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骚满腹,抱怨无休
我付出的那么多,每月只拿那么一点薪水,真的很不公平!
那一大单生意还不是我和那个刁钻的客户谈下来的,功劳这么大,职位却还这么低微!
任务又重,时间又紧,天天工作压力真是太大了。
我堂堂名校的高才生,屈就在这样一个小公司里,看不见一点前途。
别人总是那么幸运,我却一次也得不到好机遇。
……
在我们身边经常充斥着这样的抱怨声。因为职场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群员工,他们对工作充满了抱怨、不满和谴责。要么就怪环境不够好,要么就怪老板有眼无珠,总之,牢骚一大堆,积怨满天飞。
我们发现,几乎在每个公司里,都有“牢骚族”或“抱怨族”。他们每天轮流把“枪口”指向公司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埋怨这个、批评那个,而且从上到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们眼中处处都能看到毛病,因而处处都能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批评、发怒或生气。
小李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在离校前,小李跟一家企业签了两年合同,谋得一份工作。两个月过去了,小李回家跟父母抱怨:“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水、分报纸、打文件,还要帮领导跑腿出去买东西,新来的就是打杂的……”
一个多月后,老板安排小李去做运营部经理助理,过了一个星期小李又去找大学同学抱怨:“听着好听,实际上什么都要干,下班时间还要陪经理应酬,晚上常常凌晨才能回家,还经常没有休息天。”
半年后,他跟同事抱怨:“这里收入低,你看你看,我同学李某月薪两万,赵某做生意一年就是上千万”。
一年以后,老板安排小李出差,负责北方的一个项目,小李来到公司驻北方办事处,三天之后跟经理说:“我不适应这里的生活习惯,我从小就出生在南方,我不能在这里待下去……”。
在公司两年,小李很容易就能找到抱怨的主题,找个发泄的对象,控诉命运的“不公正”,整天牢骚,仿佛无处、无时都有着无尽的怨气。他不是抱怨工作的琐碎,就是抱怨工作的困难;不是抱怨工作的待遇,就是抱怨工作的条件。他不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不利用老板提供的工作岗位锻炼自身的能力,相反,把那些机会看做是刁难、是障碍。小李这种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抱怨型员工。
抱怨型员工几乎总是在抱怨,理直气壮地数落别人如何对不起他,自己如何受到不公平待遇等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抱怨薪水少
习惯抱怨的员工往往抱着“替别人卖命、打工”等想法,不仅对工作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并且总感觉获利最大的是公司,自己得到的太少。在所得到的工资与期望值有差距时就心生抱怨。
2.抱怨职位低
许多员工抱怨自己为企业辛苦工作,立下“汗马功劳”,却一直得不到老板的赏识,蜗居在平凡的岗位上,似乎永远也得不到提升的机遇。于是他们躺在自己过去的“功劳簿”上,为如今的低职位而愤愤不平。(www.xing528.com)
3.抱怨压力大
抱怨困难太多,处处不遂意,好像工作有意跟自己做对,总没有轻松的时候,抱怨工作任务太重,压力太大;工作太苦太累,耗费青春、耗费心血。却从来没有把克服困难,积极“完成工作”当做头等要事来做。
4.抱怨平台小
许多员工自恃名校学历高才生的身份,总是抱有一步跨入管理层的幻想。让他在较低的职位上锻炼自己,就天天怨声载道,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空有一腔抱负没有施展的平台……
5.抱怨机遇少
职场中的很多人心比天高,却又哀叹命比纸薄。他们自认为拥有过人的才华,却得不到机遇的垂青。在工作中老是怨叹自己没有发展和展现自我的机遇。
6.抱怨领导严厉、同事冷血
上班迟到要扣钱、任务执行不好要扣钱、与客户发生冲突要扣钱,处处是冷冰冰的硬性管理,抱怨领导不体贴人,管理苛刻;同事对自己不支持,不照顾,在公司里一点温情也感觉不到。
7.抱怨环境差
抱怨工作环境不好,办公条件太差,看着对面气派的写字楼,自己蜗居在小办公室;看着别人在繁华的都市工作,自己公司在荒凉的郊区。不愿意吃苦,只想享受好的工作条件,一间豪华的办公室,一套好的办公设备。
……
总之,这些员工对工作和工作环境充满了抵触情绪,本来他们可能只是想发泄一下,但一发而不可收。抱怨的坏情绪如同瘟疫一样蔓延了自己的整个身心,把生活中负面东西无限放大,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完全是遭受别人践踏的牺牲品。不思悔改的抱怨族在抱怨中,日渐退步。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心生抱怨,无力回天的呢?
1.抱怨的员工态度消极,只知道消极怠世,不懂得积极改变。抱怨的员工大多任凭命运的宰割,而不是与命运抗争。
2.抱怨的员工意志薄弱,害怕吃苦,害怕困难,总希望享受别人所带来的一切,而不为之做出积极的努力。
3.抱怨的员工心智不健,只抱怨别人,而不学习别人的长处,抱怨的员工大多有一颗忌妒的心,总是与同事攀比荣誉,却看不到别人为之付出的努力。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升迁不是老板一时冲动,那些职位获得升迁的人是靠的业绩而不是运气。
实际上,习惯抱怨的员工缘于没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没有认识到是老板给他们工作的环境和机会,没有明白是同事给予工作的支持和协作,没有体会到是工作提供了他们成长的空间和生存的土壤。
习惯抱怨的员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在“怨”字上做文章,刻意为自己树立抱怨的对象、和工作的“敌人”。他们总是心存抱怨,只知道仰仗他人的帮助,而不知道自己创造条件;只拿别人开脱罪责,却从不正视自己的责任。
用埋怨代替努力,用埋怨代替改变,这等于为自己的立刻行动、投入工作设置了一道道路障。用自己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