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美报业集团近年重组回顾

欧美报业集团近年重组回顾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欧美报业集团重组回顾金融危机以来,欧美报业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不断上演着兼并重组的大戏。根据论坛报业集团提交的破产保护申请文件显示,这家老牌报业巨擘的资产总额为76亿美元,负债则为129亿美元,已经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困境。2010年10月,论坛报业集团宣布向美国破产法院特拉华州区递交了重组计划,以保持公司的完整性。2009年2月22日,美国费城报业公司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欧美报业集团近年重组回顾

近年欧美报业集团重组回顾

金融危机以来,欧美报业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不断上演着兼并重组的大戏。

回归理性:清理不良资产,确定经营目标

2008年12月,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也是《芝加哥论坛报》和《洛杉矶时报》的发行方——论坛报业集团(Tribune Co. ),按照联邦破产法第11章的规定,向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美国破产法庭申请破产保护。根据论坛报业集团提交的破产保护申请文件显示,这家老牌报业巨擘的资产总额为76亿美元,负债则为129亿美元,已经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困境。

2010年10月,论坛报业集团宣布向美国破产法院特拉华州区递交了重组计划,以保持公司的完整性。该计划准备大幅减少其债务,并把本公司所有权交给该公司初始和定期增量贷款的持有人。

“我们很高兴能将破产的产业价值最大化,维护所有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使公司的破产程序尽快结束。”论坛报业集团的首席重组官唐·里本垂特(Don Liebentritt)说,“此外,我们相信这一计划已在高级债权人中获得广泛支持。包括信用协议贷款人,他们共同拥有约50亿美元的初始和定期增量贷款,橡树公司和避险基金(Angelo Gordon)两方也是这个专案小组的一部分。”

文件提交的计划包含了公司近期和预期的突出财务表现。该公司2010年全年营业现金流量为6. 17亿美元,比2009年约高出1. 23亿美元。

根据该计划,论坛报业集团预计将继续其近期实施的雇员退休计划,采用401k计划,即根据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和基于某些财务目标的实现进行每年酌情分红。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ESOP)将终止,由职工持股与按员工账户中持有的股份分红的情况将不复存在。

论坛报业集团是美国领先的多媒体公司之一,经营出版业务、互动和广播。在出版方面,论坛报业集团的主要报纸包括《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太阳岗哨报》(南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岗哨报》、《哈特福德新闻报》、《晨报》和每日新闻通讯社。该公司的广播集团经营23个电视台,如WGN电台的美国国家有线和芝加哥WGN调幅电台。热门新闻和信息网站是该公司出版和广播的附属部分,公司的受众遍布全国。

有舍有得:牺牲部分利益,求得生存之地

美国费城报业公司(Philadelphia Newspapers LLC)是费城媒体控股公司(Philadelphia Media Holdings)旗下的报纸事业。2006年,由费城本地企业组成的费城媒体控股公司(首席执行官为布莱恩·蒂尔尼,Brian Tierney)以5. 62亿美元收购了费城报业,包括旗下的《费城问询报》和《费城每日新闻》以及费城网(Philly. com) 。 2009年2月22日,美国费城报业公司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此次申请破产保护仅是费城媒体控股公司和债权人之间争论的开始。该公司债权人包括避险基金(Angelo Gordon)、奥尔登对冲基金(Alden Global Capital)、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等。债权人希望得到费城报业的控制权,他们抵制费城媒体控股公司继续控制费城报业。2010年4月,破产拍卖会正式举行,债权人一方和费城媒体控股公司一方开始竞标,最终债权人赢得拍卖。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费城报业还欠这些机构3. 18亿美元,但是拍卖仍然是以现金交易方式进行的。随后,几家机构组成新公司费城媒体网络公司(Philadelphia Media Network)。 5月,蒂尔尼辞去费城媒体控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职务,由约瑟夫·邦迪接任。

新公司成立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不愿意与费城报业之前的公会组织签订合同,此前拍卖作废。2009年9月费城报业又被拍卖,这次竞拍双方是费城媒体网络公司和雷蒙德·皮尔曼(美国著名投资人罗纳尔多·皮尔曼的父亲),费城媒体网络公司又一次如愿以偿,并且与14个公会组织签订了书面合同。同年10月官方宣布此次收购价格为1. 39亿美元。新公司首席执行官是美国《新闻周刊》前总裁格雷格·厄斯伯格(Greg Osberg)

分轻重缓急:资本和业务双重改革(www.xing528.com)

施伯史泰德(Schibsted)是挪威最大的媒体出版公司,1992年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上市。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购买了许多其他国家的报纸等媒体,业务覆盖欧亚大陆及拉丁美洲等20多个国家。 目前该媒体集团拥有8500多名员工,业务主要集中于挪威和瑞典,经营范围包括报纸、电视、出版、多媒体平台和移动服务等。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施伯史泰德公司面临重组。它采用混合信贷服务,利用其额外的流动性以应对潜在的合并计划。该公司的财务结构调整是基于各种货币和贷款方案,以及其非核心资产的出售计划。施伯史泰德公司使用信贷手段进行短期商业抵押,确保有足够的未使用的信用能力可用于支付这些票据和信贷。为避免资金短缺,施伯史泰德公司不发行长期债券。施伯史泰德出版集团也不拥有任何印刷设备,这也是为了节省开支。

此外,施伯史泰德有三笔贷款,分别来自北欧投资银行和发展银行,贷款总额为4.35亿挪威克朗(约合6656万美元)。2009年11月施伯史泰德公司同意出售其在北欧领先的互联网运营和服务供应商基础庄园公司(Basefarm) 69. 4%的股份给挪威的风险投资基金Reiten事务所。这笔交易中估计整个基础庄园价值为2.55亿挪威克朗。施伯史泰德收到1. 3亿挪威克朗。此外,基础庄园向施伯史泰德公司偿还了5500万挪威克朗的债务。2010年5月,施伯史泰德同意将其所持有的碳点(Point Carbon,挪威能源环境信息提供商)股份出售给全球专业信息服务巨头汤姆逊-路透。施伯史泰德并购部门负责人埃文森(Gisle Glueck Evensen)表示,此次的资产出售交易为该公司带来了约1亿挪威克朗(约合1530万美元)的赢利。

以市场为中心:稳定本土,拓展国际,重视网络新媒体

阿克赛尔·施普林格公司是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媒体公司之一,在全球36个国家约有11500名员工,发行230种报纸和杂志,拥有80多个在线产品,同时也持有电台和电视台的股份,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给各种不同类型的受众群体。它有5个主要业务部门:国内报纸部(包括阿克赛尔·施普林格在德国发行的所有报纸及报纸广告)、国内杂志部(包括阿克赛尔·施普林格在德国发行的所有杂志和杂志广告)、国际出版部(包括阿克赛尔·施普林格在除德国以外的所有国家的报纸和杂志发行和广告)、数字媒体部(包括所有网络新媒体)和服务控股部。

阿克赛尔·施普林格从2011年开始,财力取得了强势增长和高额收益率。随着国际出版物和数字化出版的可观收益,集团总利润也获得大幅提升。该公司保持高水准的赢利能力,2011年第一季度EBITDA(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增长了6.5%,利润率为17.2%。 2011年第一季度集团收益大涨11%,达到7. 367亿欧元。去年同期此数字为6. 637亿欧元。国内报纸出版EBITDA利润率为22.3%,国内杂志出版也维持着高收益率,达到20.6%。

国内报纸2011年第一季度EBITDA的利润率为22.3%,收入下降了3.3%,为2.79亿欧元(去年为2. 894亿欧元)仍然占公司总体收入的大部头。该部门1. 477亿欧元的发行收入和去年基本一样(去年为1. 496亿欧元)。

2011年第一季度国际出版收入占到公司总收入的31. 1%,这是第一次超过30%。国际出版收入大涨45.4%,达到2. 295亿欧元(去年为1. 578亿欧元)。东欧的业务发展和数字媒体的国际扩张是促进这次涨幅的主要因素。

阿克赛尔·施普林格与瑞士著名媒体公司荣格Ringier在东欧合资的公司在2011年第一季度也收到积极的成效。国际出版部门收入大增57.7%,达到1. 129亿欧元(去年为0. 716亿欧元)。广告和发行收入增幅分别为75. 2%和45.3%。

数字媒体部门获得26. 3%的强力增长,达到2. 022亿欧元(去年为1. 6亿欧元)。所以未来该部门占集团总收入的份额将会继续扩大。预计未来将会达到2. 166亿欧元,占集团收入的28.8%。这些结果反映了2010年3月阿克赛尔·施普林格对buy. at网站和2011年3月对SeLoger. com网站收购后的初步整合效应,该部门广告收入一下增加了45. 6%。数字媒体的EBITDA在2011年第一季度几乎翻倍,达到2.58亿欧元(去年为1. 33亿欧元)。

数字媒体和国际出版在发行与广告方面同样表现出色。2011年第一季度广告收入增长21. 1%,达到3. 621亿欧元(去年为2.99亿欧元)。在东欧的几次合并的成果,弥补了德国国内出版媒体的收入下滑和为解散一些部门付出的代价。

由于估计到在德国国内出版物由于越来越高的纸张成本收入会有小幅下降,这会影响国际出版物和数字媒体,公司管理委员会希望2011年公司利润率能至少有个位数的增长。

(张 笛 编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