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大秦王朝血腥内幕

揭秘大秦王朝血腥内幕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血流漂杵,到流血漂橹,先秦的战争好似经过了一次“升级换代”。至战国晚期,又进一步发明了可用以连射的“连弩”。因而一场大战,双方往往动员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人。以上战争方式和军事制度的变化,必然导致战国之“战”空前的激烈、残暴和规模宏大。这则记载,在笔者看来,是所有有关战国之“战”历史记录中,最为震撼人心的。

揭秘大秦王朝血腥内幕

七、在“流血漂橹”的背后

尚书·武成》说周武王伐纣,“血流漂杵”。从血流漂杵,到流血漂橹,先秦的战争好似经过了一次“升级换代”。升级的时间大致是在春秋战国之际。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观察:

1.武器的进步

战国时期青铜兵器有明显的改进,矛的锋部越来越坚硬。戈的刃部成弧线形,装柄的“内”部有锋刃。由矛和戈相结合的戟已很流行,可以兼起刺和钩的作用。箭镞由双翼式变为三棱式,更具杀伤力。同时,由于冶铁技术的进步,矛、戟、剑等武器又逐渐改用铁制。这些铁制武器的威力远超过铜制的。至于铁胄、铁甲的出现,又极大地加强了防卫功能。

由弓发展而来的、能够远射的弩,在春秋后期出现,到战国中期,更得到广泛的使用。像韩国的弩,可以射到600步以外。至战国晚期,又进一步发明了可用以连射的“连弩”。除弩以外,春秋战国间还发明了许多新式武器,其中最著名的进攻武器,有用于攻城的云梯和用以舟战的钩拒。

2.战争形式的变化

春秋时期贵族都用马车作战,双方往往排列成整齐的车阵,然后交战。这种车阵一经交战,失利的一方很快乱作一团,需重新整顿队伍,所以胜负也很快就决定了。春秋时的大战,如城濮之战、邲之战,都在一天之内见胜负;鄢陵之战,也只不过2日。而到战国时期,大规模的步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代替了整齐车阵的冲击战。所以,战争也就旷日持久,有的一拖就是几年。

由于战争变得错综复杂,兵法就更为讲究,战争指挥也变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春秋以前的军队,都由国君和卿大夫亲自鸣鼓指挥,到战国之际就产生了专门指挥军队的将帅和军事家。“将军”一名最早见于春秋晚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以“将军”为代表的职业军官队伍的产生,说明贵族文武不分职的时代已经结束。

与此同时,各国相继推行征兵制度,作战时所有及龄农民都可能被编入军队。因而一场大战,双方往往动员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的人。(www.xing528.com)

3.城邑和关塞要津的设防

春秋以前,各诸侯国除国都以外,一般城邑和关隘要津多不设防。如秦穆公于公元前627年袭击郑国,从华阳(今陕西华阳县东南)出兵,一路经过函谷关、二崤山、环辕、伊阙,而后到滑国(今河南偃师东南),行程两千余里,所有的关隘要道均无兵防守,只是途中遇到郑国商人弦高始被发觉。而到战国,城邑一般都有军队驻守。壕池挖得深又广,城墙筑得厚又高。城上每隔一段距离设有一个候楼,既是守城的屏障,又便于监视敌人。关塞平时也派兵驻扎,另外还设起亭、障守望。亭是边疆土台(四方的土堆)上的建筑,属瞭望台性质,为国防线上最前沿的守望处所。障是规模较大的城堡。同时,边境线上也设置了报警的烽燧设备。

各国还纷纷在边境修筑长城,驻兵御敌。后来秦始皇征发百姓修筑长城,就是以赵、燕、秦3国原有的长城为基础的。

以上战争方式和军事制度的变化,必然导致战国之“战”空前的激烈、残暴和规模宏大。

历史上曾有人对战国时候那么庞大的杀人数字表示怀疑,然而,了解一下上述事实,再想一想,战国之“战”多是兼并之战——它是以消灭敌国为目的的,所以不惜将战场变作屠宰场——应该是可以释然的。

最后,笔者想引述《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一则记载,来结束本篇的话题。这则记载,在笔者看来,是所有有关战国之“战”历史记录中,最为震撼人心的。

“吴起为将军,与最下等的士卒同衣食,晚上睡觉不设席,行军时候不骑马,还亲自背着军粮,与士卒分担劳苦。士兵中有人生毒疮,吴起为他用嘴吸出毒疮里的脓汁。那士兵的母亲听到此事就哭了。有人说:‘你的儿子是士兵,而将军亲自为他吸吮脓汁,你为何还要哭?’母亲说:‘不是这么回事啊!从前,吴将军也曾为孩子他父亲吮吸过毒疮里的脓汁,为此,后来他父亲就不停地拼命作战,最后死于敌手。现今吴将军又为儿子吮脓,我不知道儿子将会在何处战死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