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上攻击向精确化发展:武器装备决定战役样式

海上攻击向精确化发展:武器装备决定战役样式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上攻击向精确化发展武器装备的战术和技术性能决定战术和战役的样式,“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便是这种逻辑的最佳诠释。信息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使海战规模和样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高性能舰载机和巡航导弹等远战兵器在局部战争中的大量使用,使超视距攻击、不见面的战斗成为可能。避实就虚、避强击弱、避开位于战线前沿机动的有生力量,攻击固定的防守较松懈的后方目标已成为现代海上局部战争的一个重要特色。

海上攻击向精确化发展:武器装备决定战役样式

海上攻击向精确化发展

武器装备的战术和技术性能决定战术和战役的样式,“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便是这种逻辑的最佳诠释。兵器时代的海战,主要武器是刀枪剑戟和桨帆战船,规模虽盛大无比,但作战效能低下,两军交战多短兵相接和接舷作战,基本没有什么作战距离可言,通常是近战接敌,靠高强而精湛的武艺和独特的水战战术来夺取海战的胜利。

热兵器的发展先后使后发滑膛炮、前装滑膛炮、后装滑膛炮和威力巨大的线膛炮装备海军舰船,致使海上作战距离从十几米、几百米、几公里,一直扩展到十几公里,谁的舰艇能够装备数量众多、口径巨大的火炮,谁就拥有海上作战的强大火力。就这样,一艘舰艇携载的火炮数量从几门发展到十几门、数十门甚至上百门,舰艇钢铁装甲厚度从几十毫米猛增到半米,甚至一米多厚,从而导致舰艇吨位越来越大,千吨级、万吨级舰艇司空见惯,到“二战”末期,六七万吨的主战舰艇已不在少数。把数量众多的“大舰巨炮”排成战列线,在海上组成堂堂之阵,对敌展开火力突击和机动作战是19世纪和20世纪中期以前的典型作战样式。

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的出现虽然对“大舰巨炮”制胜的观念形成挑战,但在海上舰队作战样式方面却没有任何改变,相反,在海上战役规模上反而有所增大。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时,出动了由6艘航母、423架舰载机、24艘大中型舰艇和5艘潜艇组成的海上联合舰队。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中,日本、美国双方共出动了5艘航空母舰、266架舰载机和47艘舰艇,进行了第一次纯航空母舰编队对抗的海上大决战,双方交战距离第一次超出目视距离和20公里的舰炮射程,所有护航舰艇都一弹未发,任凭航空母舰舰载机进行海空一体的激烈交战。

中途岛海战中,美国、日本双方兵力规模再度攀升,共出动了8艘航空母舰、106艘大中型水面舰艇,此战迫使日本转入战略守势。在决定太平洋战争最后胜利的莱特湾大海战中,仅美国海军便于1944年10月出动34艘航空母舰、1400余架舰载机和岸基飞机、147艘大中型水面舰艇和29艘潜艇,总兵力14万人,向日本海军发起海上总攻,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后一次航空母舰编队相互对抗的海上战役。冷战时期,美国、苏联虽然在公海大洋经常进行对抗和对峙,但并没有发生过任何大规模的海战或冲突。(www.xing528.com)

信息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使海战规模和样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在过去的近战、接舷战、战列线式作战等传统海战样式中,规模庞大的海上编队、巧妙的战术动作、抢占有利的攻击阵位、利用夜幕掩护进行勇敢拼杀等往往成为夺取海战胜利的重要保证。现在,远程侦察、监视、导航和指挥控制系统可以确保巡航导弹、飞机等远程武器在敌人领海、领空、领土甚至防区外进行发射,光电技术、隐形和夜视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各种兵力兵器利用夜暗发起攻击,战争不再分白天和黑夜、前期和后期、前线与后方,非线式、非常规、全天候式的战争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样式。由于航空母舰舰载机和舰载巡航导弹可以在1000公里以外的公海海域对陆地目标进行大纵深精确打击,所以对舰艇数量的多少、舰艇机动能力的强弱和舰艇战术动作的要求已经不高了,巧妙的战术动作似乎显得多余而无效,全纵深不见面的精确打击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

在现代海战场上,发现目标就意味着命中目标,而命中目标就意味着摧毁目标。谁先发现对方谁就能获得主动,谁能先发第一枪就能先胜一筹,海上作战中的主动进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高性能舰载机和巡航导弹等远战兵器在局部战争中的大量使用,使超视距攻击、不见面的战斗成为可能。避实就虚、避强击弱、避开位于战线前沿机动的有生力量,攻击固定的防守较松懈的后方目标已成为现代海上局部战争的一个重要特色。前线与后方的概念已经模糊不清,战争爆发后,可能前线无战事但后方却遭到极大的破坏,用于支持战争的工业、能源交通军事基础设施可能被首先摧毁,前线的军队处于孤立无援和被动挨打的境地。

肯尼迪号航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