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攻伐邯郸:范雎与白起的矛盾
长平一战,秦国威势大震,同时也让白起声名远扬。这引起了范雎的嫉妒。范雎辩士出身,靠游说起家,虽然干练、有谋略,却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与他争锋。白起在魏冉为相时就已功勋卓著,现在长平一战更使他如日中天。范雎惟恐在这个崇尚武功的国度,因白起的功高,使自己身价跌落,从而不能独揽大权。
长平大战后,形势对秦非常有利。白起准备一鼓作气,乘势灭赵攻韩。公元前259年10月,秦军再度攻占上党,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由王龅率领,攻下韩国的皮牢(今山西翼城东);另一路由司马梗率领,占领了赵国的太原。白起自己则统率主力留在上党,等待昭王发出向邯郸进攻的命令。可是,等了两个月,得到的却是“罢兵”的命令。
原来,昭王听从了范雎的话,认为秦兵在外日久,应让士卒休息,并准允韩、赵割地求和。白起只好奉命,班师回国。乘胜灭赵的计划成了泡影,快到手的战功落了空,白起不免心生怨恨。从此,范雎与白起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
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赵国、韩国本来说好赔地,可秦兵退后,只有韩国献出了土地,而赵国却变了脸,拒不割地,并且派人去齐国,准备联合抗秦。昭王见赵国违约,还要联络别国一起反秦,就又命令白起率兵伐赵,这回轮到白起说:“不可。”
白起之所以反对伐赵,既有对范雎不满的因素在内,也是出于对形势的分析、考虑。他指出:“赵国自长平之战以后,君臣发愤图强,努力耕作,对外又与燕、魏结亲,与齐、楚连好,处心积虑,备战抗秦。所以,赵国现在是国内实、交外成,秦国不可以攻伐啊。”白起的话显然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昭王和范雎主意已定,就另派王陵率兵攻赵。
公元前258年,王陵在进攻邯郸时受挫,秦军伤亡不少。昭王又想起了白起,想请他出马。白起称病不出。
然而,前线不断失利,消息传来,令昭王十分焦急,就令范雎亲自去劝说白起。范雎无奈,就装模作样地去请白起就职。白起依然推托有病,不肯出战,并进一步分析形势,指出此次出兵,不可能得胜。他说:“现在赵国军民同心协力,誓死保卫国家。山东各国也都对秦国怀有怨恨,秦若攻赵,它们必然相救。秦国远离自己的国土攻打邯郸,赵国坚守,诸侯外援,秦军必受夹攻。”(www.xing528.com)
范雎早就有意让自己的亲信郑安平替代白起,所以白起的拒绝,正合他意。范雎回到朝廷,向昭王禀报,同时也免不了对白起数落一番。昭王听了,大发雷霆:“不要你白起,我也能灭赵。”于是昭王让王龅代替王陵,并增加军队,继续围攻邯郸。
不幸的是,事态的发展恰如白起所预言的。赵国军民拼死抵抗,秦军久攻不下。同时魏国、楚国的援军又赶来攻击秦军,秦军大批逃亡,处境危险。
昭王不得不再去求助于白起。这次,昭王本人亲抵白起府邸,命令白起带兵伐赵,但白起还是以生病为由予以拒绝。昭王火冒三丈,对白起说:“你虽有病,但还是要为寡人出征。哪怕你是躺在床上指挥。”生性孤傲的白起,心里有气,拒不从命,并继续向昭王陈述不可出兵的理由。他对昭王说:“愿大王接受臣之见,这回就放了赵国,让他们休养生息,同时伺机等待东方国家的变故。这样可以安抚东方国家的恐惧,攻伐、诛灭其中骄横和无道的。用道义的力量来命令诸侯,天下就可以定矣。何必一定要先对赵国开刀呢?”
昭王根本听不进去,谈话彻底崩裂。昭王当即削去封予白起的武安君爵位,并将他逐出咸阳,迁至阴密(今甘肃灵台县西)。由于有病,白起没有马上动身。
3个月后,秦军在前线失败的消息传来,昭王又迁怒于白起,令他立即起行,不得滞留咸阳。白起只得起程。
这时,范雎又在昭王面前煽动对白起的不满情绪,说白起心中不服,“其意怏快”,恐怕日后有变。昭王听范雎这么一说,也感到留着这位能攻善战又生性刻薄的人,很可能是一个祸根,就立即派出使者追赶白起。在距咸阳以西10公里一个叫杜邮的地方,使者拦住了白起。使者按照昭王的吩咐,令白起自杀。白起引剑自刭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