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心理定律
战国时代,在齐国有一个小镇,镇上住着两个自命不凡、爱说大话的人。他们平时总爱自夸为全世界最勇敢、最不怕死的人。他们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
有一天,这两个自诩最勇敢的人碰巧同时来到同一家酒楼喝酒,他们在酒楼里遇见了。两人寒暄了一番后,便选中一张桌子坐下采,一起喝酒。他们喝了一会酒,聊了一会天,渐渐觉得有酒无肉有点乏味。其中一个“最勇敢”的人提议说:“老兄,咱们叫酒店厨师弄点肉供我们下酒如何?”
另一个“最勇敢”者答道:“不必了,你我身上不都长着肉吗?听人说腿肚子上的肉是精肉。我们就割下来下酒,又新鲜、又干净,不是更好吗?”第一个“最勇敢”者也不甘示弱啊,就只好同意了对方的提议。
于是,他们每人喝了一碗酒后,各自抽出身上的腰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放在酱盆里蘸一下,就吃了下去。就这样,他们边喝酒,边吃肉,当然,没有过久,他们就因为失血过多而相继死去了。
我们看到这个故事,一定觉得这两个人太愚蠢了。不过,这只是个寓言故事而已。勇敢本来是很好的品质,它能帮助我们战胜危险和困难。但是盲目的逞勇斗狠却是无聊的行为,是愚蠢而可悲的。而且吃自己的肉,也够恶心的,如果我们对这种行为感到厌恶的话,就不会做出那样的蠢事了。
厌恶,是人人都体验过的一种情绪。厌恶心理具有种类和程度的差别,既有强烈的,女性看见就想呕吐,听到就觉浑身痛苦难忍的;也有程度轻微的,如不大合得来,不想见面等等。对于厌恶的人或事,既有采取敬而远之、畏惧、回避等消极的办法的,也有采取攻击性的积极办法的。(www.xing528.com)
厌恶情绪似乎是一种比较消极的情绪。因为惧怕某一个人,似乎说明你有弱点:而讨厌某一个人似乎说明你有偏见,任性、固执。其实,仔细分析厌恶的心理活动,就不难发现,厌恶心理也有它积极的一面。心理学理论认为,厌恶回避本身常常可以产生自身防卫的效果。“厌恶”、“讨厌”等判断的产生。正说明了人在一定条件下的行为,是经过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盲目的行为。
厌恶感是高级动物的一个标志。比如拿高级动物类人猿和低级动物蛇相比,就会发现类人猿具有丰富的厌恶情绪。而它往往会避开强敌,不会在那些不可能取胜的搏斗中身负重伤甚至丧命。而蛇呢,它只要开始与对手搏斗,就会拼到用尽最后一点体力,而不会相机而逃,因此常常落个惨败的下场。这说明,蛇不具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手的能力。
其实,厌恶情绪也有积极的作用,就是防止我们做不利于我们的事。在人类社会里,性格内向、生性老实的孩子同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相比,虽然缺乏积极性、进攻性;但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行为中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对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判断往往比较客观。所以,他们具有很好的防卫本领,不会为不可能取胜的“搏斗”而弄得头破血流。
如果上面故事中的那两个“最勇敢的人”像一般常人一样,对“好勇斗狠”有深深的厌恶,还怎么会无谓地送命呢?
孟子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所厌恶的事情,往往是对我们不利或对别人不利的事情,也是我们不该做的。比如我们对撒谎一般都有一种本能的厌恶。但是为了某种利益,我们却可能违背自己的本性,去欺骗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事后,我们可能又会为此而感到厌恶自己。如果经常做这样品行不端的事,久而久之,会让我们的心态变得很不好。而有时我们热心帮助别人,即使暂时吃点小亏,也会因为心灵的满足而感到愉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