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宜万铁路岩溶与地层岩性
宜万铁路工程区广泛分布碳酸盐岩,占整个分布区的70%~75%,为岩溶、岩溶水发育提供了场所。不同地层的碳酸盐岩岩性及其岩组组合的溶蚀特性的差异,控制岩溶发育的程度。
一、岩溶层组的类型控制岩溶发育程度
不同类型的岩溶层组反映不同的沉积相、不同的岩石矿物组成、不同的岩石结构构造等的特性差异。因而不同特性差异的岩溶层组的组合,其岩溶发育程度亦不同。划分岩溶层组类型,便于对地层单位的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进行评价。结合工程区出露的寒武系-三叠系地层的碳酸盐岩岩性、厚度、组合特征,对岩溶层组的类型划分如下:
(1)非碳酸盐岩岩组类型。碎屑岩类,为阻水层。
(2)不纯碳酸盐岩岩组类型。由泥质灰岩、灰质泥岩、硅质灰岩等组成,溶蚀性差,岩溶发育微弱或不发育。
(3)纯碳酸盐岩岩组类型。由灰岩、白云岩组成。据其岩性特征可划分如下亚类:
1)均匀灰岩型。单一灰岩连续厚度较大,溶蚀性强,有利于岩溶发育,具备断层面、构造破裂面等发育规模较大的岩溶、岩溶水系统的条件,属岩溶、岩溶水发育层。
2)均匀白云岩型。单一白云岩厚度较大,溶蚀性欠强,但长期溶蚀作用往往使白云岩整体解体,整个岩体变得疏松,甚至呈白云石砂状,但岩溶规模较小,往往具类似均匀含水特征。
(4)不纯碳酸盐岩与纯碳酸盐岩产出相间的间互类型。据间互层的特征划分如下亚类:
1)纯碳酸盐岩层占10%~40%时,纯碳酸盐岩层可溶性强,但受非碳酸盐岩(泥灰岩、页岩)相间控制,岩溶、岩溶水的发育受控于该纯碳酸盐岩层中,因纯碳酸盐岩夹层厚度较小,该类型总体岩溶发育偏弱。
2)以纯碳酸盐岩为主,其厚度大于整个层组厚度的60%,其岩溶、岩溶水发育程度与纯碳酸盐岩岩组均匀型差异较小,但岩溶、岩溶水发育受非碳酸盐岩夹层限制。倾角较缓时,垂直向受限制;倾角较陡时,侧向受限制。
3)纯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所占比例相当,其岩溶、岩溶水发育受纯碳酸盐岩连续层厚度、补给环境、构造切割环境(包括地层产状)、岩溶水流场环境等控制。岩溶层组类型的划分如表2-2所示。
表2-2 岩溶层组分类特征表
二、各时代地层不同岩层层组、岩溶层组类型的岩溶发育程度
1.寒武系
水井沱组(∈1s)和石牌组(∈1sh)。泥质粉砂岩、页岩等,属非碳酸盐岩岩组类型,为阻水层,不发育岩溶。
石龙洞组(∈1sl)。厚度64~1 168m。上部为厚层—巨厚层灰岩,中、下部为灰岩与白云岩间互,为均匀型—纯碳酸盐岩岩组类型,总体属强溶蚀、强岩溶和岩溶水发育层。
高台组(∈2g)、茅坪组(∈2m)。主要为不纯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或碎屑岩间互型,不利岩溶发育,属弱透水层、相对阻水层。
光竹岭组(∈2gn)。厚度503m,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属均匀型—纯碳酸盐岩岩组类型,单层厚度、连续厚度、总体厚度均较大,为强溶蚀层,有利于岩溶、岩溶水的发育。
三游洞群(∈3S)。中厚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属纯碳酸盐岩组—均匀型类型,整个厚度大,有利于岩溶、岩溶水的发育,属岩溶、岩溶水发育层。
2.奥陶系
南津关组(O1n)。厚度130~180m。除底部有页岩夹泥质条带灰岩属不纯碳酸盐岩外,其余为均匀型—纯碳酸盐岩岩组类型,溶蚀强,为岩溶、岩溶水发育层。
分乡组(O1f)。岩层厚22~60m,为厚层灰岩与页岩互层,属纯碳酸盐岩与非碳酸盐岩间互类型,由于灰岩单层厚度、连续厚度不大,碳酸盐岩虽具岩溶、岩溶水发育条件,但受页岩阻限,岩溶、岩溶水发育的规模、空间受限制,多循顺层方向发育。
红花园组(O1h)。层厚41~82m,厚层灰岩,属纯碳酸盐岩岩组类型,岩溶、岩溶水发育。
大湾组—五峰组(O1d—O3w)。总厚50~157m,为页岩、泥质灰岩、泥灰岩等,含泥质高,限制了岩溶、岩溶水的发育,属不纯碳酸盐岩岩组类型,为相对阻水层。
3.志留系
为碎屑岩,属非碳酸盐岩类型,是很好的阻水层。(www.xing528.com)
4.石炭系
灰岩,厚度小,常划归于栖霞组。
5.二叠系
栖霞组(P1q)。厚度139~245m。含生物屑亮晶、微晶灰岩,属纯碳酸盐岩夹不纯碳酸盐岩岩组类型,中等—强岩溶发育层。
茅口组(P1m)。厚度97~153m。含燧石结核的微晶灰岩、局部夹硅质岩等,为纯碳酸盐岩为主相对视为纯碳酸盐岩间互类型,岩溶、岩溶水强—中等发育。
吴家坪组(P2w)。厚度56~150m。炭质页岩、含煤层等,为非碳酸盐岩岩组类型,为阻水层。
长兴组(P2c)。厚度300m。中—厚层微晶灰岩,夹硅质灰。属纯碳酸盐岩与不纯碳酸盐岩间互型,因该层夹于P2w(吴家坪组含煤层)、d(大冶组下部页岩)两阻水层之间,补给源和水流活动受到限制,岩溶发育受到侧向阻限明显。
6.三叠系
大冶组(T1d)。总厚度259~8 000m。底部有厚约50~100m的页岩,构成阻水层;下部为灰岩夹页岩间互型;其余基本为均匀型—纯碳酸盐岩岩组类型,岩溶、岩溶水主要发育于上部。
嘉陵江组(T1j)。255~600m。恩施地区该组下段为灰岩(纯碳酸盐岩均匀型),连续厚度大,溶蚀强,具备发育强岩溶、岩溶水的条件;中段下部发育夹数层泥质灰岩(具相当厚度),可构成相对阻水层,其余大部为灰岩(均匀型—纯碳酸盐岩组类型),为岩溶、岩溶水发育层;上段岩石较复杂,有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角砾岩等交互,岩溶、岩溶水发育中等。
巴东组(T2b)。基本为碎屑岩(非碳酸盐岩组类型),为阻水层。
三、不同时代地层岩组的岩溶、岩溶水发育程度由强至弱序列
据相关地区碳酸盐岩试验资料表明,碳酸盐岩的溶蚀程度取决于比溶解度(CaO/MgO),即碳酸盐岩中方解石的含量增加,可溶程度提高;若碳酸盐岩中白云岩含量增加,可溶程度则减小。岩石方解石含量愈多,愈趋纯碳酸盐岩岩组,越易溶解,岩溶越发育(图2-2)。
图2-2 CaO/MgO与比溶解度相关图(据邹成杰等,1994)
综上所述可知:
(1)不同的岩组类型(不同CaO含量即不同纯度的碳酸盐岩),在地下水作用下的溶蚀程度不同,其岩溶、岩溶水发育程度亦不同,依岩溶发育由强至弱的次序排列为:纯碳酸盐岩岩组均匀型→纯灰岩与白云岩间互型→以纯碳酸盐岩为主与不纯碳酸盐岩组成的间互型→纯碳酸盐岩与不纯碳酸盐岩均等的间互型→不纯碳酸盐岩组均匀型→非碳酸盐岩岩组均匀型。
(2)不同时代地层的不同岩溶层组类型,其岩溶、岩溶水发育程度由强至弱的次序与上述系列对应:石龙洞组(∈1š)、光竹岭组(∈2)、三游洞群(∈3S)、南津关组(O1n)、嘉陵江组(T1j)发育最强;红花园组(O1h)、栖霞组(P1q)、茅口组(P1m)、长兴组(P2c)、大冶组(T1d)发育强—中等;其余为中—弱→不发育。
宜万线8座主要岩溶隧道洞内涌水状况表明,涌水点数量多、涌水强度最大的相关地层都属碳酸盐岩纯度高的地层岩组(表2-3)。
四、单独的阻水层和碳酸盐岩中的阻水层
(1)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因碎屑岩阻水,往往是岩溶水汇聚、富集的场所,常形成大型管道流或暗河。如白杨坪暗河、齐岳山隧道德胜场暗河,它们皆发育于T1j灰岩与T2b碎屑岩界面;长阳背斜北翼的榔坪地区出露的大型泉群和产出的管道流,皆发育于O1(灰岩)与O2+3(泥灰岩)+S(碎屑岩)阻水层之间的界面;马鹿箐隧道进口地区的油竹暗河发育于P1q、P1m的灰岩与S—D碎屑岩的界面附近。
表2-3 主要隧道岩溶点、涌水点统计表
(2)纯碳酸盐岩岩组中的阻水层往往起到限制岩溶、岩溶水发育的作用。如夹于志留系碎屑岩与吴家坪组(P2w)页岩两阻水层之间的栖霞组(P1q)、茅口组(P1m)的灰岩,其地下岩溶水的溶蚀、径流活动多限于上述两阻水层之间,因此,多顺岩层走向发育管道流,且成独立体系,如野三关隧道3#暗河;而夹于吴家坪组(P2w)煤系地层与大冶组底部页岩两阻水层之间的长兴组(P2c)灰岩厚度大,因受到上、下阻水层的挟制,岩溶、岩溶水发育规模有限。
图2-3 马鹿箐隧道阻水层作用示意图
(3)产状(倾角)平缓的灰岩岩组中,若下伏为页岩,由于页岩的阻隔作用,岩溶、岩溶水发育多止于页岩。如马鹿箐隧道出口嘉陵江组(T1j)中发育一层厚度约70m的薄层泥灰岩,为相对阻水层,其倾角平缓,平伏于整个单斜斜坡,由于它的阻隔,强岩溶发育止于阻水层,尽管泥灰岩上方岩溶、岩溶水极发育,但泥灰岩阻水层下部灰岩洞体未遇见岩溶及岩溶水(图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