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涉及城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力发展城市安全建设,构建安全城市,创建和谐、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城市人居环境,不仅是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的基本目标和重要保障,是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为应对新时期的城市安全局面,建设满足公共安全品质要求的城市空间环境,我国规划学科及建筑学科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之上,正在进行深入探索,而城市设计领域对公共安全的研究工作亦急需全面展开。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领域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专项规划等层面,针对城市公共安全,分别从工业危险源、公共场所、公共基础设施、自然灾害、道路交通、恐怖袭击与破坏行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角度,进行了相应的理论探讨及规划编制。总体上,就空间层面而言,城市安全规划通过对城市土地使用的预期安排,协调城市各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改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空间关系,使城市环境及城市居民免受各种安全威胁要素的危害,是基于安全的城市空间及相关资源的分配过程,其主要内容、目标、范围、方法的体系建构尚处于探索阶段。
从物质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层面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平,是城市安全规划的重要内容。而相对微观而具体的城市空间(尤其是公共空间)是人感知、体验城市空间的主要领域,与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和城市居民的安全要求直接相关,其安全品质涉及人的心理和行为、社会、自然等多种因素,与城市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较为复杂。相对而言,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在空间环境层面主要侧重于工程性的功能强化的单一视角,不能充分发挥空间形态结构、环境景观要素对空间安全品质的积极作用,难以应对多样化空间的具体环境背景和各种安全诉求,协调功能、结构、形态等空间要素,实现空间安全的综合绩效。而且,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规范式的刚性手段只能控制空间设计及建设中的“安全底线”,对于与心理、行为因素相关的公共安全问题缺乏有效对策,无法应对城市空间安全的全面需求。再者,在建筑安全设计内部完善的同时,以往的安全防灾规划对于建筑之外的公共空间较为忽视,无法形成完整而安全的公共空间体系。此外,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具体要求如何与建筑安全要求相协调、安全规划的结构性纲要在具体的三维城市空间环境安全建设中如何落实,都缺乏有效手段。因此,城市安全规划在内容、理论和方法上都需要进一步完善。(www.xing528.com)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体系建设需要理论方法及技术手段上的创新和补充,而作为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设计不仅从空间形体环境层面完善和深化城市规划的结构框架,还是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因此,在城市安全规划中引入城市设计的视角十分必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