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造舆论,航母没有用
1946—1967年,斯大林曾经制订了一个建造1500艘舰艇的计划,其中确定发展4艘航空母舰。当时担任苏联海军总司令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积极贯彻执行斯大林确定的战略规划,苏联航空母舰呼之欲出。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斯大林于1953年逝世,赫鲁晓夫继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此时,美国第一代战略核导弹研制成功,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基本形成,美国借此机会大肆宣扬核武器的威力和作用,针对苏联发展航空母舰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舆论战。1946年7月25日,美国在太平洋中部的比基尼岛进行了核爆炸试验。为了测试核爆炸对航空母舰的杀伤破坏效能以及航空母舰的抗核爆能力,美国海军把萨拉托加号和独立号航空母舰开往试验海域。原子弹爆炸以后,萨拉托加号航母在几个小时内就沉没了,而独立号航母则只是受到重创。美国从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航空母舰即使在原子弹面前也不是纸老虎,仍然具有一定的抗核爆能力,这为美国此后的航母发展之路奠定了基调。然而,美国对外却有意隐瞒试验结果,公开宣称航空母舰在原子弹面前没有任何生存能力,航母在未来核大战中毫无用武之地。在鼓吹“航母无用论”的同时,美国自己却马不停蹄地开工建造战后第一代福莱斯特级重型航空母舰。
舆论战是美国在虚拟战场战胜对手的一种特殊作战行动,作战的主要方法就是先确定一个作战目的,据此拟订一个作战基调,然后动员三个层次的人员广泛展开舆论战:第一个层面是政府高官和高级将领,第二个层面是民间智库中有影响的重量级的专家学者,第三个层面是社会各界相关人员。舆论战通常会持续一两年最多三年的时间,此间,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集中宣传,主要作战目的是宣扬“航母无用论”,为了掩人耳目,不能出现一种声音和一种观点,所以鼓励发表各种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观点。
在有关部门的精心组织下,针对苏联发展航空母舰而发起的一场舆论战悄无声息地展开了,美国各大媒体都在谈论航空母舰话题,辩论的主题是航空母舰在核武器时代还有没有用?大争论过程中,美国大肆炫耀三位一体和力量,夸大其核潜艇、战略轰炸机、陆基洲际战略导弹的巨大作用,声称在核武器的打击下,任何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等大型水面战斗舰艇都是不堪一击,一枚核炸弹就足以摧毁和击沉一艘航空母舰。美国专家学者、高级将领和政府高官们从政治、外交、军事和经济的角度分析了航空母舰发展的利弊,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推心置腹地劝告苏联及那些准备发展航空母舰的国家,一定要量力而行,三思而后行,最好是不要行动,因为航空母舰在核武器面前几乎没有任何生存力。
美国国内有关航空母舰没有用的观点很快被苏联情报部门整理上报,并以机密件印发供领导参阅。很快,美国有关“航母无用论”的主流观点在苏联高层领导中发酵,战略导弹部队、陆军部队、空军部队的高级将领率先反对,他们认为航空母舰只不过是一种目标而已,国家应该把发展的重点放在航空航天和陆军建设方面,海军不是扩张而是收缩。刚刚上任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听信了美国人的宣传,坚持认为未来战争就是核战争,在核武器面前航母是“浮动的钢铁棺材”,真正打赢未来战争,还要靠战略核导弹。赫鲁晓夫对于海军装备尤其是航空母舰是个外行,但他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在“导弹制胜论”的指导下,苏联得出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结论,苏共中央决定取消航空母舰发展的计划,转而加速发展导弹核武器。
航空母舰属于战略武器,否决航空母舰发展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战略决策的失误将直接导致国家战略方向的重大损失。在美国的诱骗下,苏联不仅终止了发展航空母舰的计划,还撤销了海军总司令的职务,这无疑是美国的一次巨大的胜利。之后,苏联开始以导弹核武器为重点加强装备建设,并决定在美国的后院古巴建立导弹基地,部署地空导弹和对地攻击导弹,直接对美国进行战略威慑。1962年7月,苏联决定在古巴部署60枚射程1000~2000公里的中程核导弹和伊尔-28喷气式轰炸机,导弹和飞机拆解后伪装成货物由苏联船只运往古巴,3500名军事技术人员陆续乘船前往。(www.xing528.com)
1962年8月,美国发现了苏联设在古巴的导弹发射场。随后,展开了紧锣密鼓的侦察监视和外交攻势。10月22日晚7时,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并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10月24日,载有核弹头的美国轰炸机进入古巴周围的上空,8个航母战斗群、90多艘水面战斗舰艇和68个飞行中队的战斗机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在加勒比海上布成了一个数千公里长的弧形封锁线,彻底封锁了古巴海域。同时,两栖登陆部队进入戒备状态,美国的战略核导弹全部瞄准苏联和古巴,一场毁灭人类的核大战一触即发。苏联情报部门获悉,如果苏联在10月29日之前不作出撤离导弹的决定,美国就会轰炸苏联的导弹设备和古巴的军事目标,并入侵该岛。如果苏联反击,核大战将在所难免。10月28日是一个星期六,莫斯科电台广播了赫鲁晓夫的表态,声称撤离已经部署的42枚导弹,所有海上舰船返回,30天内撤走全部伊尔-28型轰炸机。11月20日,肯尼迪总统宣布取消对古巴的海上封锁。一场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就此解除。
古巴导弹危机是“二战”结束之后美苏第一次大规模全面对抗,其结局是以苏联在美国海上封锁和核打击的重压之下满足美国的要求而结束。这个事件过后,赫鲁晓夫捶胸顿足,大发雷霆,虽然有核武器但不能用,虽然有海军舰艇但吨位太小无法远洋,只好在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严密封锁下撤回。这个事件让苏联深切地感到应该发展航母,如果有航母的话,就可以在海上跟美国进行对抗了。
1962年导弹危机之后,苏联海军力排众议,1963年紧急决定加速航空母舰的建造。由此,苏联第一代直升机航母莫斯科号于当年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船厂开工建造。
美国在欺骗别人的同时,自己却保持了足够的清醒。当苏联莫斯科号航母服役的时候,美国战后建造的一大批重型航空母舰早已驰骋于公海大洋。其中有两个最主要的级别,一个是福莱斯特级航母,一个是企业号航母。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1952年开工建造,1955年10月1日服役。该级第二艘航母萨拉托加号、第三艘航母突击者号、第四艘航母独立号分别于1952 年和1954年开工建造。到1959年,该级四艘航母全部服役,每艘航母的造价只有1.89亿~2.5亿美元。福莱斯特级航母标准排水量60000吨,满载排水量81163吨,装有4台C-7/C-11蒸汽弹射器,4部载重能力为4500吨的舷侧升降机,每分钟可弹射8架飞机,共搭载飞机70架。
1958年2月4日,美国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开工,1961年11月25日服役。1964年,企业号进行了史无前例的64天环球航行,途中无需加油和再补给,总航程3万多海里,充分显示了核动力的巨大续航力。企业号航母满载排水量85600吨,全长342米,飞行甲板宽76米。斜直两段飞行甲板上分别设有2部蒸汽弹射器,斜角甲板上设有4道拦阻索和1道拦阻网,升降机为右舷3部,左舷1部。其机库为封闭式,飞行甲板为厚达50毫米的强力甲板,在关键部位加装了装甲,水下部分的舷侧装甲厚达150毫米,并设有多层防雷隔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