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管理哲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管理哲学及其研究对象
关于管理哲学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界定。下面介绍几种观点。
英国管理学家谢尔凳1923年出版了一本名叫《管理的哲学》的书,在这本专述管理哲学的专著中,他说:“本书不是从事阐述某一种特殊的管理,而是试图阐明统治整个管理实践的目的、发展路线和原则。”[7]可以看出:他把管理哲学看成是指导整个管理实践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把“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明确化了。
美国哈佛管理丛书《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对管理哲学是这样界定的:所谓管理哲学,系指事业最高管理主管为人处世之基本信仰、观念及价值偏好等。也就是说,管理哲学主要内容是管理活动中人的地位及人的价值观念。这就把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深化了。而这实际上就是指深层次的企业文化。
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更多人把“管理哲学”看成是一种“经营哲学”、一种组织文化(企业文化、部门文化等)或一种价值观。如:2000年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邱卫东、侯书森主编的《经营哲学》,实际上就是“百年企业巨头成败启示录”。在该书前言中有这么几段话:
·无数企业巨子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启示,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经营观点、思想和理念,也就是经营哲学。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营是心智、手段和投机的综合运用,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经营是智慧的较量,意志的抗衡,创新的集合,战略的艺术,是一门哲学——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是经营观点的透视、思维的凝炼、理念的升华。每个经营者都在实践中丰富着经营哲学的内涵,创造经营哲学的原理,每一个人都是经营哲学的真正作者,经营哲学从本质上也就是弘扬成功企业家的人生哲学。
·新的世纪企业该如何经营?新世纪渴望着高水准、全方位的经营人才。“工夫在诗外”,新型企业家首先应是政治家,在商海中才能确定航向,决定进退;再者应是外交家,在人海中才能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更重要的应是一位哲学家,才能站在红尘之上,俯视经营规律,激发超常智能,启动超前意识。
官鸣先生在他著的《管理哲学》中认为:“管理哲学是关于管理观的理论,这种管理观已不是各种具体的管理理论的原则或原理,而是对之进行哲学的概括和提升所形成的关于管理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概括地说,管理哲学所研究的是:‘一个主要矛盾,两个基本问题’。”[8]这里说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指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矛盾;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组织与个人的问题,二是组织与环境的问题。他认为,管理作为一个社会活动系统,它包含着管理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评价活动。而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就构成了整个管理活动系统的两极,缺一不可。
由毛卫平、韩庆祥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的“新兴哲学丛书”《管理哲学》中是这样概括的:什么是管理哲学?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从哲学的层面上思考管理问题。管理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要研究谁管理、管理谁、怎样管理以及为什么要管理等。故该教材讲了八个基本问题,形成了全书的逻辑体系:管理发展论、管理主体论、管理客体论、管理方法论、管理决策论、管理组织论、管理控制论和管理文化论。
我们认为,管理哲学可分为广义的管理哲学和狭义的管理哲学。
广义的管理哲学又有体系化与非体系化之分。所谓体系化的管理哲学,就是由专门的理论工作者按一定的逻辑体系编写而成的管理哲学的理论,其突出的特点是系统性和全面性。我们同意官鸣先生所给出的定义和所指明的管理哲学的研究对象,即管理哲学是关于管理观的理论,这种管理观已不是各种具体的管理理论的原则或原理,而是对之进行哲学的概括和提升所形成的关于管理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概括地说,管理哲学所研究的是“一个主要矛盾,两个基本问题”。
所谓非体系化的管理哲学,主要是指人们(特别是那些长期从事管理实践的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些管理思想、管理理念以及与管理有关的各种观点等。它突出的特点是非系统性(零散性)和明确的针对性,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语录体,即我们日常所见的名言、名句等。
狭义的管理哲学则是指一种组织文化,即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组织文化中的深层文化体系。这个组织可以是企业、公司、中心、学校、机关、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如企业管理哲学就是指企业文化结构中的深层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的结构表就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的关系。
1.企业文化的结构
企业文化的结构表
2.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1)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的生产环境是一个企业精神风貌的直接体现,是企业的“衣妆”。
(2)企业的产品:产品是企业的符号,是企业文化的凝固。(www.xing528.com)
(3)企业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行为的规则总和;企业的制度文化是连接企业深层文化和浅层文化的中枢和纽带。
(4)企业文化传统:企业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在企业中的发扬;相应的,通过企业文化,又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5)企业的道德规范:企业的道德规范是用来调节和评价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的总称。
(6)企业精神:是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意识和信念。
(7)企业的经营哲学:就是企业的指导思想,体现出企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8)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员工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对事物的判断标准,用此标准,员工就知道什么重要,什么可有可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宝贵的,什么是可抛弃的。
在理论界,许多人已经把企业文化看作是企业管理的一种理论,并称之为管理理论发展的第四阶段。即第一阶段为古典管理理论;第二阶段为行为科学阶段;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第四阶段就为企业文化阶段。可以这样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种理论,其中包含了企业管理哲学。所以说,企业文化是管理哲学的应用与具体化;管理哲学对企业文化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管理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管理哲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运用一般哲学原理吸收各门科学的理论成果和方法,在管理科学的基础上,探索管理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形成系统的管理观和管理方法论的一门哲学学科。
1.管理哲学与哲学的关系
用一句话来表述他们的关系就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管理哲学则是将一般哲学运用于管理领域所形成的一种部门哲学;管理观和管理方法论是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管理领域中的具体表现。马克思主义管理哲学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分支科学。
2.管理哲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用一句话来表述他们的关系就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管理哲学是关于管理观的理论,是对人类一切管理活动(如经济管理、政治管理、社会管理、企业管理……)所进行的哲学概括和提升,从而形成关于管理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共性、一般和抽象;而管理学则主要是对管理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所必须坚持的一些具体的原理、原则和方法进行的研究。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个性、特殊和具体。所以,管理哲学与其他具体的管理如企业管理、市政管理等之间的关系就是一般和具体的关系。它们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管理哲学属于哲学范畴,它所研究的是各种管理中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提供关于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原则;管理学则属于实证科学范畴(具体科学),它直接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为人们提供有关管理的相对具体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其中管理领域不同,其原理、原则和方法也就不同)。所以,二者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不能相互替代。
(2)联系: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管理哲学根植于管理学的土壤中,以各种管理理论作为自己的原料,从中概括和提升出管理哲学的范畴和理论,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第二,管理学又须以管理哲学为指导,或者说管理哲学又为管理学以管理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从而丰富和提升管理理论;第三,管理哲学与管理学的区分界限并非是十分明确的,管理学中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范畴和原理本身就带有哲学的意义。如:管理关系的二重性原理、系统性原理、人本原理、效益原理(价值原理)等。
从管理哲学与一般哲学、管理学的相互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哲学并不是用管理的实际事例来说明一般哲学原理,也不是在管理学的内容上加上若干哲学观点就可以形成的。它是在一般哲学原理的指导下,在管理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管理观和管理方法论,它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学科层次。在学科的地位上看,它介于一般哲学与管理学之间。对于哲学来说,它是应用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对于管理科学来说,它又可以作为自己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3.管理哲学与其他具体学科的关系
总的来说它们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管理哲学和各门具体学科的区别就在于各自均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为:①管理哲学不断吸收各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成果,用以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规律性问题,如果离开了现代各门科学的成果,就不可能有现代管理科学,因而也就不可能有现代管理哲学。特别是现代各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计算机科学以及心理学、生态学、运筹学等,均与管理学、管理哲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②管理又是一项社会活动,渗透和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哪一门科学的研究过程,都不可能离开管理,离不开管理,也就离不开管理哲学。
总之,管理哲学是运用一般哲学原理,吸收各门科学的理论成果和方法,在管理科学的基础上,探索管理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形成系统的管理观和管理方法论的一门哲学学科。这就是管理哲学的性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