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深化定律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
实验者让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以猜谜的形式回答几个问题,问题一共有七个,比如“吸烟会使尼古丁进入肺部,因此……”,“大多肺部病变都是吸烟引起的。”“肺部一旦吸入尼古丁会导致肺癌,因此……”等等。
从问题的顺序来看,当然应该填写对吸烟采取否定态度的文字。当时,将被测者分成三组分别接受三种类型的实验:
第一种是七个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已知,自己补充六个问题,第二种是七个问题中有三个问题已知,自己补充四个问题,第三种是七个问题中有五个问题已知,自己填写两个。
当被测者回答完问题之后,组织者调查了他们对吸烟的态度。补充问题多的人,也就是对吸烟批判的问题自己思考补充比较多的人,对戒烟的重要性认识得更深刻。而补充问题少的吸烟者反而有被强迫的感觉,对禁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感。
这个实验证明,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能够起到约束自己的作用,而从别人那里得来的结论,被强加于自己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我们自己也可能体会到这样一个规律,就是我们对自己不理解的东西读出来,或者对别人讲一遍,自己也变得似乎更明白些了。比如有时我们把一篇本来不太理解的文章抄写一遍,就感到对它的理解增加了。(www.xing528.com)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角色深化”。那什么又是角色深化呢?
就像演员根据剧本演绎出各种性格的人,尽管一个角色是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是在演绎过程中,那个角色开始渗透进自我,渐渐地,本来的自我也开始向那个角色发生转变。这就是角色深化。而心理学上的“角色深化定律”是指我们在表达一个不理解的东西时,逐渐会深入到这个理念里面去,会加深对它的理解。
看来,对本来不一定赞成的观念,自己表达一遍,会使心理上更加靠近这个观念。这个定律有时被用在工作中应付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人。
我们都知道。在工作中,内心对上司的意见不赞同的部下总是有的。这样的部下,如果上司让他向其他部门的人解释这个意见,下属即使很不情愿,也必须去做。这就需要他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要组织一些数据和图表,建立简单清晰的主题脉络,还要准备应对其他人可能提出的质疑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部下可能会发现上司意见中有价值的部分,可能还会发现上司的想法比自己的成熟得多,从而转变自己,接受上司的意见。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对于不赞成自己意见的一方,有时与其用强有力的方式进行说服,还不如让对方作为自己意见的代言人,去向其他人说明更有效。而且,作为上司,如果不给部下任何负担,自己工作做得过细,使下属没有机会自己思考,就难以使部下与自己产生共鸣,将工作干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