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资,其实说白了,就是对教育的一种投资,主要指的是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和个人对自身教育的投资。我们先来看看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资。
现今社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了第一位,他们愿意花更多的钱投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支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教育费用包括在校教育支出,以及补习班、兴趣班、家教等课外教育支出,各教育阶段侧重有所不同。以上海为例来说,上海市城市居民子女每学期的人均教育支出,小学生1603元、初中生2402元、高中生4447元。教育消费,如今成为上海居民家庭投资的一个新热点。
有人算过一笔账,到孩子上完中学家庭需要为孩子投资大概12万左右:幼儿园3年学费1.4万元,小学6年1.5万元,中学6年3万元。15年家庭支付的教育费6万余元,这还不包括日常的其他生活消费。如果把每个孩子的日常生活消费都包括在内的话,大概需要三十几万元。当然,这些日常生活消费也包括孩子上培训班、辅导班,请家教等一系列学费。
中国民间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投资热情。千百年来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的社会心理异常强烈,节衣缩食、砸锅卖铁也想让孩子上大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居民储蓄动机中,“为子女上大学做准备”的占44%,明显高于养老(38%)和购房(20%)。60%的人表示,为此举债也在所不惜。
家庭对孩子的投资主要是由家庭个人投资和自我扩张性、发展性投入两个方面组成。
家庭个人投资主要指的是孩子在校学习期间,家庭在正常的学校教育中应分担的费用,也就是培养一个学生所需要的费用中,由家庭来承担的那部分。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原则上国家承担大部分培养费用,不存在家庭个人投资的问题,家庭主要负担的是非义务教育的投资。由于非义务教育能够使受教育者受教育层次提高,人力资本、晋升机会、择业率等个人收益率提高,所以受教育者家庭应该分担一部分学费。
自我扩张性、发展性教育投入,是一种选择性教育投入,其实质是家庭为买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付出的费用,即购买教育服务所缴纳的费用。家庭购买的教育服务一般包括优质教育服务、名牌教育服务和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服务。在一般情况下,择校费、报课外辅导班的费用、购买与教育相关书籍的费用,以及在校外付出为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爱好、技能的培训班所需的费用都属于自我扩张性、发展性教育投入的范畴。
教育投资除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以外,还包括个人对自身的投资。(www.xing528.com)
在小雨的想象中,白领的小资生活应该是这样的:白天八面威风地去上班,下班约上两个同事或好友出去“腐败”一下;晚上在Supermar-ket买些喜欢的零食提回家,边上网边敷着面膜;周末要么去当个驴友,要么找几个朋友出去K歌,实在无聊就去酒吧喝两杯;没事去Hongkong转转,Shopping一下;每月奖励自己若干化妆品,若干新衣服……
然而当现实真正来临的时候才发现任何好运都会随着时间的溜走而贬值。现在小雨所在公司大部分同事都处于“充电”状态,有的参加英语班,有的参加计算机班,有的学习法律,甚至有的同事还把导游证考下来了。
这么拼命,究竟想达到一个怎样的状态?小雨说:“在一般的等级制度中,每个雇员都倾向于升至他不能胜任的级别。而要走向自己‘不能胜任的级别’,前提就是修炼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原地踏步就等于后退。通俗地说,就是谁都向往着升职,但对于新升任的职位,自己并不一定能适应,这就要求人们在升职前为自己的升值做好准备,也就是人们所谓的技多不压身。于是,上培训班就成了热门选择。对于上培训班,人们普遍抱有这样在一种心理:上培训班就是往自己身上多加了几个标签,说不定某一天这个标签就起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越发激烈,各种培训学校应运而生,从外语强化班、托福、雅思,到考研辅导班,再到电脑学校、MBA、ERP证书培训班等,可谓遍地开花。同时人们也意识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于是“充电”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重头戏,成为人们工作之余频繁往来之地。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约有80%的人都会参加一些培训班。
这种“充电”就是个人对自身的教育投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才的竞争越发激烈,就业压力增大,要想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教育投资成为很多职场人士必备的选择。“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争时代,能者居上,社会这个残酷的舞台是不会同情弱者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学习能力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关键也在学习能力的“较量”。
所以,忙忙碌碌的上班一族们,在工作纷繁之余,有必要随时对自己进行教育投资,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充电,只有电量充足,才足以承担工作的重任,才足以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职场考验。要让自己成为专业的人才,成为全面的人才,成为职场的精英,充电,刻不容缓!
投资箴言: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这是至理名言。知识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现代社会中,学识无疑能给一个人的成功构成优势。因此,什么都可以少,就是不能少了对教育的投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