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常识:了解个人空间理论,认识内心自我保护

心理常识:了解个人空间理论,认识内心自我保护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人空间理论我们想象这样的场景:下班后,感到特别疲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生活空间,如座位、床位、办公桌……虽然很少有人会注意个人空间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站的近还是远来判断两个人的亲密关系或彼此是否感兴趣。其实,我们留有心理上的个人空间,同样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心理常识:了解个人空间理论,认识内心自我保护

个人空间理论

我们想象这样的场景:下班后,感到特别疲倦。到在公交车站等车时,我们特别盼望上车后能有个位子坐一坐。车来了,很幸运,一上车就看到有空位子,只是都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而且在第一和第五个位子上已经有两个陌生人坐好了。那么,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坐在哪个位子上呢,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这样的选择有没有普遍性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原因使你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我们再想象一下,会场中有10个依次排列的座位。在6号和10号位子上已经分别坐上了两个人。这时,我们走进了会场,与这两个人互不相识,那么我们最有可能选择第几个位子坐下呢?

心理学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在这种情况下,走进会场的第三个陌生人一般会选择8号位子,而走进会场的第四个陌生人一般选择3号或4号位。在这里,这些参加实验的被试都是彼此不相识的,为什么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会做出几乎相同的选择呢?

心理学家发现,陌生人之间在自由选择位子时一般遵循这样的法则:既不会紧紧地挨着一个陌生人坐下,而任由其他许多空位子空着:但同时,也不会坐的离那个陌生人太远。如果我们真的紧紧地挨着陌生人坐下,人家就会变得十分不安,有可能把身子移向另一边,甚至很有可能索性换一个位子坐,而我们也极有可能会觉得很不自在。

反过来,如果我们选择了离那个陌生人很远的位子坐下来,这样又有可能会无声地伤害了人家,给人以自己有地方不对劲,遭到了嫌弃的感觉。所以,我们通常选择既能给人留有一定空间,又不会对人家造成无声伤害的位子。这就是“尊重个人空间的适当疏远的原则”。

实际上,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假设我们正在图书馆里看书,周围没有什么人,这时突然有一个陌生人坐在了紧靠我们身边的位子,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人有点奇怪。明明有那么多的空位子,干吗非要坐在我的身边呢?于是我们会一下子觉得别扭起来,不能再像刚才那样专心地看书了,甚至我们所有的防御系统也不由自主地启动了,那么干脆自己换了一个座位得了,省得别人在身边不自在。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生活空间,如座位、床位、办公桌……不喜欢别人侵占,有时即使最好的朋友去坐(占),我们也会在潜意识里也感觉别扭。即使在公共汽车上,我们也都喜欢一个人独占两个人的座位;看电影、看戏时人们不得已地坐在互相紧挨着的座位上,若空座位很多,人们宁肯到较偏的座位上就座,而不愿坐到中间与别人紧挨一起。

美国西北大学霍尔做了大量的研究,得出人们交往的“人际空间”结论。

霍尔指出1英尺半(45.72厘米)的接触,是角力、调情或亲昵的交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互相传递的信息,就不仅仅是靠语言,而且靠接触、微笑、身体的热度,每人都能感受到对方呼吸的快慢、皮肤肌理及颜色的变化等微妙的觉察。

1英尺半到2英尺(60.96厘米)是私人的空间距离。它相当于生活在非接触性文化中的个人企图维护的私人空间的大小。而这种空间——则是做妻子的可以自由自在地呆在丈夫的私人空间内,若其他女人试图这样做,她就会醋意横生、大发雷霆。

远而言之,私人空间距离可延长到2英尺到4英尺(121.92厘米),基本上与人臂等长。在这个距离讨论个人问题是比较合适的。

而4英尺到7英尺(213-36厘米),则是正常的社会的距离。比如在办公室里,一起工作的人们总是保持这种距离进行交谈。社会距离可延长到12英尺(365.76厘米),一般正式会谈就保持这个距离。有趣的是,重要人物的桌子都被制作得非常大,足以方便别人和他谈话时保持上述距离。

到了12英尺以上则是公共距离,它对讲演者与听众人们之间极为生硬的谈话是较适用的。(www.xing528.com)

可见,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个人空间。而这个个人空间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容侵犯的,但又不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

在生活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女人比男人相互间站的更近些。在马路上我们经常看到两个女性手牵着手走路,不论是两位女性自己,还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都觉得很正常,也很自然。她们甚至可以在等汽车时相拥在一起,抵御风寒,行人也不觉得奇怪。但如果是这样的两个男人在勾肩搭背,就会引起行人的注意和嘲笑,当然他们自己也会不舒服。

除了种族和性别在个人空间使用上有差异之外,还有一些本质上的差异是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人们越亲密,越友好,他们就站的越近;而陌生人有可能站的较远一些。但如果一个人想和对方交朋友,他也会在谈话时离对方近一些。而如果他讨厌他的话,那他很有可能会无意识地向后挪一挪。虽然很少有人会注意个人空间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站的近还是远来判断两个人的亲密关系或彼此是否感兴趣。尽管有的时候我们会靠得很近,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喜欢有一定的空间。

同样,人们在心理上也是有一个距离的,一个人心理上的个人空间也是不容侵犯的。著名的电影明星,美丽动人的嘉宝曾叹息说:“他们不让我单独呆着。”这是名人在私人空间遭到侵犯时所发出的无可奈何的叹息。许多名人都有这种苦恼,众多的追星者们使明星们无法过他们想过的生活。其实,不仅是名人有这种对于私人空间的需求,平常人也会有私人空间被侵犯时所产生的苦恼。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物,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必须过社会生活,必须与他人保持一定程度的交往。有时候,人只有在人群中才感到安全,才有一种归属感。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另一方面,与人交往时,即使是在集体生活之中,人们仍然希望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天,藏着一些秘密,有些是鸡毛蒜皮,但有些也许真的不可告人。除了一两个朋友外,我们常常不希望太多的人了解自己的隐私,就是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也会注意不要把一个赤裸裸的“我”给对方。

其实,我们留有心理上的个人空间,同样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当别人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时,我们如果是个十分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么也许那个人会十分崇拜我们,但是大多数人都只是个普通的人,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那我们就很容易让人觉得失望,甚至由于他人把我们看得太清楚,发现了我们太多的缺点而不喜欢甚至厌恶我们。

所以说,当别人太了解我们时,也许正是我们失去魅力的时候。因为我们潜意识里都渴望被别人喜欢,而又知道自己不是完美的,有缺点,有不足,所以我们通常的情况下不希望被别人过分了解。通常男人比女人的自尊心、虚荣心强得多,所以我们看到常常是女人更爱说知心话。

长期以来,许多人总以为朋友关系,越是能达到双方都各自愿“把对方的一切都吸收到自己的生命中去”的地步,就越是亲密、正确。殊不知,在走向这一“亲密关系”的路途上,是有许多险情的。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朋友之间原先的关系是简直到了亲密得不能再亲密的地步,谁知陡然翻脸后,竟变成了比仇人还仇人的状态。

当然,人们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没有绝对的意义,需要的个人空间大小和我们对侵犯的反应取决于特殊的环境。在马路上,即使行人很多,空间很小,我们也不会在乎别人是否离自己太近,觉得这是合情合理的事。

相反,如果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别人都留有很大的空间,总像是在躲着我们,此时我们就却会觉得不安,并且希望与人能够亲密地交谈,友好地接触。确实,人们都需要个人空间,但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对这个空间那么敏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