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蔗渣微晶纤维素制备工艺

甘蔗渣微晶纤维素制备工艺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7水解时间与温度对晶体得率的影响3.2.2.4最佳工艺条件确定及验证试验基于以上响应面分析,通过软件模拟寻优,当硫酸浓度55.92%、水解时间180.66 min和水解温度38.40℃时,甘蔗渣微晶纤维素得率达到最大值52.81%。为了检验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依据修正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甘蔗渣纤维素硫酸水解试验,3次重复,微晶纤维素的得率平均值为52.93%。

甘蔗渣微晶纤维素制备工艺

3.2.2 甘蔗渣微晶纤维素制备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3.2.2.1 微晶纤维素制备工艺试验设计与结果

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用硫酸浓度X1水解时间X2、水解温度X33个因素水平,设计了20个试验点的响应面分析试验,其中,14个为析因点,6个点为中心试验。试验方案和结果见表3.4。

表3.4 试验设计及其结果

img43

3.2.2.2 模型建立与显著性检验

利用SAS统计分析中的RSREG(response surface regression)程序对20个试验点数据进行回归计算,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如方程(5)所示,并对回归方程进行方差分析和方程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5。

img44

该方程的回归系数R2=0.9996,说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很好反映试验数据,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较好,试验误差小。在显著水平(p<0.05)条件下,基于回归方程的因素显著性分析,模型中一次项硫酸浓度X1(p<0.0001)、水解温度X3(p=0.0153)、二次项X1X2(p<0.0001)、X1X3(p=0.0001)、X1X1(p<0.0001)、X2X2(p=0.0003)和X3X3(p=0.0002)均表现显著,一次项水解时间X2(p=0.7186)、二次项X2X3(p=0.1747)表现不显著。模型的失拟项p=0.0548>0.05,表明失拟不显著,即该模型是稳定的,能较好地预测实际甘蔗渣微晶纤维素得率的变化情况。因此,可以采用此模型对微晶纤维素得率进行分析和预测。

表3.5 响应面回归方程方差分析

img45

3.2.2.3 响应面分析与优化

用Design-Expert软件,根据回归方程分析作响应面图3.5~图3.7,分析硫酸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对甘蔗渣微晶纤维素得率的影响。(www.xing528.com)

从图3.5可以看出,硫酸浓度与水解时间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当水解温度不变时,随着硫酸浓度增加和水解时间的延长,微晶纤维素得率呈递增趋势。在硫酸浓度为56%,水解时间为180 min时达到最大,随后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在高浓度硫酸存在时,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部分微晶纤维素会被进一步水解。

img46

图3.5 硫酸浓度与水解时间对晶体得率的影响

从图3.6可以看出,硫酸浓度与温度的交互作用显著。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大,微晶纤维素的得率也随之上升。当硫酸浓度达到56%、水解温度为40℃时,微晶纤维素的得率达到最大。随着硫酸浓度和水解温度的增加,微晶纤维素的得率呈下降趋势。

img47

图3.6 硫酸浓度与水解温度对晶体得率的影响

从图3.7可以看出,温度与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随着水解时间的增加和水解温度的延长,微晶纤维素得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水解时间为180 min和水解温度为56℃时,微晶纤维素得率最大。

img48

图3.7 水解时间与温度对晶体得率的影响

3.2.2.4 最佳工艺条件确定及验证试验

基于以上响应面分析,通过软件模拟寻优,当硫酸浓度55.92%、水解时间180.66 min和水解温度38.40℃时,甘蔗渣微晶纤维素得率达到最大值52.81%。考虑到实际操作性,将甘蔗渣微晶纤维素酸法制备工艺修正为:硫酸浓度56%、水解时间180 min和水解温度38℃。为了检验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依据修正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甘蔗渣纤维素硫酸水解试验,3次重复,微晶纤维素的得率平均值为52.93%。试验值与模型优化模拟值基本一致,并获得较高的微晶纤维素得率,表明优化模型有较好可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