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航母举步维艰
尽管苏联领导人和海军高层领导对航母不够重视,但为了与美国和北约全球争霸,苏联海军又不得不推行远洋进攻战略,海军要把自己的兵力推向远洋,没有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尤其是没有能够携载飞机和直升机的战斗舰艇是绝对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迫切的军事需求致使苏联高层领导人必须重新思考有关航母的发展战略。1964年,勃列日涅夫成为新的苏联领导人,国防部门的人事变动导致海军建设思路发生改变,开始重视航母等载机舰艇的建造。
苏联发展载机舰艇的指导思想与美国不同,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主要任务是全球巡弋,使用舰载战斗机对地攻击,同时进行反潜和反舰作战。苏联高层思考的问题最首要的是防止美国对苏联发动核攻击,由此再具体推断哪些作战平台可以携载核武器。战略轰炸机和洲际弹道导弹首当其冲,就海上方向而言,苏联最担心的还是战略导弹核潜艇。20世纪50年代,美国乔治·华盛顿号北极星战略导弹核潜艇服役,该型潜艇就装有能够对苏联进行核打击的战略导弹。美国服役的第一代北极星核导弹射程比较近,如果要想对苏联内陆本土进行核打击,就必须前往黑海等苏联中近海域进行发射。
面对来自海上的核威胁,苏联究竟如何应对,当时产生了重大分歧。主张发展航空母舰的人们遭到了围攻,反对者还是认为苏联海军的战略与美国不同,虽然将来发展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需要携载飞机和直升机,但并不是去攻击对方陆地和舰队,而最主要的是反潜作战,因为美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很容易从水下发射战略核导弹对苏联本土进行核打击。要发展载机舰艇又不能是载机的航空母舰,这样的设计总要求最终导致苏联海军打造出第一个世界怪物——莫斯科级“重型载机巡洋舰”。
1958年12月,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作出决策,建造代号为1123型的“反潜航空巡洋舰”,也就是苏联第一代航空母舰,其基本特征是直升机母舰,主要任务是反潜。1123型舰共建造两艘,首舰莫斯科号的研制周期为9年,1962年12月15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0号船台安放定位分段,1967年12月25日签署验收交付海军使用。而其姊妹舰列宁格勒号的建造周期仅为4年4个半月。该级舰服役后部署于黑海舰队,1995年退役。(www.xing528.com)
莫斯科级的出现是苏联朝着建造航母跨出的重要一步。莫斯科级与意大利的维多利奥·维南多级和法国的圣女贞德级直升机航空母舰相似,只是搭载了更多的直升机,以执行反潜任务。舰体采用法国和意大利首先开创的混合式舰型,舰前半部为典型的巡洋舰布置,舰后半部则为宽敞的直升机飞行甲板,飞行甲板长81米,宽34米,2部升降机可直通甲板下的机库,另在烟囱桅底部亦有小型的机库,共可容纳14架卡-25荷尔蒙式直升机。1967年雅克-36垂直起降飞机服役后,海军开始研究将其部署到水面舰艇上。后来雅克-38服役后,也只是在舰上进行测试,没有正式装备。莫斯科级曾试图搭载米-14薄雾式扫雷直升机,由于该机体形过于庞大,无法经由升降机进入机库,因此只能停放在飞行甲板上。
莫斯科级舰全长189米、舰宽34.1米、吃水7.6米。标准排水量14600吨,满载排水量19200吨,2台蒸汽轮机推进,航速29~31节,续航力6000海里/18节,舰员850人。作为一艘反潜巡洋舰,前甲板布满了各式武器系统,其中大部分为反潜武器,包括:2座双臂SA-N-3防空导弹发射装置,1座双联SUM-N-1反潜导弹发射装置,2座双联AK-257型57毫米炮,2座12管RBU-6000反潜火箭发射器,2座5联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万事开头难,莫斯科级航空母舰虽然非驴非马是一个四不像,但毕竟苏联在发展载机舰艇方面迈出了第一步。这艘舰艇从服役到退役完整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与苏联后来的航母相比还算是辉煌圆满。从技术角度来看,莫斯科级航母对苏联后来航空母舰的发展没有太大的技术突破,这艘舰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一艘重型巡洋舰,航空母舰的味道并不浓厚,只不过是在舰艇后部加设了一个飞行甲板而已,这样的飞行甲板只能携载直升机,连垂直短距起降飞机和重型直升机都难以携载,所以说它是航空母舰真是有点牵强。尽管如此,莫斯科级还是为苏联提供了在舰上操作飞机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教训对于后续基辅级航母的研制和建造是非常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