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庄子的寓言《庖丁解牛》揭示认知地图效应

庄子的寓言《庖丁解牛》揭示认知地图效应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知地图效应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有一篇寓言叫《庖丁解牛》。如果用心理学的角度这来解析这篇寓言,它所产生的是“认知地图”的现象。什么是认知地图呢?根据这一实验,托尔曼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进学习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机械的观点,构建了“认知地图”的理论。正是由于人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地图,所以能够通过个人体验的刺激来学习很多东西。

庄子的寓言《庖丁解牛》揭示认知地图效应

认知地图效应

春秋战国时期庄子有一篇寓言叫《庖丁解牛》。

庖丁给惠文王杀牛卸骨,他用手摸索的动作、用肩膀顶的动作、用脚踩的动作、用膝盖抵的动作,以及发出的各种响声还有刀割的声音,没有不符合音律的。这些声音合了《桑林之舞》和《经首》的节奏。

文惠王说:“啊,好啊!你的技艺怎么到了如此境界?”

庖丁放下刀回答道:“我所追求的是‘道’,超越了技艺。我开始杀牛卸骨的时候,所看到的不过是一只牛。3年后,已不再看到整只牛了。到现在这个时候,我用意识去感觉,而不用眼睛去看了,基本停止了感官的作用,而全靠意会。我按照客观规律,在卸骨头的关节时,让刀进入关节的缝隙,按照它本来的样子拆卸,连韧带和关节都未用刀去碰它,更何况大骨头呢!好的厨师每年换一把刀,他们的刀是用来割的;一般的厨师每月换一把刀,他们的刀是用来砍的。”

“现在我的刀用了19年了,杀牛数千条了,而刀刃仍像刚磨好的一样。牛的所有关节都有缝隙,而刀刃极薄,极薄的刀刃在缝隙中,有足够的空间游动了,所以我的刀用了19年而刀刃仍像刚磨好的。每到筋骨聚结的地方,我知道那里不易拆卸,就小心翼翼,目光不动,行动迟缓,只微微动刀,到霍然卸开时,整头牛就像土散在地上。此时我提刀站起,骄傲地四下看看,感到心满意足,仔细把刀收好。”

如果用心理学的角度这来解析这篇寓言,它所产生的是“认知地图”的现象。这个理论是心理学家托尔曼发现的。

用托尔曼的现代理论来解释,庖丁的脑海中已经有了牛的整体解剖图,所以用刀可以游刃有余。

什么是认知地图呢?心理学家托尔曼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来说明这个概念。(www.xing528.com)

实验是用大白鼠在通道内进行的:

最初训练白鼠熟悉所有的三条通道,并已形成了按着1、2、3的先后顺序选择通道。实验时。首先在A处将通道1堵塞,这时白鼠选择通道2跑到食物箱。当在B处堵塞通道时,白鼠并不像以前形成的习惯那样,先选择通道2,然后再选择通道3,而是避开通道2,马上选择通道3。

托尔曼认为,白鼠跑通道时头脑中形成了通道的认知图,或在头脑中形成了符号格式塔。它们能够按照认知图去行动,而不是依靠盲目的行为习惯行动。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习的中介过程,即认知过程的研究,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根据这一实验,托尔曼把认知主义的观点引进学习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理论把学习看成是盲目、机械的观点,构建了“认知地图”的理论。

正是由于人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地图,所以能够通过个人体验的刺激来学习很多东西。美国科学家通过对类似现象的研究发现,人们不一定亲身去做,也能学到一些东西。

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尔夫球教练之一阿列可斯·莫里森曾经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心理训练方法。他说:只要坐在安乐椅上,在心里练习他所谓的“莫里森七要诀”就能减少高尔夫球的杆数。他认为,高尔夫球比赛中心理因素占90%,身体因素占8%,技巧因素占2%。莫里森训练法的中心是:“要把一切事情做成功,你首先对这件事情要有一副清晰正确的心理图像。”

这种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很多人在学习中,过于注重技术而忽视视野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但实际上,对于事物的真实了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心理认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