的建议对我十分有用,这让我在上课时更加注重与学生们的眼神交流,自然我的教学水平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实际上,与听众在眼神上的交流可以让你明白听众的一些心理活动,是同意,反对,还是疑惑,依据听众的这些反馈,我们则可以适时地调整说话进度和重点,从而获得一个很好的说话效果。
在对你的说话材料足够熟悉的基础上,你可以尽可能频繁地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如果你的眼光一成不变地盯着窗外或看着天花板,听众的注意力就会被你从演讲内容上引开。过了一段时间,听众关注的焦点开始转移到那些方向,他们并没有认真听你说话。而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直视他人的脸意味着坦率和兴趣,而是目光游移或者躲躲闪闪则被认为心怀鬼胎或狡猾诡诈。
通常说话者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不仅仅是盯着前排或一两个听众,而是所有的听众。而且,这样的眼神交流是绝对真诚的,而不是虚假的。前后左右地环视你的听众,你可以选择一个人作为焦点,然后再换一个人,眼睛慢慢地从一个人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在每一个人身上停留两到三秒,眼睛直视听众,或看着他们的鼻梁或下巴。寻找到那些看起来很友好的听众,向他们微笑,然后转向那些面带疑惑的听众,也朝着他们微笑。
不过在下面这两个关键时刻,你更需要与听众保持眼神交流:(www.xing528.com)
1. 说话开始
当说话刚刚开始,你还没有步入正轨时,你可以用点头示意和积极的面部表情对你做出支持性回应的听众表示感谢。看着他们并利用他们的支持来帮助你度过这段令你感觉不舒服的时间。
2. 说话过程中
一旦你开始说话,应扩大你的视线接触的范围,使之包括所有的听众。你需要做的是直视单个听众的眼睛,并保持这种视线接触至少3秒钟以上。不要迅速地从一排排脸上扫视而过。在整个房间内随意地移动你的视线,不要掉入一种单调刻板的模式。
心理启示
对许多北美人来说,在公开场合演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眼神的交流。因为与听众眼神的真切交流会为你开拓局面,保证听者的兴趣,而这些都可以助你演说成功,不仅如此,眼神交流还可以让你获取听众对你说话效果的反馈。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更喜欢在说话开始之前进行眼神交流,当轮到你上台说话时,那需要暂停一下,先看看你的听众,这时眼神在无声无息地传送着信息。在眼神交流中,你可能正在传递这样的语言:“我对你们很感兴趣,请听我说,我有一些东西想要和你分享。”这样下面的听众才不会厌倦地带着书本离开说话现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