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新教育:探讨人类崇高精神与发展

中国新教育:探讨人类崇高精神与发展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是崇高论、和谐论。新教育实验认为,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文明、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

中国新教育:探讨人类崇高精神与发展

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是崇高论、和谐论。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教育伦理学首先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两种,即“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也就是“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所谓“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这就是教育的道德或者伦理目的。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看,我们的教育是有问题的。近些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似乎全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素质教育的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讲了许多年,似乎一直没有找到解决的途径。

为什么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方向还不明确,我们不知道教育是什么,不知道教育要干什么,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样一个看来简单其实决定着教育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教育的伦理目的,被我们忽略了。(www.xing528.com)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因此,判断教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推进教育的改革,也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

如今,我们的教育似乎有点本末倒置,分数和就业倒成为了我们整个教育的“原点”——分数成为衡量教育品质的标准,大学生就业成为判断大学最关键的指标。这也是造成中国教育许多问题的最初原因。

西方有句谚语,说一个人可以变成一个富翁,但是三代人才能造就一个贵族。文明、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丘吉尔:“莎士比亚与印度哪个更重要?”印度当时是大英帝国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人口最多,土地最广。丘吉尔首相回答:“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的确,人类之所以伟大,现在看来,不是因为他能够征服世界,主宰世界,而是因为他拥有文化,拥有精神。如果说我们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注意,那么我们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人类文明的进程,我认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文明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教育者手里失落。“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两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在阅读中亲近大师,拥有思想,直抵精神;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融入社会,而不是逃避现实,逃避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