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桑奇复制”美国怕不怕?
出庭受审、重金保释等一系列事件,也没有使“维基解密”网创始人阿桑奇丧失顽强斗志。2011年1月底,阿桑奇做客美国一档新闻节目中,自爆网站“绝杀”,称被逼无奈时,一把密匙将赋予全球10万人解密能力,而这些人将接替维基解密网的使命,这就是所谓的“阿桑奇复制”。在2010年,阿桑奇在全球机密的汪洋大海中激起惊天巨浪,且未有罢手之意。眼下他手里掌控着重量级银行的丑闻却又不急于公布,只想看着“华尔街瑟瑟发抖”。
阿桑奇出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栏目中,和主持人史蒂夫·克罗夫特侃侃而谈一小时。阿桑奇称,维基解密网站设有终极“绝杀”,当网站遭围堵封杀、成员被审判关押之日,“绝杀”将作为“万不得已的最后手段”给世界以重磅一击。
阿桑奇信誓旦旦称,维基解密系统中有尚未公开的加密文件的备份,“我们已经把这些备份文件发送给很多人,大概有10万人”。当这些人接收到维基解密发来的密匙,就能解开手中的密件,成为网站“继任者”,那时就将复制出至少10万个维基解密网站。主持人问及何种情况下维基解密会动用“绝杀”,阿桑奇答称:“如果我们的人被大批关进监狱或遭到暗杀,那时我们将感到难以为继,只能交由其他人来完成未竟的事业,那时,就是维基解密释放密匙的日子了。”
与主持人交谈中,阿桑奇乐于接受“英雄”、“恶棍”、“恐怖分子”等评价,但拒绝被称为“殉道者”。主持人说,有人认为,阿桑奇大量公布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情报及美国密件,表达的意图就是“反对美国”。阿桑奇却称维基解密的价值观与美国独立运动时期等同,与建国元勋杰斐逊和麦迪逊的观点一致。“我们根本不是试图破坏美国政府而运作的社会活动分子,而是一群自由新闻人,”阿桑奇认为,维基解密泄密的内容“无非是一个文明、公正的社会所需要的原始材料”,“倘若没有这些材料,人们就会在暗夜中迷失方向”。阿桑奇说自己对美国的打击报复早有预料,但美国政府没有能力关闭他的网站。
前不久,瑞士最大泄密者、前银行家鲁道夫将两张“银行丑闻”光盘交予维基解密,如今鲁道夫已身陷图圄,阿桑奇还没有泄密的意思。“这份数据多达5G,但我并不急于公布。”阿桑奇称,自己就喜欢看各大银行惶惶不可终日的样子,“他们坐卧不安,都在担心下一个会轮到自己”。2010年11月底,资产巨大的美国银行股价重挫3%—5%,就是因其成为下一个维基解密爆料对象的流言传播所致。(www.xing528.com)
《60分钟》里,阿桑奇始终拒绝“揭秘自己”,他丝毫不肯谈及瑞典检方指控他性侵犯和他多次出席英国庭审的细节。美联社报道称,接受采访时的阿桑奇,已经处于英国警方的严密监控之下。在英国,他被软禁在一栋600英亩的田园牧歌式的房屋里,脚下绑着监视环,每晚10点宵禁,只能有限度地接触网络。
2011年1月底,英国《卫报》己者雷和哈丁共同撰写的《朱利安·阿桑奇秘密之战的背后》一书正式上市。《卫报》刊文披露了新书的部分内容。据描述,在一个伦敦的晦暗夜晚,一名身材高大的“老妇”在数人陪伴下钻入一辆红色电动汽车,汽车故意驶上小路,不时转换方向,或干脆停在路边熄灭车灯,试图甩掉可疑车辆。书中描写的“老妇”就是阿桑奇,《卫报》称,他为摆脱美国情报人员的跟踪,有意“男扮女装”,而这一幕其实对阿桑奇来说很平常。
书中还揭秘了阿桑奇的身世。据透露,阿桑奇27岁才知道生父何人。1970年,在一次反越战示威游行中,阿桑奇生父约翰·希普顿与当时仅17岁的阿桑奇母亲相遇并坠入爱河。希普顿是个叛逆青年,孩子出生不久便离开这对母子,很多年对他们不闻不问。20多年后,父子两人首次见面,阿桑奇惊觉自己继承了工程师父亲强大的逻辑和异常冷静的思维。
(曾欧燕 编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