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演说不能有效说话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胆怯,这是大多数人面对听众时首先遇到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的事情就是每天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确实,社交就是展现一个人风采的重要场所,你可能会与重要人物交谈,当众表达你的观点,甚至还会出现在酒会、晚宴、谈判的场合。这时因为胆怯,人们总是选择退却,即便是鼓起勇气去了,却因表现失态,把整个场合搞得更尴尬。当再次需要公众演说时,你又开始胆怯、心慌、全身发抖,时间长了,胆怯在一次次窘态中越来越嚣张,以至于你几乎丧失了所有的自信和勇气。
某一年在纽约举办了一个世界演讲学大会,在这个大会上有许多演讲学的教授需要当众演说自己的论文。当时,有一位教授担心自己的形象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他越想越恐惧,结果上台没说几句话就晕倒在地了。本来在他后面一个发言的教授还在不断地练习演讲,一看前面的教授晕倒了,他心里感到一阵恐惧,额头上冒出大量的汗珠,不知不觉地他就在台下晕过去了。
在世界演讲学大会上,两位教授因胆怯而晕倒,这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原来,胆怯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心理素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仅仅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畏惧当众说话,就连许多所谓的大人物也是如此。因此,明白了这个道理,相信对我们克服内心的胆怯是很有帮助的。
一位实习老师第一次走上讲台,当学生起立的时候,师生之间互相问候,这位刚刚踏出学校大门的小伙子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之前准备的开场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心慌之余,他红着脸,用颤抖的声音说了句:“老师,您好!”同学们面面相觑,继而哄堂大笑,而那位实习老师则是不知所措,低着头站在讲台上。
他努力想让自己镇静下来,但是越是这样,却越是忍不住心虚害怕。当他下意识地掏出手帕想擦掉额头上的汗珠时,课堂再一次沸腾了。小伙子心里纳闷了,后来经过同学们的暗示,他发现自己手里拿的不是什么手帕,竟然是一只袜子。他更恐惧了,心想可能是昨晚洗脚时无意中将袜子塞进了衣兜里。
整个教室快闹翻了天,他窘得无法自控,只好跑下了讲台,慌乱之中踢到了台阶,差点摔得四脚朝天,幸亏他眼疾手快按住讲台,才没有摔倒。
这位才出学校的小伙子无法克服内心的胆怯,因此第一次登台就窘态百出,无疑,克服胆怯是当众说话的第一关卡。其实,有许多所谓的大人物最初演说都会内心胆怯,但最终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成了演说高手。例如,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的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不停地抖;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脸孔朝天。为什么他们最后都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克服了内心的胆怯。
怎样才能克服内心的恐惧呢?(www.xing528.com)
1. 心中有听众,眼里无听众
有一位老师初次登台讲课就表现不错,有人问他秘诀,他说:“我在备课时心中一直想着学生,可上了讲台,我眼中所见,就只有桌椅而已,这样我就不怯场了。”当众说话有一个秘诀叫做“视而不见”,也就是在说话前心中有听众,在讲话时眼里不能有听众,而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进行语言表达,对下面的听众视而不见,这样会消除你内心的恐惧感和紧张感。
2. 抱着“无所谓”的状态
任何一个初次演说的人都会有些胆怯,既然避免不了这个当众说话的环节,为什么还要为此害怕呢?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其实,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任何人都不是天生敢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的,都有一个艰难的“第一次”。只要你抱着“无所谓”,或者“豁出去”的心态,管他三七二十一,这样整个人也就放开了。
心理启示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问卷调查,问题是:“你最恐惧的是什么?”调查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死亡”原本如此让人恐惧的事情却排在了第二,而“演说”却高居榜首。相对于做其他的事情,有41%的人觉得当众演说是最恐惧的事情,甚至比死亡更可怕。同样的调查在大学里也做过,结果有80%~90%的大学生对演说很是恐惧。由此可见,在公众场合演说,感到恐惧和胆怯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